比特派官方苹果app下载安装|股改是什么意思

作者: 比特派官方苹果app下载安装
2024-03-08 00:18:58

股改是什么:必须避免2个认识误区 - 知乎

股改是什么:必须避免2个认识误区 - 知乎首发于股权评论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股改是什么:必须避免2个认识误区周博士​上海市锦天城(深圳)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股改,是公司打算登陆境内资本市场时,大家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在实践中,有太多人赋予了其不恰当甚至错误的含义,轻则过分夸大或贬低其作用,重则直接理解成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例如百度搜索“股改”,显示“股改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然而,该含义所对应的股改已经彻底进入历史,与你想了解的与IPO有关的股改一点关系也没有。为降低信息搜索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从实操角度进行简单科普,以正视听。一、什么是股改?从形式上,股改是指将公司形式从“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并在工商局完成变更登记的行为。为什么要股改,原因是根据中国法律,上市公司必须是一家股份公司。从实质上以及实操角度,股改除了变更公司形式之外,还包括解决公司股权瑕疵、确定拟上市主体与资产重组、规范公司财务、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控等等。1、股权问题解决股权问题是股改最重要的事情,在股改之前股权必须梳理清楚,存在代持的要还原,有纠纷的要了结,股东资格不合格的要退出。一旦完成股改,股权存在遗留问题的话再去进行调整会困难重重,因为公司法对股份公司的股权变动有很多限制,例如股改完成后全体股东要锁定1年不能转让股权,董事、监事、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不得超过25%等。2、确定上市主体与资产重组对于名下关联主体较多的公司,股改还涉及选择最合适的拟上市主体,以及将相关业务装入拟上市主体这一核心步骤,这里面不仅涉及将哪些业务纳入或剔出拟上市主体的取舍,还涉及股东个人套现的税收筹划、公司整体的税务成本,是一个涉及法律、财税、商业模式、行业分析的系统工程。由于股改通常伴随着如此重大的系统工程,甚至有人在称呼上直接将资产重组错误地与股改混同,事实上,资产重组只是股改实质性内容的一部分。3、规范公司财务最基本的要求不能有两套账,在股改前应合并为一套。此外,会计核算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规范,该折旧的要折旧,该摊销的要摊销,该减值的要减值等等。在前述几点中,除了股权问题必须在股改之前完成外,其他放在股改之后做也未尝不可,但是,通常认为股份公司应当是各方面比较规范的公司,如果股份公司成立之后还要进行各种调整,会成为上市审核中的非常明显的减分项。此外,很多公司在完成股改后还会引入一轮PE,财务不规范的话,PE没法估值,也很少有PE会去投资一家合规存在问题、内控不规范的公司。二、股改的认识误区在普及了上述知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误区。以下误区来自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场景。误区1:股改其实没什么,去工商局改两个字就完了这种观点属于股改贬低论,股改除了包含前面所讲的股改实体内容外,还涉及股改的程序问题,而股改程序出现错误是不可逆的,必须在律师等证券服务机构的协助下进行,切不可自己随意操作。误区2:听说上市前要股改,所以我一开始就发起设立一家股份公司,到时启动上市时就会省事很多这种观点属于股改作用夸张论。作者曾经主导的一个项目,项目组到公司现场尽调了一个月,提出了具体的股改方案,以及在股改前需要完成的整改内容,但公司老板觉得股改这么麻烦直接就知难而退了。若干年后,该老板再次创业,直接在设立时就选择了股份公司,猜测其可能是经历过股改的痛苦,再次创业想跳过股改这一煎熬的步骤。实际上呢?如果读者看懂了作者前面所讲的,应该明白这种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的行为毫无意义。三、结论作者非常反对成立公司时直接就选择设立股份公司,这种方式并非走捷径而是走弯路。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在规范运作、运行逻辑上有诸多不同,简单的讲,有限公司适用的是公司法第二章和第三章,而股份公司适用第四章和第五章。对于股权流动性、管理层设置、管理要求有着更多的束缚,其灵活性更差,并不适合创业初期的公司。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一开始选择设立有限公司,等到准备IPO时再启动股改,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业绩可以连续计算,并不会对上市进度有任何的耽误。好了,苦口婆心的说了这么多,各位应该明白了股改的含义,注意不要再被错误信息误导,创业设立公司时也无需纠结。附:上交所官方发布的股改流程图文 / 周奋律师微信公众号:股权评论编辑于 2022-09-24 17:21首次公开募股(IPO)新三板(NEEQ/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改​赞同 32​​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股权评论中国股权法律实

结合案例,聊聊IPO过程中的股改(上) - 知乎

结合案例,聊聊IPO过程中的股改(上) - 知乎首发于行走的审计汪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结合案例,聊聊IPO过程中的股改(上)freecity01什么是股改?股改,就是将公司由“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动作。对于IPO企业来说,绝大部分企业在制定上市计划时,都是有限责任公司。而上市必须满足股份制公司要求,因此股改是IPO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多多少少都知道点股改相关的事儿,但是遇到实务时,却总发现有很多存在的疑问,比如股改时的规范要求是怎样的?股改的一般流程怎么做?股改如果存在瑕疵,要怎么解决?今天,我们和大家来探讨有关于IPO中股改的方方面面。探讨的框架大致如下: IPO中为什么要进行股改 IPO中的股改要求 IPO中的常见股改流程 IPO中存在的股改瑕疵 结合案例来进一步了解股改02IPO中为什么要进行股改首发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根据上述要求,IPO企业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如果由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满足“3年的持续经营时间”,需要按原账面净资产折股。03IPO中的具体股改要求IPO中的股改,是一个里程碑时刻。很多IPO中需要规范的问题,都要在股改之前基本整顿好。尤其是对股权梳理、资产核实等方面的落实,更是重点。股改的具体要求在于理解好两个点:第一,是大致了解《公司法》中股份制有限公司成立的要求,即股东要求(有2人以上200以下为发起人,且须有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注册资本金要求、三会要求等。因为股改属于一种特殊的设立股份制有限公司的方式,因此股份制有限公司的要求,都需要满足。第二,是核实出资股东和出资资产。普通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是确认发起人后,由发起人以货币、资产等形式缴纳出资。而IPO中的股改,是以股改基准日的所有股东按比例持有的净资产,按照折股比例,作为资本金投入。大家可以再细细品一品第二点,就是出资股东和所对应的出资资产。它要求我们在股改之前,界定清楚股权持有人,即产权清晰;也要求我们审准股改基准日的净资产。04IPO中的常见股改流程在IPO过程中,股改流程除了一般的股份制公司设立流程之外,还需要对股改基准日的净资产进行审计和评估,并对最终实缴的资产进行验资。如果是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还需要对所持有的权利进行确权,由于涉及到国有、集体资产,这部分确权工作非常关键,需要获取相关部门的认可。作为会计师,我们要了解清楚的是股改基准日的净资产审计和验资怎么做,同时了解既然是用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折股,为什么还要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是验证投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不高于评估价值,如果账面价值>评估价值,则会出现出资不实的情况。而净资产的审计,我们一般按照标准的审计来做,因为净资产既和资产状况有关,又和利润情况有关。盘点、函证等程序一样也不能少。最后的验资,我们通常结合净资产的情况,进行资本鉴证。一般来说,折股比例=股本:净资产。折股的股份数量不能高于净资产。如果IPO股改流程中,不进行审计、评估以及验资,那会存在重大瑕疵。这点我们尤其需要注意。05IPO中存在的股改瑕疵一般来说,只要在股改的过程中,进行了详密的计划,并对设立流程以及审计、评估和验资都执行到位,一般来说不会存在股改瑕疵。实务中,股改瑕疵的来源最主要是2个:① 股改过程中自然人股东个税缴纳问题② 股改的净资产发生了变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之前我们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中,重点提及过,今天再用表格给大家归纳总结下,加深记忆:想看详细版本的,也可以回戳下述文章链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自然人股东应如何计缴个税?我们接下来重点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股改净资产发生了变动,应该怎么办。净资产变动有下面这几种情形:针对上述三种情况,我们下文结合案例,再来进行探讨。06总结IPO中的股改过程,是很重要的环节,需要券商、律师和会计师的通力协作,然而仍避免不了一些有可能出现的瑕疵。作为会计师,我们要对这个过程有基本的了解,知道我们在这其中所需要承担的角色和首要目标,就是审准基准日的净资产金额,做好股改审计和验资。下文,我们继续,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转发!IPO案例系列回顾:结合案例,聊聊IPO过程中的股份代持(上)结合案例,聊聊IPO过程中的股份代持(下)结合案例,聊聊IPO中的个人卡核查(1)结合案例,聊聊IPO中的个人卡核查(2)做了三轮核查,我总结了有关IPO资金核查的四大方面,三个要点结合案例,聊聊IPO过程中的第三方回款(上)发布于 2021-02-26 22:50IPO 审计​赞同 123​​4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行走的审计汪小审计,大

什么是股改,为什么要改制? - 知乎

什么是股改,为什么要改制?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什么是股改,为什么要改制?资产评估股改是企业上市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股改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上市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本文将从股改的概念入手,阐述股改的缘由及必要性,并就股改过程中所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思路。一、什么是股改 股改即公司的股份制改革(或改组),是指公司的形式从有限公司改制成股份公司的过程。上述关于股改的概念,也是根据实务工作中的理解形成的一种共识,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股改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公司法》只是提及了股改后的公司应当要符合股份有限公司的若干条件这一要求,但对股改的概念和性质未作阐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则是明确了“整体变更”这一特殊股改方式,即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可以持续计算经营时间。整体变更相关规定是对《公司法》股改规定的补充,是对股改能不能以及如何才能持续计算经营时间等问题的解答。整体变更是实务中最常见的股改方式,本文所使用的“股改”一词,也仅作“整体变更”这一狭义理解。 为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股改,就需要厘清股改背后的逻辑。我国法定公司有两种形式:有限责任公司(co.,ltd或ltd.)和股份有限公司(co.,ltd.)。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全部责任的经济组织;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公司资本为股份所组成的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合性,人合企业比较强调企业负责人或者出资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股权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第三款规定,在同等条件下,股东对转让的股权有优先购买权。此项规定构成了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他人转让股权的限制,保证了在股东愿意行使购买权的情况下,能够排斥第三人加入公司,这是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最显著体现。而股份有限公司并无此要求。股份有限公司资合性较强,资合企业认为投资人投入企业的主要是资本,而不是投资人本身,所以话语权与出资的多少正相关,只需要确保投入的资本安全、能获得回报就行。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股改:首先,股改是指将私密性高、人合性强、股权不方便自由转让的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资合性强、股份可以自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其次,这一过程既能够证明公司符合上市的形式条件(成功转变成股份公司这一良好的公众公司载体),也部分体现了公司符合上市的实质条件(通过审计、评估对有限公司阶段运营进行总结梳理,通过制订并执行三会制度将公司治理和决策的机制进行提升完善);最后,实务中的股改通常是指以有限责任公司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二、为什么要股改? 理解了股改的概念及背后逻辑,我们就明白了公司在上市前进行股改的必要性。随着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各交易板块都要求企业进行股改。对有志于进军资本市场的企业来说,一次合法合规、不留瑕疵的股改,不仅仅是企业上市前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可以通过股改实实在在地提升公司的内控和治理水平,为企业将来的上市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股份有限公司系上市公司的法定主体条件,亦是企业走向公众公司的必经之路,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起点,这项系统工作将深远地影响着企业的后续发展。同时,股份公司是企业集中社会资本最有利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吸收闲散资本,便于企业的并购和资产的重组,还可以实现资产证券化,使企业股票得以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转让等。发布于 2022-04-26 11:32股改资产评估公司改制​赞同 10​​2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为什么企业上市前需要做股改? - 知乎

为什么企业上市前需要做股改?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首次公开募股(IPO)美股入门为什么企业上市前需要做股改?关注者657被浏览339,444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6​添加评论​分享​15 个回答默认排序Luo Patrick​​知乎十年新知答主​ 关注法律上的企业制度大致分成人合与资合两类。人合企业比较强调企业负责人或者出资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法律认为这种企业当中人与人的合作是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企业中,表决权经常是按照人头算,比如你出一万,我出两万,但是咱俩在企业中的话语权是平等的,重大事项必须双方同意才能做。因为法律认为,这个企业是你和我一起在经营,企业做得好主要依靠咱俩的人力投入,所以维护双方的平等合作关系很重要。另外一种是资合企业,典型就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认为投资人投入企业的主要是钱,而不是投资人自己的人力资本。所以出钱多话语权就大,出钱少话语权就小,只要保证了投入的钱安全、能获得回报就行。至于背后出钱的人数多不多、人能干不能干、人和人是不是谈得拢,都不重要。为什么上市公司要股改?企业要上市,就要大规模的吸纳新股东投资,将来股票还要频繁换手、股东每天都都变来变去。这种经营模式下,不可能充分顾及到股东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股东本身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能力,理论上对企业影响都不大。反而是股东出钱有没有到位、出钱金额多还是少,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显然,资合的企业形式更加适合上市公司公开筹资、频繁交易股票的模式。所以上市之前必须从一个倾向于人合的企业制度,改成倾向于资合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编辑于 2012-07-18 02:24​赞同 230​​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沈一冰​2015 年度新知答主​ 关注因为……上市公司就得是股份公司……上市这个过程就是增发非上市公司的25%或更多股权,没有股份公司这个架构,有限公司是无法做到股份自由转让和股东人数无上限的。普遍而言公司主要是上市股份公司,非上市股份公司,有限公司。其中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方式和股东人数都有限制,上市股份公司则基本没有限制。股东人数上限:有限50,非上市股份200,上市股份无限制转让方式:有限需要其他股东同意,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权,股份公司可以不经其他股东同意自由转让(无其他前置条件的情形下)。发布于 2012-07-17 12:41​赞同 57​​1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股改_百度百科

股改_百度百科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股改/256640

複製

複製成功

股改

鎖定

股改是指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是通過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協商機制,消除 A股市場股份轉讓制度性差異的過程。股權設置有四種形式: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外資股”。

中文名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

外文名

Listing Corporation equity division reform

簡    稱

股改

目    的

消除 A股市場股份轉讓制度性差異

原    因

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範發展

形    式

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外資股

目錄

1

股份改造

2

股改背景

3

由來與發展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4

形式分置

5

股改意義

改革原因

改革作用

6

社會反映

股民做法

改革特點

市場承受

7

相關案例

農行股改

從經濟學分析

股改第一股

股改股份改造

股份制改造(一)發起人的資格和人數若以原有企業投資者作為發起人,則涉及原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根據《公司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解散、分立或變更公司形式,必須經代表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二)發起人股本和認繳方式《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資本額不得低於500萬元,上市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公司組建前3年均為盈利。創業板上市發行條件規定,最近一期末淨資產不少於兩千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發行後股本總額不少於三千萬元。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採用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方式。這兩種設立方式認購股份和交付股款的程序有所不同。在發起設立方式下,發起人必須認購全部股份並一次交足股款;在募集方式下,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於公司股份總數的35%,其餘股份向社會公開募集。(三)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治理結構按照《公司法》規定,必須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治理結構,如建立股東大會作為公司的權力機構,組建董事會和監事會,由董事會按照公司章程規定聘任經理作為公司的經營管理者。經理主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監事會作為公司內部的監察機構,行使對董事、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督權等。我國創業板市場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目前有一些《公司法》中所沒有的規定,如設立獨立董事、實行保薦人制度、發行上市條件和激勵機制等,並對董事、監事、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方面都有待《公司法》的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四)具有固定場所和生產經營條件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是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業務活動的固定地點。為了便於公司與其他人或組織開展業務,進行業務往來,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業務活動的需要,可以設置若干個生產經營場所。為了便於對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求公司登記其住所。公司住所是公司管理機構的所在地,但不一定是生產經營場所,例如,公司住所可在城裏,而公司的生產工廠可在郊區,甚至其他城市或國家。

股改股改背景

中國股票市場剛成立的時候,主要都是國有企業上市股票,一般國有企業的控股股東是國家或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這也是國有股和法人股的由來,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像普通股一樣上市流通。國有股、法人股、普通股這三者就形成了“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局面,不利於股票市場的發展。這樣就慢慢的開始了“股權分置”。股改的目的是讓國有股和法人股“享受”普通股的市場待遇,能夠參與市場流通,通過全流通實現同股同權,同股同利。非上市公司股改不少企業家將自己公司的股權激勵、股份制公司設立通俗地稱為“股改”。目前,股改已經成為企業留住核心員工、吸引優秀人才的大趨勢。關於這方面的專家授課課程逐漸興起,各具特色,有的以普及基礎知識為主,有的以宣揚大道為主。股權分置概述股權分置也稱為股權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暫時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稱為流通股,主要成分為社會公眾股;後者為非流通股,大多為國有股和法人股。股權分置是中國股市因為特殊歷史原因和特殊的發展演變中,中國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內部普遍形成了“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會流通股),這兩類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價不同權”的市場制度與結構。股權分置問題被普遍認為是困擾我國股市發展的頭號難題。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權不能流通。由於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等“股權分置”存在的弊端,嚴重影響着股市的發展。

[1] 

股改

一句話概括,股權分置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暫不上市流通。股權分置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但股權被分置的狀況卻由來已久。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打開方正科技(原延中實業)的基本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其總股本是97044.7萬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萬股。然而,由於很多歷史原因,由國企股份制改造產生的國有股事實上處於暫不上市流通的狀態,其它公開發行前的社會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國有股也被作出暫不流通的安排,這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另外,通過配股送股等產生的股份,也根據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劃分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億股的總股本中,非流通股份達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國有股份。股權分置的產生是否有相關法律依據呢?1992年5月的《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規定,“根據投資主體的不同,股權設置有四種形式: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外資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對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設置國家股、集體股和個人股,而是按股東權益的不同,設置普通股、優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國證券市場設立之初的相關規定,既找不到對國有股流通問題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安排。股權分置改革與國有股減持不同。減持不等於全流通;獲得流通權,也並不意味着一定會減持隨着資本市場的發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開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後兩次進行過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來。此次改革試點啓動後,有很多投資者問,流通與減持有什麼不同?對此,法律專家的解釋是,減持不等於全流通,減持可以在交易所市場進行,也可以通過其它途徑,被減持的股份並不必然獲得流通權;而非流通股獲得了流通權,也並不意味着一定會減持。

股改由來與發展

股改第一階段

股權分置問題的形成。我國證券市場在設立之初,對國有股流通問題總體上採取擱置的辦法,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

股改第二階段

股改

通過國有股變現解決國企改革和發展資金需求的嘗試,開始觸動股權分置問題。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為了解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資金需求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開始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實施方案與市場預期存在差距,試點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頒佈《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也是該思路的延續,同樣由於市場效果不理想,於當年10月22日宣佈暫停。

股改第三階段

作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一項制度性變革,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1] 

股改形式分置

股權設置有四種形式股權設置有四種形式: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外資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對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設置國家股、集體股和個人股,而是按股東權益的不同,設置普通股、優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國證券市場設立之初的相關規定,既找不到對國有股流通問題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安排。

[1] 

解決股權分置必要性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產生不同股不同權,從而造成惡性圈錢、市盈率過高、股票市場定位模糊,不能有效與國際接軌。全流通不僅可以解決以上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積極發展。中國加入WTO,與國際經濟日趨緊密,中國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對外開放,客觀上要求中國的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

[1] 

股改股改意義

股改改革原因

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範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東有“圈錢”的衝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早已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塊“心病”。市場各方逐漸認識到,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範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隨着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其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首先是因股權分置形成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資產淨值的增減,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二級市場的股價。試舉一例,可以對“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瞭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價格增發2000萬股股票,由於是溢價發行,增發後每股淨資產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説,通過增發,該公司大股東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資產增值超過30%。其後該公司股價一直下跌,大股東卻毫髮無損。可見,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有着“圈錢”的衝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觀上導致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股權分置也扭曲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股權分置格局下,股票定價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還包括2/3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的預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導致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等。另外,股權分置使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估值,形不成對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和增強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產品創新也頗受制約。

[2] 

股改改革作用

地位獲得提升股改之前的證券市場,流通股東的地位雖然不斷提升,但在某些控股股東眼裏,依然是唐僧肉,很少考慮到流通股東也是公司股東。只有在再融資的時候才會想起照顧一下流通股東的利益,與流通股東進行溝通。但在股改過程中,一方面由於監管部門的不懈努力,提升了流通股東在進行對價談判中的地位,終於有了流通股東也是公司股東的意識。另一方面則是在股改過程中確立了流通權的概念,也就是説,在流通層次上,流通股東的權利優於非流通股東,因此非流通股東要想獲得流通權,必須要支付對價,必須經過流通股東的同意。所以,才有了鋪天蓋地的投資者關係報道與評論,才有了流通股東投票權的價值,由此使得流通股東在精神上無疑獲得前所未有的勝利。股改方案實施之後,雖然非流通股東也獲得了流通權,但有着一定的鎖定期,所以,在股改方案實施後的一段時間內,流通股東的權利依然優於限售期的流通股東。因此,流通股東可以根據自己對上市公司未來一年或兩年的業績判斷作出自由買賣的決策,而限售期的流通股東即便看到了自身公司的股價高估,也不能拋售,而為了維持股價的穩定,還得彎下身與流通股東溝通。不信?現在你可以拿起身邊的電話機,拔G股的電話,保證會得到對你問題的滿意答覆,這在前些年是不多見的。物質上的豐收在股改的過程中,流通股東持有的股權,不僅代表着上市公司的股權,而且還代表着是否同意非流通股東流通的權利。因此,非流通股東為獲得流通權,就需要向流通股東支付對價。目前對價方案基本處於10送3這一平均水平,這也就意味着,流通股東所持有的股權會因上市公司的股改而增長,這就是物質上的豐收。當然,帳户總市值的變化還得看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情況以及流通股東對這些變化情況的掌握和分析判斷能力,這並不是股改前提下的流通股東受益程度討論的範疇,而是流通股東投資能力的問題。而這僅僅是股改初期階段的流通股東顯性的物質豐收。在股改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流通股東還有這麼兩類物質回報,一是由於限售期的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同列一條戰壕,限售期非流通股東的財富變化曲線圖已與流通股東基本一致,所以,必定會傾其所有能力搞好上市公司。這樣,中小流通股東就通過流通權將自身的利益與大股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而大流通股東的利益又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好壞捆綁在一起,如此一來,中小流通股東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物質上的回報預期也就相應提升,而這一物質回報最長久,但也最有耐力,是任何概念性炒作收益所不能比擬的。二是公司基本面提升的物質回報。這尤其體現在ST股、績差股等上市公司身上,因為此類上市公司可以憑藉股改過程中注入優質資產的對價模式,使得公司的基本面出現脱胎換骨式的提升,ST農化就是此模式的典型代表。通過股改,ST農化獲得了建峯化肥51%的股權,從而標誌着ST農化的資產盈利能力出現了質的改觀。根據股改説明書,ST農化在06年的業績極有可能達到0.32元/股,從一家徘徊於虧損與盈利邊緣的上市公司搖身一變成為績優上市公司,這對於ST農化現在的流通股東來説,無異是一次空前的物質大豐收。而從相關信息表明,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相信後續還有更多的ST農化出現,因此,股改背景下的流通股東的物質豐收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股改社會反映

股改股民做法

不要以為自己股份少,説話沒人聽,便採取觀望態度。事實上“眾人拾柴火焰高”流通股股東應當通過與非流通股股東“討價還價”,來尋找利益的平衡點,有了以前的經驗和教訓,此次改革採取了更加尊重市場規律的做法,規則公平統一、方案協商選擇,即由上市公司股東自主決定解決方案。方案的核心是對價的支付,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一定的對價,以獲得其所持有股票的流通權(所謂對價,指一方得到權利、權益、益處或是另一方換取對方承諾,所做的或所承諾的損失、所擔負的責任或是犧牲。目前,我國法律中還沒有明確“對價”概念。這次改革實踐中,“對價”往往指非流通股股東為取得流通權,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相應的代價,對價可以採用股票、現金等共同認可的形式)。首批試點大都選擇了送股或加送現金的方案,得到了多數流通股東的肯定。目前,第二批試點公司的方案正在陸續推出,送股方案依然是主流,但也出現了創新的方案,如縮股、權證等。首家改革試點公司三一重工舉行臨時股東大會時,投資者李先生在現場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只持有1000股三一重工股票,但從公司公佈改革方案後,他就開始認真研究,並數次打電話給公司表達他的意見,也得到了公司工作人員認真的接待。三一重工的方案由10股送3股改為10股送3.5股,正是聽取流通股股東意見的結果。李先生認為,很多投資者覺得自己股份少,説話沒人聽,便採取觀望態度,事實上“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都參與進來,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護。

股改改革特點

這次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通過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討價還價”,尋找利益的平衡點。這種情況下,雙方的充分溝通就非常重要。首批試點中,試點公司通過投資者懇談會、媒體説明會、網上路演、走訪機構投資者、發放徵求意見函等多種方式,組織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進行溝通和協商,同時對外公佈熱線電話、傳真及電子信箱。應當説,投資者參與改革的途徑還是很多的。改革賦予流通股股東很大的話語權。清華同方的方案沒能通過就證明了其“威力”。不僅如此,流通股股東的投票結果也是決定性的。根據規定,改革方案要在股東大會通過,必須滿足兩個“2/3”,即參加表決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參加表決的流通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這一規定賦予了流通股股東很大的話語權,它的“威力”在首批試點中已經體現——清華同方的方案雖然總體上得票率很高,但由於流通股股東表決贊成率為61.91%,最終還是沒能通過。

股改市場承受

綜合來看,股權分置改革後實際股票供給的增加是較為有限的。名義上大股東的股票全部獲得了流通權,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第二批試點結束後,將加緊做好全面推開的工作,力爭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基本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有投資者因此擔憂,短期內完成改革,是否意味着大量非流通股將上市流通,市場能否承受這一壓力?不能否認,非流通股上市後會給市場帶來一定壓力,但在很多時候,這一壓力被過分誇大了。以首批試點公司金牛能源為例,按照有關規定,金牛能源大股東必須保持持股在51%以上的絕對控股地位。該公司實施改革方案後,其大股東邢台礦業集團持股比例將降至57.63%。這樣,大股東只有6.63%的股份可以上市交易。也就是説,名義上大股東的股票全部獲得了流通權,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金牛能源的情況並非特例。國資委發佈《關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要根據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原則,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確定股權分置改革後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可見,在改革完成後,依然會有相當比例的股票不會上市流通。另外,如前面所述,獲得流通權與減持並不是一回事。對於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大股東不但不會減持其股票,或許還會增持。這在成熟證券市場中相當常見。為避免非流通股上市的衝擊,試點改革還有分步上市的規定:非流通股股東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獲得上市流通權之日起,至少在12個月內不上市交易或者轉讓。12個月期滿後,出售數量佔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超過5%,在24個月內不超過10%。首批試點公司中,三一重工、紫江企業和金牛能源的非流通股股東還主動提高減持門檻。綜合來看,股權分置改革後實際股票供給的增加是較為有限的。

股改相關案例

股改農行股改

在工農中建四大商業銀行中,農行是唯一一家幾乎在每個縣域都設立機構的商業銀行,業務經營橫跨城鄉兩大市場,具有極強的戰略互補性。農行新聞發言人表示,股改後農行將按照《公司法》建立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加快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根本轉變,努力把農行建設成為一家面向“三農”、連接城鄉、融入國際、綜合發展、致力於為最廣大客户羣體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現代化全能型商業銀行。近一個時期,農行一直為精心打好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收官之戰,而緊鑼密鼓地致力於股份制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200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農行“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改革原則後,農行一方面紮實開展外部審計、不良資產盡職調查等股改前基礎性的準備工作。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金融服務“三農”的有效途徑和成功模式。農行為股改採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激發了其“三農”業務的生機和活力。這些改革舉措既為農行股改後迅速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礎,又促進了經營狀況持續改善。按可比口徑計算,農行撥備前利潤2005年為425億元,2007年末達到961億元,今年9月末已達到980億元。今年前三個季度,農行累計投放涉農貸款5713億元,涉農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1176億元,佔全行貸款增量四成以上。農行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骨幹和支柱作用初步顯現。農行自1979年恢復以來,在為“三農”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承擔了大量的政策性業務和轉製成本,積累了較大歷史包袱,影響了服務“三農”作用的更好發揮和競爭能力的提升。此次在國家支持下進行股份制改造,實施財務重組、改革公司治理結構,有利於農行更好地在商業化運作模式下做好服務“三農”工作,更好地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3] 

股改從經濟學分析

2006年3月6日,第23批的46家股改公司名單公佈,至此,中國內地股票市場上,股改公司的比例已接近50%,許多人對年內基本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感到樂觀。也許是尚在進行之中的緣故,股權分置改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導致業績不好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失去控制權的先例。股權分置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所有權制度,主要針對國有上市公司,包括在內地及香港上市的中國國有企業。這個制度安排在2005年之前已經實行多年,其中特別規定:上市的企業只允許其少部分股份(通常不到三分之一),在市場公開發行及交易,其餘的股份則暫時不允許進入市場流通,並只能由一個或幾個法人持有。這樣的安排顯然是一個權宜之計,當初主要是希望一方面保證國家對上市國有企業具有絕對的控股權,另一方面也擔心中國剛剛建立的股票市場無法承擔全流通的市場壓力。確實,這一制度的實行大大降低了國有企業在內地及香港市場上市所遇到的思維觀念及利益分配方面的阻力,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沒有這樣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創新,中國證券市場的起步可能晚很多年,但這一制度也導致了一系列的後遺症,包括市場供需失衡問題、股東利益衝突問題及企業控制權僵化問題。第一,市場供需失衡問題。三分之二的非流通法人股,一旦被允許賣給個人投資者並在市場流通,似乎會導致市場上股票供應的劇增,如果對股票的需求跟不上大幅度增加的供應,可能會導致股價的大跌!五年前中國證監會就提出進行改革,但因為市場壓力不得不收回,一直到去年中才提出新的方案。許多人甚至認為由於股權分置造成的潛在的過量股票供應,導致了整個中國股市過去五年的一蹶不振,他們堅信:股權分置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個幽靈,威脅着中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儘快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為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掃除一個重要的障礙!對股權分置造成的市場供需失衡的擔心在內地已經深入人心,不能説沒有道理,但可能過分及太片面,為什麼?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也同樣存在股權分置問題,為什麼香港證監會及投資者不擔心供過於求?為什麼香港H股指數與內地指數背道而馳?第二,股東利益衝突問題。流通股與不流通法人股的長期法定分割導致上市企業在收入分配問題上面臨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明顯及長期的利益衝突。流通股股東認為國有大股東當初上市時並沒有以現金在市場上購買股份,而是以低於真正市場價的資本估值而獲得股份及控股權,因此認為吃了虧,需要在股權分置改革時獲得補償。到底需要補償多少?沒有人講得清楚!顯然,這是一個大股東與流通股小股東討價還價的問題。中國證監會在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中很明確地將討價還價的細節交給了每一個上市公司自己去處理,但規定股改方案必須經過三分之二流通股股東同意及三分之二全體股東同意。這一政策是2005年股改可以順利推行的關鍵,因為它一方面使得證監會可以超脱於具體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也限定了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討價還價的相對力量,大大降低了股權分置改革的交易成本與阻力。由於大部分企業的大股東是國有企業母公司,相對較好説話,他們對流通股小股東的讓步也就比較大,小股東在股權分置改革中獲得補償的股份數平均達到流通股總量的30%之高。有學者和專家認為改革中,國有股讓利太多,但也有流通股持有人認為國有股讓利不夠而拒絕改革方案。市場參與者將注意力聚焦在這些討價還價的細節上,顯然合理而正當。但同樣,在各方博弈中,再分配的絕對公平顯然只能是理想化的要求。對證券市場的長遠發展真正重要的是:股權分置改革後大股東與小股東能不能有雙贏的機會———上市企業的管理、生產力及業績有實質性的改進。企業素質的改進應該是股權分置改革最重要的目標,可惜內地在這方面的討論很少,注意力都集中在市場供需平衡及股東利益衝突這兩個問題上了。企業素質的改進與企業的控制權直接相關,而股權分置往往導致企業控制權的僵化。第三,控制權僵化的問題。三分之二的法人股不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流通,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特別是其國企母公司,對上市公司具有不可動搖的控制權。某個大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如果運用不當,企業經營必然出問題,企業生產力將下降,利潤減少,股價下跌。在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當一個上市公司的股價因為經營不善而跌到一個很低的水平時,一些策略性投資者就可以介入,大量收購該公司的股票,或以收購兼併的形式,成為控股股東,並撤換管理層、更改經營方式、提高生產力及業績。具有中國特色的股權分置制度完全限制了企業控制權市場的存在與發展,有能力的大股東無法替代無能的大股東,企業也就無法在市場壓力下通過優勝劣汰而有系統地扭虧為盈,持有爛股的小股東也就無法借收購兼併來翻身,日久天長,股市也就失去活力而一蹶不振。可見,控制權僵化是中國上市企業及證券市場最大的制度瓶頸,而股權分置改革是消除這一瓶頸的必要條件。但是,僅有股權分置改革並不足以造就一個成熟的企業控制權市場,來提升上市企業股東及管理層的素質及企業的生產力與業績。股權分置改革還必須有國有企業改革配合,特別是國有企業股東市場及管理者市場的改革。只有當上市企業的控制權有可能從無能的股東轉移到能幹的股東時,中國證券市場持久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

股改股改第一股

第一個股改試點的是三一重工600031,具體時間表如下:05-06-02 徵集投票權開始日05-06-06 網絡投票開始日05-06-09 徵集投票權結束日05-06-10 股東大會召開日期05-06-10 網絡投票結束日05-06-15對價股份到帳日05-06-15 方案實施股權登記日05-06-17對價股份上市流通日05-06-21對價現金支付日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達到了新世紀以來的最低點:998點

參考資料

1.

  

股權分置資料引用 

2.

  

改革原因 

3.

  

農行股改駛入快車道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9-09]

圖集

股改的概述圖(2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tytljsc79743

(2023-05-09)

1

股份改造

2

股改背景

3

由來與發展

3.1

第一階段

3.2

第二階段

3.3

第三階段

4

形式分置

5

股改意義

5.1

改革原因

5.2

改革作用

6

社會反映

6.1

股民做法

6.2

改革特點

6.3

市場承受

7

相關案例

7.1

農行股改

7.2

從經濟學分析

7.3

股改第一股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反饋

登錄

股改是股份制改革还是股权分置改革? - 知乎

股改是股份制改革还是股权分置改革?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股改股份制股权分置改革股改是股份制改革还是股权分置改革?请问,股改是股份制改革还是股权分置改革,那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显示全部 ​关注者8被浏览5,495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1​添加评论​分享​7 个回答默认排序快活狼​学习​ 关注股改指的是股权分置改革。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 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简单说就是全流通。———股份制改革。所谓股份制改革,包含两个层面的改革,一个是企业产权制度层面,另一个是证券市场层面。一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筹集资金,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四是确立法人财产权。简单说就是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举措。发布于 2021-04-16 19:59​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郑晓钧​中国政法大学 法律硕士​ 关注发布于 2023-10-24 10:49​赞同​​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深度导读:什么是股改?股改的好处是什么?_企业

深度导读:什么是股改?股改的好处是什么?_企业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母婴

健康

历史

军事

美食

文化

星座

专题

游戏

搞笑

动漫

宠物

无障碍

关怀版

深度导读:什么是股改?股改的好处是什么?

2018-09-02 10:47

来源:

每天听见财商资讯

原标题:深度导读:什么是股改?股改的好处是什么?

什么是股改?股改就是股权分置改革。用简单通俗的话解释,就是股票的权利改革,一个公司原来是什么样权利的股票都有,改了之后都是一样的权利了。

股改前后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没有股改的时候,由于公司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给出的权利不一样,股改了之后全部变成可流通,权利都是一样的。如果要是大股东不好好做公司业绩,那就很有可能因为股价过低被收购。没股改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公司赚不赚钱他都稳稳当当的做大股东。所以没股改更容易损伤小股东利益。

一般企业股改都是因为下面三个重要因素:企业没有钱,需要融资。企业是结构化经营,需要多元人才。企业需要上市,提高利润总值,减少分钱。

首先,企业创业时没有钱,那就要融资,只有融到钱才能持续发展才会有速度,才有可能把机会变成流量和争取时间。另一方面给员工一定的股权激励,这样工资也会少发一些,因为这样是大家共同在创业。而员工手里的股权价值靠什么提升?是靠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几轮下来,股价增长上十倍,这时员工的股价也水涨船高了,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标。因此如果股改了,但没有融资,那股改的激励意义就不太明显。

其次,企业经营的所在行业很重要。有的行业是以人合为导向,也就是要有大量的该行业人才聚集才能成功。比如高科技公司,大部分是结构化经营,在创业时你不给股权激励,就要给发高工资,结果烧钱烧到没办法,你不股改都不行。所以一些高科技公司,合伙人公司等一般较早期就会进行股改。

第三个因素就是,有的企业一开始规划就要走上市路线,带着大家一起上市。这是靠梦想,有了这个梦想,相同的人才会走到一起。有了这个梦,高品质的人才才会留下来,否则只有喜欢金钱的人留下来,会给这个公司带来很大的阻力的。

股改不是一般企业能做的,因为准备工作太复杂了。涉及比如财务的规范;税务的合规; 与企业原股东的同频素质人选的选择;时机的把握;方式的选择等等方面。

首先:如果财务不合格,那就不要改,因为财务不好,帐算不清晰,搞不清楚哪个是公哪个是私,这是很难的一个事。很多老板是不考虑这一点的,但一个员工在做经理人时与做了股东后,对公司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很多企业家在没有股改前没有什么问题,而改完后反而发生了新员工股东矛盾和问题。

其次:税务不规范合理。到新股东进来后,再进行税务改革就难了,因为很多人是求利的,是不想给国家上税的,这样就出事了,人人都想得利最大,最后变成都是原老板担当责任。

第三:也最为重要,股东得要求同频,要求追求理念一致才能一起往前走。理念差别太大,问题就最大。同频思维才是最好的人际经营哲学,只要你的股东思维差别太大,将来的问题和分歧就会比较大。

第四:股改的时机点。改革太早,后面的有能力高素质的人可能以后就没有机会了。股改太晚,会失去行业机会。最好的改革机会就是人力资源对利润贡献最好的时机。

第五就是合理的方式。每个公司都有适合自己的不一样的方式。但是建议一定要聘请组建最有经验的架构师团队合理设计出,适合公司发展战略顶层架构方案。所采用方法一般不建议超过三种。

当然,企业进行成功股改后的好处,那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为企业的股份提供高效有序的转让机制。有利于提高股份的流动性,实现价值发现功能,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

展开全文

二: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实现高质量定向融资。比如:

1.股权融资。融资方式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分,两者各有特点各有优势。股权融资不用提供抵押,融来的钱也不用还。并且通常在融来资金的同时,还能融来资源。企业在需要融资时,只要把手里的股权出让一部分就可以了。

2.定向增发。股权转让融资用的是股东原来手里的股权,属于存量。如果股东不愿意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定向增发。定向增发是对特定对象的融资行为,用的是增量。原股东不用出让股权,但每人手里的股权会被稀释。股权转让一般伴有原股东股权的重大稀释,或者是原股东的退出。转让前后,企业的整体盘子基本是不变的。但定向增发则是在原股东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新的股东。投入的钱任何人都不能拿走,是要放到企业的。

3.股权质押。有些企业挂牌后,就会有银行找上门来,说可以提供贷款,因为股权可以质押了。

4.增加授信。企业如果成功挂牌,哪怕是新三板,银行对于这样的企业,是非常愿意增加授信并提供贷款的,因为银行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并且以后这种竞争还会加剧。

三: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与工作热情。股改后企业一旦被挂牌,股票可以流通或通过转让变现,对于核心人员吸引力是很可观的。股权激励直接将受激励对象纳入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过程中,充分协调了双方的价值取向,确保企业核心人才的工作激情,达成利益共同体。

四: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影响力,展示品牌形象。股改后企业一旦挂牌成功,企业的很多信息都要公开。与此同时,企业的影响和知名度也在不断扩大。

五:吸金作用。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对挂牌公司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倾斜,如允许挂牌公司发行债券、用股权市值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融资。等于把挂牌上市公司打造成为是资金的宠儿,为挂牌公司拓展了最多元的融资渠道;而且挂牌后可以多次筹集资金,以获得资本扩展业务,解决中小企业或科技型企业债权融资无抵押无担保的问题。同时,可以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信托产品等。从而大大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手段。

六:充分发现企业价值,实现股东财富价值。股权交易市场是公司股权份额交易市场。通过交易行为,可以发现企业价值,并为投资人进入优质公司以及股东流动、退出提供便捷平台。企业在股改和挂牌前,其价值难以被外界发现,企业即使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也只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人有一定认识,外界无从知晓,更难以发现其价值了。企业一旦通过了挂牌,通过资本市场平台的广泛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被挖掘出来,企业的真正价值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挂牌后,使股东权益衡量标准发生变化。原来所拥有的资产,只能通过资产评估的价格反映价值,但将资产证券化以后,通常用市场交易的价格直接反映股东价值,股东价值能够得到最直观的体现。如李嘉诚多次蝉联亚洲首富,其旗下已上市的“和记黄埔”功不可没,李氏夫妇通过海普瑞的上市而一跃成为中国首富也突出体现了资本市场价值重估的魔力。

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快速成长。股改和挂牌过程是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战略、公司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规范和梳理的过程,可以突破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管理瓶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从而产生“客观进步效应”。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较为严格,使公司的效率得以提高,藉以改善公司的监控、资讯管理及营运系统,公司运作更加规范。

八:为企业进入更高的资本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国内外公开资本市场上市比较关注公司的历史沿革、规范运作、财务独立性等,通过股改可以使企业熟悉资本市场的运作,实现提前预演。

九:可以较容易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如土地政策方面,可以低价取得土地,或者解决现有土地权证问题;金融政策方面,可以取得股权质押贷款贴息,或者取得担保费用补贴;税收政策方面,可以免除以往欠缴税款,或者未来几年新增税收财政返还;资金资助政策方面,可以取得政府挂牌奖励,或者企业改制奖励(各地从50万到150万不等)。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差别很大。

十:利用企业股改的机会,借机引入强有力的,资源性的战略合作股东,能对企业的将来发展进一步带来有力的保障和格局提升。

▶央视:震撼!全球5G标准发布,未来社会将发生哪些彻底改变?

▶徐小平:为什么我们投资人要投创业者的激情和梦想?创业者把自己身家性命都押上还不值得我们投资他吗?

▶马未都:为什么拿高工资的白领往往特别委屈自己?

▶杜子建:为什么说互联网时代,你贫穷只能怪自己?

▶白岩松:为什么人生的无论什么阶段都要看书阅读?

▶央视:中国区块链应用最新发展情况如何?全球90%政府进军区块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请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股改基准日是什么意思?对公司上市有什么影响。 - 知乎

请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股改基准日是什么意思?对公司上市有什么影响。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首次公开募股(IPO)股改请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股改基准日是什么意思?对公司上市有什么影响。关注者8被浏览32,185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1​添加评论​分享​2 个回答默认排序小喵一个学生喵​ 关注企业人员在新三板挂牌过程中,可能被中介机构口中的各个“基准日”说的有点懵。什么是股改基准日?什么是申报基准日?各个日期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番梳理。 一、股改基准日目前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绝大多数是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要求的公司形式为股份公司,因此,拟挂牌企业在上市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股份制改造,简称股改。股改是以公司某一时点的净资产折股构成股份公司的股本,这个时点就是股改基准日。例如:某企业以截至2016年4月30日的净资产折股成立股份公司,会计师出具“两年一期”(即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1月至4月)的《审计报告》。这里,2016年4月30日即为企业的股改基准日。二、申报基准日企业向全国股转系统申报挂牌材料时,股转系统要求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两年一期或者两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而这个《审计报告》中的数据节点时间就是申报基准日。例如:某企业以截至2016年4月30日的净资产折股成立股份公司,该企业2016年10月10日报送材料,会计师以截至2016年8月31日的数据出具两年一期的《审计报告》。这里,2016年8月31日即为企业的申报基准日。三、两者的关系股改基准日与申报基准日有时不同,例如上述的例子中,股改基准日为4月30日,申报基准日为8月31日。但多数情况下,股改基准日与申报基准日为同一天。例如:某企业以截至2016年4月30日的净资产折股成立股份公司,会计师出具两年一期的《审计报告》,该企业2016年6月6日报送材料,则可以直接使用这份以4月30日为截止日期的审计报告。这种情况下,股改基准日与申报基准日就是同一天了。当然,上述使用不是无限期的,因为《审计报告》数据的有效期是6个月,通常情况下股转公司对于报送的材料有1到2个月的审查期,那么使用这份《审计报告》报送材料的最晚日期不得超过四个月。比如这个案例中,最晚报送日期为2016年8月31日,否则,会计师事务所就要加审,另外出具一份“一期”的《审计报告》了。-----摘自徐朋基律师博客编辑于 2018-01-17 09:20​赞同 1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股改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 - 知乎

股改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股改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股秀才  股改是什么意思?股改就是指股权分置改革。顾名思义,就是指对“股权分置”这一问题进行改革。股权分置,是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担心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因为股权的稀释而丧失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就人为地将股票分成了法人股(非流通股)和个人股(流通股)。那么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  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开启于2005年,这次股改,造就了2007年A股大牛市!截至目前,股改已完成,大部分国有企业国有股法人等限售股陆陆续续开始全流通。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这种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状况,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所独有。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政府将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拿到市场上流通,以实现同股同权。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其本质是要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实现同股同权。这是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了这一点,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并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非流通股包括国有股、法人股、职工股等,大多数是1元/股,而流通在外的流通股却是十倍几十倍的溢价成本,(比如说10元/股)。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这两类类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异和流通权不同之外,赋与每份股份其它的权利均相同。由于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两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的涨跌,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越来越影响到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进行兼并达到资产市场化配置的目的,妨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  股权分置的弊端股权分置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股市健康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股权分置不对等、不平等基本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权利的不对等。即股票的不同持有者享有权利的不对等,集中表现在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权的不对等、不平等;  二是承担义务的不对等。即不同股东(股票持有者的简称)承担的为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义务和承债的义务不对等、不平等;  三是不同股东获得收益和所承担的风险的不对等、不平等。股权分置使产权关系无法理顺、企业结构治理根本无法进行和有效,企业管理决策更无法实现民主化、科学化,独裁和内部人控制在所难免,甚至成为对外开放、企业产权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最大障碍。因此,解决股市问题,股权分置问题必须解决。  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股权分置改革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要求,适应资本市场发展新形势;其次,为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工具促进公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引进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流通股股东来说,通过股改得到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消除了股权分置这一股票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有利于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发布于 2018-01-04 11:23股市指标​赞同 170​​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访问被拒绝 - 华律网(66law.cn)

访问被拒绝 - 华律网(66law.cn)

网站防火墙

提示:您需要启用javascript功能方可继续操作。

由于您所在的网络有异常访问行为,请点击“继续访问”完成核验后继续浏览。若有紧急法律问题可拨打 400-6012-708 电话咨询。

您的 IP 地址为: 172.71.219.19

© 华律网(66law.cn)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