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pocket钱包官方安卓下载|袁隆平资料
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_百度百科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袁隆平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7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袁隆平播报讨论上传视频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93],男,汉族,生于北平(今北京市) [2-3] [6],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1] [120-121]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7] [109],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6]。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 [10],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6] [8] [11-14] [86]。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16];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17]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18]。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19]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7]。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5],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5] [15] 。中文名袁隆平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北平(今北京市)出生日期1930年9月7日逝世日期2021年5月22日毕业院校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职 业杂交水稻专家代表作品袁隆平论文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主要成就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发明协会发起人、顾问、会士、首任专家 [107]展开主要成就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发明协会发起人、顾问、会士、首任专家 [107]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收起籍 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性 别男政治面貌无党派人士目录1人物生平▪求学经历▪水稻研究▪社会活动▪人物逝世▪后世纪念2任职经历3个人生活▪生日考证▪人物家庭4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教学成果▪主要贡献5获奖记录6人物言论7人物评价8人物影响人物生平播报编辑求学经历1930年9月7日 [20],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21-22]。1931年至1936年,袁隆平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赣州、湖北汉口等地 [23]。1936年8月至1938年7月,袁隆平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书 [22-23]。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袁隆平在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 [22-23]。1939年8月至1942年7月,袁隆平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读书 [23]。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袁隆平在重庆复兴初级中学读书 [23]。1943年2月至1944年1月,袁隆平在重庆赣江中学读书 [22-23]。1944年2月至1946年5月,袁隆平在重庆博学中学读书 [23]。1946年8月至1948年1月,袁隆平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 [23]。1947年暑假,袁隆平读高中一年级时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23]。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袁隆平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 [23]。1949年8月至1950年10月,袁隆平在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读书 [23]。1949年8月至1953年8月, 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1950年11月至1953年7月,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袁隆平续读3年至毕业 [23]。袁隆平(4张)1951年7月,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报名参加空军,体检、政审合格,后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 [23]。水稻研究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23]。1953年8月—1971年1月,袁隆平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22-23]。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22-23]。1964年2月22日,袁隆平与农技干部邓则结婚 [24]。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袁隆平与科研小组在稻田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在大学毕业工作12年左右的他,发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学通报》上。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23] [98]。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获悉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 [25]。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袁隆平遭受冲击,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1967年4月,袁隆平起草“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选育计划”,呈报省科委与黔阳地区科委。6月,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黔阳地区农校(安江农校改名)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米。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未破的谜案。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等到云南省元江县加速繁殖不育材料。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安江农校又搬迁到了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22]。↑这是1975年11月,袁隆平(右三)和同事李必湖(右一)在 [99]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11月,袁隆平和李必湖(右一)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组成科研协作组,开展群众科学实验,成功地育成了杂交水稻。 [99]1976年,杂交水稻成功推广。 [108]1976年袁隆平和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99]1977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1978年3月21日,全国科学大会上 [99]1978年3月21日,全国科学大会上,湖南省代表袁隆平在小组会上发言。1980年10月,攻克了制种关 [99]1980年10月,我国第一个研究杂交水稻的育种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经过10多年刻苦的研究实验,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协作下,攻克了制种关,使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全面成功,为水稻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99]2010年3月,袁隆平院士团队和张启发院士团队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在合作交流会上,袁隆平称,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他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3月12日,袁隆平在报告会上就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实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为什么能够减少除草剂用量等问题与张启发院士进行了讨论,并表示支持政府关于转基因作物研发的决策。 [82]2017年9月,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2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又创亩产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 [27]。2020年3月,袁隆平院士选址、谋划和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在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大吉沙岛水稻公园水稻种植工作启动。 [28]2020年6月,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里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长出了水稻 [29]。社会活动1978年2月,袁隆平出席中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3月,出席中国科学大会并获奖;6月,出席湖南省教育工作者先进代表大会;10月,出席湖南省科学大会并获奖。1978年10月,袁隆平晋升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2]。1979年4月,袁隆平出席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科研会议,会上宣读他用英文写的《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论文并即席答辩,与会者一致公认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22]。1980年5月,袁隆平应美国邀请赴美进行杂交稻制种技术指导,10月,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与合作研究。1982-1986年,袁隆平每年去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1~3次进行合作研究 [22]。1983年8月,袁隆平第二次应美国邀请赴美国考察杂交稻试种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1985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袁隆平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1986年,袁隆平培育成杂交早稻新组合威优49。4月,袁隆平应邀出席在意大利米兰附近召开的“利用无融合生殖进行作物改良的潜力”国际学术讨论会 [30]。10月,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袁隆平在会上作了《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现状》的专题学术报告,并提出了今后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设想,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赞同,并写进了会议文件。1989年9月25日-10月3日,袁隆平应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参加国庆40周年观礼活动。1991年8月14日-8月22日,袁隆平应日本学会邀请,赴日本作两系杂交稻研究新进展学术报告。9月29日-10月10日,袁隆平在美国参加洛克菲勒基金年会。1992年1月13日-1月15日,袁隆平出席并主持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国际水稻无融合生殖会议。4月20日-4月27日,袁隆平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第二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7月28日-8月4日,袁隆平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赴印度作杂交水稻方面的学术报告。10月22日-11月13日,袁隆平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以首席顾问身份赴印度指导杂交水稻技术3星期 [22]。1993年4月10日-4月22日,袁隆平赴美国布朗大学出席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仪式,夫人邓则应邀陪同前往。5月19日,袁隆平受聘为湖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顾问。5月20日,袁隆平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博士生指导教师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11月17日-12月10日,袁隆平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第三次赴印度传授杂交水稻技术。12月30日,袁隆平撰写《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由湖南省农业厅以湘农函(1993)种字113号转发,对于稳定湖南粮食产量起到重大作用。1994年2月28日-3月12日,袁隆平赴美国休斯敦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草签合作开发两系杂交稻协议。5月14日,袁隆平赴印度尼西亚参加洛克菲勒基金会年会。9月23日-9月25日,袁隆平在湖南长沙主持中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组长碰头会。1995年2月,袁隆平赴美水稻技术公司参加学术年会 [22]。1996年7月,袁隆平出席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的“863”计划重大技术项目复审会议。8月,袁隆平出席在四川省双流县举行的两系杂交稻现场会。9月11日,袁隆平出席由中宣部与中华中国总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的中国科技十杰表彰大会,发表题为《攀登杂交水稻研究新高峰,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是我的毕生追求》的演讲。10月18日,袁隆平出席由何粱何利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作《从杂交稻育种领域看粮食增产潜力,中国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的学术报告。11月,袁隆平出席在杭州举行的东亚地区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学术报告;参加在印度举行的“第三届杂交水稻国际会议”。12月,袁隆平出席姜春云副总理主持召开的农业专家座谈会,共商农业丰收大计 [22]。1997年1月,袁隆平出席由农业部召开的五省五大作物工作会议。3月,袁隆平赴美国休斯敦出席水稻技术公司年会,应邀赴缅甸指导杂交水稻生产。4月,袁隆平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国际种业学术讨论会”;在安徽农科院举办的“863”计划1997年两系杂交(粳)稻技术培训班上讲课。9月,袁隆平在长沙出席并主持“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了题为《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前景》的学术报告。11月,袁隆平参加在武汉召开的“863”计划生物领域农业专题年会;在《杂交水稻》第6期上发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论文 [22]。1998年8月,袁隆平应邀赴北戴河休假期间,向朱镕基总理呈送“申请总理基金专项支持超级杂交水稻选育”的报告,得到高度重视。9月,袁隆平应邀赴埃及参加第十九届水稻国际委员会会议;接受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主持人杨澜采访。10月,袁隆平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水稻分子生物学会议”。11月,袁隆平出席在广西北海举行的“863”计划生物领域“九五”计划课题年度报告会议 [22]。1998年12月,袁隆平出席在广东肇庆举行的“863”计划“超级杂交稻”项目会议。1999年4月底,袁隆平出席由中国总工会、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五一”晚会,并作为嘉宾登台向中国观众致意。6月,袁隆平赴浙江武义主持“两系杂交稻”现场会;“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12月,袁隆平出席由中宣部、科技部、人事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中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荣获“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金质奖章,发表题为《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演讲。袁隆平出席在深圳举行的“863”计划生物领域农业专题1999年年会。2000年3月底至4月初,袁隆平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参加水稻科研会议,宣读《超级杂交稻育种》论文,并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设在菲律宾的杂交稻试种基地进行现场考察;7月5日至7月7日,袁隆平赴安徽安庆主持召开中国两系优质杂交早稻示范现场会。8月25日、9月10日在湖南郴州主持中国超级杂交稻现场验收会,超级稻第一期目标达标。同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的验收。2001年5月,袁隆平分别赴越南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主持的“在亚洲加快大规模杂交水稻发展的政策支持会议”,孟加拉参加国际水稻所及亚洲发展银行杂交水稻项目的第四次技术委员会会议。7月,袁隆平赴香港中文大学考察并作学术报告。12月,袁隆平经国家主席江泽民推荐,袁隆平院士赴委内瑞拉考察推广杂交水稻的可能性与前景。2002年1月,袁隆平出席第二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7月,袁隆平分别赴香港参加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生物技术及作物改良会议;袁隆平赴泰国曼谷参加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持的“第二十次国际水稻委员会会议 [22]。2003年3月,袁隆平赴乌拉圭参加学术会议,并作“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发展”学术报告 [22]。2004年3月,袁隆平出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首席科学家。8月,袁隆平院士应马来西亚元首基金会邀请对马来西亚进行考察访问。2005年,袁隆平指导团队研究人员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外缘基因组导入了杂交水稻亲本品系。这项成果发表在《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6卷第3期上 [22] [31]。10月19日上午,袁隆平应外交部邀请,袁隆平在外交部第四期大使参赞学习班上作有关杂交水稻的报告 [22]。袁隆平2006年9月20日-21日,袁隆平院士出席由中宣部、中国伦理学会、湖南省委宣传部、长沙市委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并发言 [22]。2006年,袁隆平指导团队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C辑 生命科学)36卷第4期上发表文章,公布通过基因枪将抗真菌病的基因导入到杂交稻中,获得了抗稻瘟病的材料 [31]。2007年3月16日,袁隆平赴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参加“杰出学人到访”活动,并作学术报告。4月27日至5月7日,袁隆平赴美国华盛顿参加美国科学院年会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顺访休斯敦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和旧金山孟德尔公司。2008年6月袁隆平担任中国08北京奥运会湖南省第一棒火炬手 [32-33]。2009年8月28日,袁隆平回母校西南大学进行学术演讲。2010年9月6日晚,湖南卫视为袁隆平院士和正在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献上了一台名为《为了大地的丰收》的文艺晚会 [34-35]。2011年1月,袁隆平评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36]。9月19日,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2012年8月23日,袁隆平在青岛农业大学做了题为“发展杂交水稻,保障粮食安全”的主题报告,并被青岛农业大学聘请为学校高级顾问。2015年9月,袁隆平卸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一职 [37]。2015年11月24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做客长江大学“长江讲坛”,讲授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校长谢红星代表学校向袁院士颁发了长江大学“双聘院士”聘书。 [97]2016年10月,袁隆平担任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38]。2017年7月,袁隆平担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39]。2017年10月10日,袁隆平返回母校西南大学颁发首届西南大学袁隆平奖助学金,主要奖励农业学科相关的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评审,10名农科类学生分获首届袁隆平奖学金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获奖学生中包括5位博士、2位硕士和3位本科学生 [40]。2018年5月,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 [41]。2019年5月30日,袁隆平院士团队与赵春江院士团队联合,在青岛市城阳区建立院士工作站,在中国盐碱地改造与智慧农业相结合领域开展研究 [42]。袁隆平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2019年9月16日上午,袁隆平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会场,分享自己的人生体会。袁隆平谈及成功的‘秘诀’体会,用八个字概括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就是力量,是创新的基础,同学们要打好基础,开阔视野,掌握最新发展动态;汗水是要能吃苦,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是知识、经验、思索和追求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机遇就是要做一名“有心人”,要学会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坚持做到这几点,才能突破障碍,实现梦想 [43]。2019年10月9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揭牌。袁隆平院士出席了工作站揭牌仪式 [44]。2019年12月18日,袁隆平受聘为广东海洋大学特聘院士 [45]。2020年5月19日,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 [46]2020年9月28日上午,袁隆平受聘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9]。2020年11月5日,袁隆平院士接受隆平水稻博物馆颁发的聘书,受聘任隆平水稻博物馆名誉馆长。 [77]人物逝世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2021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94]。袁隆平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104]2021年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101]。袁隆平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向其家属表示亲切问候并送花圈。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王晨、刘鹤、孙春兰、李希、杨晓渡、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等分别发来唁电或送花圈表示悼念。泰王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拉纳里韦卢,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农业渔业部长佩德罗·多斯雷斯等送花圈或表示悼念。 [103]2021年11月15日上午,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112]后世纪念2022年4月2日上午,袁隆平院士雕像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落成揭幕,缅怀纪念袁隆平院士 [113]。三亚计划于5月22日上午10时,在海棠区水稻国家公园袁隆平纪念园举行袁隆平院士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14]。2022年5月20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袁隆平院士夫人邓则携子出席纪念活动。邓则、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共同为“隆平楼”揭幕。 [115]2022年9月7日,《中国现代科学家——袁隆平》纪念邮票首发。 [116]2023年4月,袁隆平的妻子邓则,将袁隆平生前部分科研笔记手稿、主编的著作、眼镜等33件遗物捐赠给德安县博物馆。袁隆平是德安县的骄傲。此次袁隆平家人将其部分遗物捐赠给德安县博物馆,进一步丰富了该馆的馆藏。该馆将通过举办袁隆平遗物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传承袁隆平的精神。 [115] [117]2023年6月18日,湖南农业大学举行袁隆平雕像落成揭幕仪式。 [119]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袁隆平院士雕像任职经历播报编辑袁隆平是曾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53]、黑龙江延寿县经济发展顾问 [54]。1971.01—1984.06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省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成员。1979年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省生物学会理事国务院授予袁隆平中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与中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湖南省遗传育种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农学会理事。1982年8月26日,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中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55]。1984年6月15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22]。1985年,被聘为湖南省安江农校名誉校长、西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1988.01—1995.05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1年11月2日,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同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05—2016.01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6]。2003年7月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在三亚市举行仪式,聘请袁隆平院士为海南省政府高级科技顾问 [22]。2005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聘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顾问 [22]。2008年5月,担任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57]。2012年6月,袁隆平正式受聘为“陈光标绿色食品产业高级顾问”。2013年1月,当选湖南省政协副主席,3月当选政协十二届中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58]。2016年1月,袁隆平辞免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职务 [59]。2018年9月13日,当选为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60]。2019年7月,任袁隆平国际高端农业人才培养中心理事会主席 [61]。2019年10月14日,由隆平高科出资成立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在长沙揭牌,袁隆平任董事长。 [62]同日,袁隆平应邀担任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顾问 [63]。个人生活播报编辑生日考证协和医院档案记载着袁隆平出生时的有关情况 [111]对于袁隆平的生日,2010年出版的、由辛业芸访问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传》,据该书附录的《袁隆平年表》记载,袁隆平于“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记载说,他生于1930年9月7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岁月的错位,也许与那兵荒马乱的世道和我们主人公颠沛流离的童年岁月有关,模糊记忆中难免会出现偏差,连他本人在八十岁之前,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确凿生日,更不知谁是第一个把他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直到一个婴儿的出生证据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档案里被重新发现,最终才还原了一个属于他的确凿无疑的诞生日:Aug,13,1929 ——1929年8月13日,农历己巳年七月初九,他不是属马而是属蛇,也就是小龙。对于一个此时已年逾八旬的老人而言,这是一次迟到已久的生命确认。对此,一辈子大大咧咧的袁隆平先生倒是觉得改不改过来无所谓,多少年了,他早已习惯了9月7日那个生日,习惯成自然。但对于一个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家,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必要的矫正,从而确立了一个正确的生命开端。 [110]左上页记“袁小孩”,住“旧刑部街长安公寓”;右上页有林巧稚签字;中为袁隆平出生时留下的脚印。 [111]2023年年初,河南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馆藏时,发现了袁兴烈档案中有一份名为《交通部平汉区铁路管理局员工家庭概况表》的干部档案,填报于1946年,填表人为袁兴烈,《员工家庭概况表》中明确记录了袁家五兄弟的姓名与出生日期。其中,长子袁隆津出生于1929年4月6日(农历二月二十七),次子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档案内容与《袁隆平口述自传》中的内容相互印证。 [118]人物家庭母亲:华静父亲:袁兴烈哥哥:袁隆津弟弟:袁隆赣弟弟:袁隆德弟弟:袁隆湘妹妹:袁惠芳(同父异母) [110]主要成就播报编辑科研成就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47-48]。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47-48]。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47-48]。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4]。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4]。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中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它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再次体现了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继续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 [4]。1997年,袁隆平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这是一道世界级难题,通过攻关研究,2000年已实现了第一期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指标,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尤其1999年在云南永胜还创造了亩产高达1137.5公斤的高产新纪录,第一期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为3000万亩 [4]。2001年以来,袁隆平指导选育成大面积示范亩产800公斤、米质优良的第二代超级杂交稻,并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第二期超级稻目标。第二期超级杂交稻于2006年开始推广,2011年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在大面积生产上比第一期超级稻高50公斤/亩以上。袁隆平仍不满足,进一步提出了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攻关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每亩900公斤目标,经过努力,2011、2012年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百亩示范分别达亩产926.6公斤、917.7公斤,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实现。2013年,启动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2013年9月29日,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实现百亩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4]。2006年,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2007年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计划在中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到2012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扩大到在50个县市区实施,面积为882.2万亩,增产稻谷达9.62亿公斤。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4]。2013年9月2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4]。2016年1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测产验收专家、以及相关技术专家来到兴宁,对华南双季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现场实割测得晚稻平均亩产705.68公斤(干谷)。同样该攻关模式,2016年7月20日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832.1公斤,加上本次实割产量,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袁隆平“超优千号”水稻测产创海南单产历史最高纪录2018年5月22日,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膜直播试验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测得亩产1065.3公斤,创下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49]。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亩产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品种“叁优一号”911.7公斤,超过了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比数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次测产充分展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更加契合实际生产的特点,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50]“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是第三代杂交水稻相比前两代普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这次测产在极端天气的不利条件下,还能够突破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关键原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 [50]教学成果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袁隆平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4]。学生有邓华凤研究员 [51],黄培劲 [52]。袁隆平获颁“马哈蒂尔科学奖”1980年5月,袁隆平应美国邀请赴美进行杂交稻制种技术指导。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办杂交稻技术国际培训班,袁隆平作为主讲人给来自10多个国家的专家讲授杂交水稻方面的主要课程。翌年9月,又连续举办第二期。10月,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与合作研究。2003年,袁隆平指导博士生开展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导入水稻的研究,将一批外源DNA转基因进入水稻 [31]。主要贡献1、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4]。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4]。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4]。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他1987年起担任“863”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主持中国性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4]。5、袁隆平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1997年,袁隆平又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2013年,他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同时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自2007年以来取得巨大的增产、增收效应,中国已有7个省市实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参加的县(市、区)由20个增加至2012年50个,面积达882万亩。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4]。获奖记录播报编辑荣誉奖项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2019-10-162019新京报大国匠心致敬礼团队 [64]获奖2018-09-08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16]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获奖2016-10-03第一届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 [65]获奖2015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 [66]获奖2014-01-10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2011马哈蒂尔科学奖获奖2010-03-24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获奖2008-03-30中国著名科学家奖、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获奖2007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获奖2004-10世界粮食奖获奖2004-09袁隆平获得泰国国王金镰奖获奖2004-05袁隆平获得沃尔夫奖,以色列总统为其颁奖获奖2001-08拉蒙·麦格赛赛奖获奖2001-02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1998越光国际水稻奖获奖1997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获奖1996日经亚洲奖获奖1994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奖1993美国菲因斯特基金获奖1988-03-04第三次获国际科学大奖获奖1988农学与营养奖获奖1987科学奖获奖1985-10-15首次获国际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获奖1985创造与发明金奖获奖1981-06-06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籼型杂交水稻获奖1947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获奖荣誉称号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2019-09“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67]获奖2018-12-18改革先锋 [17]获奖2018-11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68]获奖2010-04-28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获奖2004袁隆平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获奖2002袁隆平荣膺“科学中国人(2002)年度人物”称号获奖1997-08获国际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获奖1989被评为中国先进工作者获奖1984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奖1979-12国务院授予袁隆平中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与中国劳动模范的称号获奖其他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2020-11-16麦哲伦海峡奖 [69]获奖2020-11-16中智建交50周年纪念奖章 [69]获奖社会类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2020-11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70]提名2020-11-28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获奖2020-12-18《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5位 [71]获奖人物言论播报编辑2007年5月上旬,袁隆平院士接受采访时说: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92]2010年3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袁隆平认为,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 [89]2010年3月12日,袁隆平表示支持政府关于转基因作物研发的决策。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袁隆平表示,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 [81]2013年,袁隆平说: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对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棒子打死”,生物技术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出路。他主张,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猜测和推论,要用事实说话。 [87]2013年1月,袁隆平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要建议,政府要出台法律法规,把浪费当作一种可耻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制它。 [91]2014年11月17日上午,袁隆平在河南农业大学作报告说:“转基因食品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基因多种多样,有些基因特别是抗病虫的基因,大家担心人吃了会不会有问题?这些基因我们要慎重。但另外一些转基因,如美国大豆的除草基因,大面积生产不用除草,没有问题,不能谈转色变。”在袁隆平看来,分子育种的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增产、保证粮食安全的科学措施,搞转基因要合理研究,经过严格的科学试验和把关。 [90]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美国转基因大豆加入的是除草基因,这个对人体无害,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几千万吨大豆,这个完全没问题。” [84]袁隆平还对记者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83]2019年9月15日,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全世界有1.6亿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他希望,“让我们的杂交稻走出国门,为全世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贡献。” [79]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袁隆平说“我是无党派,我崇拜共产党。”袁隆平感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我们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了,现在我们能够抬得起头,挺起了腰杆。” [88]2019年10月21日,袁隆平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综合优势,可以推动我国的水稻生产向更加优质、高产、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80]2020年,袁隆平在《中国纪检监察》2020年第18期上撰文称: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但是,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85]2020年11月5日,袁隆平院士在隆平水稻博物馆亲切地询问:“博物馆参观的人多不多?今年南方受天气影响,稻谷产量普遍降低,博物馆要加强粮食安全教育,要将刚刚测产的亩产超3000斤的双季稻进行宣传和展示,提倡节约、杜绝浪费,自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78]人物评价播报编辑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72]。(新浪网评)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73]。(贾庆林评)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68]。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7]。(新华网评)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95-96]。(人民网评)中国的禾下土里有您的汗水,世界的稻花香里有您的笑颜。将一生奉献于“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院士,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100](伊朗驻华大使馆 评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02]。(新华网评)中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后,中外各界都表示沉痛悼念,这充分说明,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事业所作的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和铭记 [105-106]。(外交部赵立坚评)人物影响播报编辑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74]。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 [75]。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湖南省文联、中视天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电影《袁隆平》,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 [76]。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袁隆平 - 搜狗百科
- 搜狗百科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奖项。[1]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3]网页微信知乎图片视频医疗汉语问问百科更多»登录帮助首页任务任务中心公益百科积分商城个人中心添加义项袁隆平是一个多义词,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义项(共4个义项):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2009年史凤和执导的电影音乐剧刘毅然导演电视剧袁隆平词条已锁定添加义项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奖项。[1]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3]中文名袁隆平展开代表作品袁隆平论文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展开职业杂交水稻专家展开出生日期1930年9月7日[4]展开逝世日期2021年5月22日展开研究领域水稻杂交展开逝世地湖南长沙[3]展开学历博士展开母亲华静(原名华国林)[6]展开性别男展开国籍中国展开民族汉族展开主要成就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共和国勋章[5]展开出生地北京展开毕业院校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展开实验室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父亲袁兴烈[6]展开展开参考资料:1.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21-05-27]2. 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新华网新华网[引用日期2019-10-24]3. 新华社分享页新华社[引用日期2022-04-19]4. 袁隆平院士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21-11-23]5. 袁隆平九江市政府[引用日期2021-11-23]6. 袁隆平和他的母亲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引用日期2022-08-03]7.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 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人民日报2019-09-17[引用日期2019-09-17]8. 袁隆平院士活动与大事年表_袁隆平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21-06-17]9.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揭牌-中新网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10-24]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共产党员网[引用日期2021-06-22]11. 袁隆平团队沙漠种植水稻成功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 12. 第32届中国经济新闻奖揭晓 281件作品获奖经济参考网[引用日期2020-12-02]13. CCTV.com-大功至伟袁隆平:我是人民农学家央视网[引用日期2021-06-17]14. 初春好时节 “隆平田”开耕新华网[引用日期2021-01-01]15. 袁隆平"超优千号"水稻测产创海南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16. 亩产1203.36公斤:袁隆平团队的超级杂交稻再创纪录--科技--人民网人民网2018-10-30[引用日期2018-10-30]17. 袁隆平院士受聘担任我校名誉校长(组图)湖南农业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2021-01-01]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名单 19. 一天涨粉千万 袁隆平入驻抖音是真是假?回应来了中新网[引用日期2021-01-13]20. 袁隆平院士与杂交水稻四十年腾讯[引用日期2022-04-19]21. (受权发布)“最美奋斗者”名单新华网[引用日期2021-01-01]22. 百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隆平等三人获生命科学奖澎湃网[引用日期2022-04-19]23. 袁隆平--科技人民网[引用日期2021-06-17]24. 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全名单澎湃网[引用日期2022-04-19]25. 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新华网[引用日期2021-01-01]26.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智利“麦哲伦海峡奖”新华网[引用日期2021-01-01]27. 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研究报告发布 | 完整榜单新浪[引用日期2022-04-19]28. 袁隆平同志逝世人民网[引用日期2021-06-17]29. 袁隆平辞免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凤凰网[引用日期2022-04-19]30. 何纲跃 摄湖南农业大学与红河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湖南农业大学[引用日期2022-04-19]31. 89岁袁隆平有新职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04-19]32. 温家宝贾庆林致信祝贺袁隆平80岁生日新浪[引用日期2022-04-19]33. 人民锐见:送别袁隆平,侠之大者、国之仁士澎湃网[引用日期2022-04-19]34. 袁隆平同志逝世新华网[引用日期2022-04-19]35. 外交部:袁隆平让所有人不挨饿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新华网[引用日期2021-05-24]36. 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举行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21-05-25]37. 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11月15日在长沙举行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21-11-15]38. 袁隆平院士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将于22日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举行新浪[引用日期2022-05-19]39. 永远怀念!袁隆平纪念邮票发行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22-09-07]40. 袁隆平(2009)豆瓣[引用日期2022-04-19]词条标签:科学家人物院士中国工程院科学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词条信息词条浏览:7941946次最近更新:23.10.31编辑次数:151次创建者:□ □l□q□突出贡献者:新手指引了解百科编辑规范用户体系商城兑换问题解答关于审核关于编辑关于创建常见问题意见反馈及投诉举报与质疑举报非法用户未通过申诉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邮件合作任务领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词条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投诉登录企业推广免责声明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编辑帮助意见反馈及投诉© SOGOU.COM 京ICP备110018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袁隆平:一位人民英雄的一生
袁隆平:一位人民英雄的一生
袁隆平:一位人民英雄的一生
媒体:南方农村报 2021-05-23 20:13
原创 袁翰 南方农村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近60年的岁月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终其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古稀之年时,他曾称自己“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过完90岁生日,他就改口自己是“90后”。这位“90后”的逐梦脚步从未停下,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把水稻比作武器,对手是饥饿,他赢了。跌倒后再爬起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再干,就是了。”袁隆平说。亲历过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目睹过遍地饿殍,“吃饭”问题成为袁隆平下决心解决的问题。“禾下乘凉梦”,这个梦想从他1949年考取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时就已萌芽。“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吃饭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袁隆平认为,养活世界人口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优良的高产品种。那时起,袁隆平把自己比作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学院农学毕业,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并在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便和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提出“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设想,并设计出整套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案,即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通过“三系”配套,完成杂交水稻生产。按照这个思路,1964年,袁隆平和助手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耗时将近十年的探索,袁隆平和团队于1973年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并于同年10月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但这一路并非坦途。“三系”配套的努力,前八年都失败了。袁隆平记得,一直到1972年,也就是被视为研究突破口的“野败”发现两年后,还有人质疑甚至反对他的杂交水稻培育方案。“三系”法成功后,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启两系法杂交育种技术研究。没想到启动不到两年,就遭遇当头棒喝。一场异常低温导致全国两系育种大面积失败。一时间,科研界不少人“唱衰”甚至放弃两系育种相关研究。水稻研究生涯中,袁隆平遇上的失败、质疑和受挫,数不胜数。试验田被自然和人为恶意的因素毁坏过,科研成果被质疑过。但这些困顿从未将袁隆平的热情击垮。“爬起来再干就是了。”袁隆平说。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时,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之为“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年过90的追梦人“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在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时,袁隆平是这么说的。年过90岁的他依然保持着“泥腿子科学家”的作风,长期走到农地观看稻田的长势。退休对袁隆平而言是不存在的。他说,退休后没事做反而会有失落感。袁隆平从参加工作开始,便有下田观看稻苗的习惯,身边时常备着下田的雨靴。随着年岁渐长,行动日益不利索,他便将住宅安置到了试验田旁边,力求“躺在床上侧个身子就能看到(农田)”。禾下乘凉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一个理想追求。“梦想到禾下乘凉,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生命尽头的数年里,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依然通过他的身体力行延续下去。“三系”法杂交稻可以吃一辈子,为什么还要领衔后面的研究?面对这样的提问,袁隆平回答道:“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他坦言,“贪心”给他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百万富翁想千万,千万富翁想亿。我贪产量,到了700公斤,我贪800公斤,800公斤贪900公斤,900公斤到1000公斤,1000公斤到1100公斤,最后1200公斤,18吨,不满足,因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除了“禾下乘凉梦”,袁隆平还有另一个梦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1.6亿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袁隆平说。相关数据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秉持消除饥饿的梦想,矢志不渝。90岁高龄时,袁隆平仍带领团队在屡破超级稻单产的世界纪录,也为人类端牢饭碗作出了极大贡献。天性自由烂漫90后“梗王”,这是网友们对袁隆平另一亲切的称号。90岁的袁隆平曾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兴。喜好自在,专长散漫,从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几年前接受采访,还要“自夸”80岁时中心搞游泳比赛,自己得了第一名。过完90岁生日,他就改口自己是“90后”。学习农业,部分原因出于童年时的美好记忆和对天真烂漫的追求。儿时看了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卓别林看到葡萄挂在窗外,伸手就摘来吃;觉得渴了,就叫来一头奶牛,马上挤最新鲜的奶喝。这些美好的场景,在袁隆平的心中扎下了根。在农业生产中,执着追求亩产提升的他,始终保有一股“志气”;而年逾九十、功勋显赫的他,却依然持有少年般的“稚气”,并且时常流露出来。袁隆平喜欢游泳、打牌、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用学生们的话说:“我们的科研、游泳、气排球甚至西红柿炒蛋的厨艺,都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86岁那年,袁隆平还要上气排球球场小露一手,再往前几年,都是打全场。球风稳,场上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主攻手,他的队总是第一名。袁隆平的学生、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说,袁老师年迈跑不动了,便在球场助威,谁打了好球就大声叫好,碰到哪个打得匡瓢(长沙方言,意思是办砸了事情),他就在场下哈哈大笑。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年感动中国中袁隆平的颁奖词称:“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我们都在袁隆平的“稻穗下乘凉”,今天,我辈当传承他的精神、力量与成果,一往无前。【记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袁瀚原标题:《袁隆平:一位人民英雄的一生》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新华网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5/30 19:55:53 来源:新华社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
2023-05-30 19:55:53
来源:新华社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用毕生努力发展杂交水稻的追梦人;他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他,就是袁隆平。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工作,一心扑在农学研究上。袁隆平认为,杂种优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可是在传统理论中,水稻恰恰没有杂交优势,它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一株水稻只要一开花,雄花自然就会给同株上同时开放的雌蕊柱头授粉。
1961年7月,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周边的田里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水稻播种后,高产的性状没有再现,反而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他根据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推测,发现的这株水稻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有了这个分析以后,他就认为既然自然界能够长出天然杂交稻,在自然界应该也可以找到雄花是败育的、雌花是正常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那么人工也可以培育出杂交稻。
为了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1964年到1965年,在安江农校附近的稻田里,袁隆平一垄垄、一行行地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他冒着高温,在田里晕倒了爬起来继续找,坚持不懈地找了两年,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稻株。他立刻利用它们反复试验、反复论证。
此后,袁隆平与他的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性的研究。1964年到1970年间,袁隆平师徒几人用栽培稻的雄性不育株,先后与近1000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试验,以期在后代中获得稳定的雄性不育水稻。但结果却不太令人满意,达不到始终保持不育。这也意味着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袁隆平反复思索、比较,敏锐地意识到,他们所用的杂交材料,亲缘关系还是比较近,如果再把杂交材料的亲缘关系拉大,用一种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效果也许会更好。
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在海南南红农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当地一处沼泽中发现了后来被称为“野败”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以它为母本,培育出了200多粒“野败”的第二代不育株稻种种子。从第一株天然杂交稻到“野败”,经历了将近十年时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像袁隆平一样,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总监制:袁炳忠
监 制:孙承斌、李拯宇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 筹:韩珅、王志斌
编 导:刘畅、甄晓博、李俞辉
记 者:刘畅、丁春雨、周勉、程济安、史凯丽
包 装:夏勇、贾洪光(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孙晓倩】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
图忆|无双国士袁隆平一生:东风不语英雄泪,笑看稻香万里浪_快看_澎湃新闻-The Paper
双国士袁隆平一生:东风不语英雄泪,笑看稻香万里浪_快看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图忆|无双国士袁隆平一生:东风不语英雄泪,笑看稻香万里浪澎湃新闻 薛晶2021-05-22 19:10来源:澎湃新闻 ∙ 快看 >字号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2004年4月12日,袁隆平在三亚研究水稻。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1960年开始,他始终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用一句话总结——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袁隆平早年在实验室进行水稻研究。1976年,袁隆平(右)与同事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 图1981年,袁隆平为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培训班遴选讲课用的杂交水稻标本。新华社 图“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一路披荆斩棘,突破重重难关,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生只做一件事,执着、顽强,永远向前,这就是他的性格。东风不语英雄泪,笑看稻香万里浪。他的“饥饿药方”不仅造福中国,也正在造福着全人类、全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2003年11月,袁隆平院士在实验室观察杂交稻苗。袁隆平在研究超级水稻。2004年3月29日,世界粮食基金会授予袁隆平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2006年6月20日,湖南长沙,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种植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2010年7月29日,袁隆平院士(中)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洞廊村与收割超级稻的农民合影。2017年8月5日,87岁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到广西灌阳黄关镇联德村的超级稻攻关示范基地查看水稻生产情况。2017年10月15日,河北邯郸,“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左二)在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查看超级杂交水稻。经过实打实收,平均亩产量达到1149.02公斤,即每公顷为17.23吨,再创单季亩产新高。袁隆平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拍摄日期不详)2020年11月3日,在长沙举行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新闻发布会,90岁的袁隆平表示远期目标是4000斤。11月5日,袁隆平院士受聘任隆平水稻博物馆名誉馆长。袁老一生硕果累累。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2007年,袁隆平被美国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成为国际科学界的顶级人物。也是这一年,袁隆平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之最受瞩目奖项——“终身成就奖”,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得主。2001年2月1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荣获2000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得500万元奖金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2019年9月28日摄)。新华社 图2008年3月29日,北京,“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颁奖现场,袁隆平获得“终身成就奖”。2012年1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右)为袁隆平(左)颁发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表彰他在热带农业发展领域的贡献。新华社 图回望袁老一生,都是在为国攻克科研难题,以及教书育人,激励年轻人为祖国科研献身。2016年4月18日,袁隆平捐献20万设立了西南大学袁隆平奖助学金,主要奖励农业学科相关的品学兼优的学生。2017年10月10日,87岁高龄的袁隆平回到母校西南大学,为首届袁隆平奖学金进行颁奖。颁奖时,袁老说 ““我是从母校的农学专业学习开始自己的追求的,一辈子从事水稻科研,我的最大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我希望青年大学生也能加入,一起为实现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提高作物抗性,保障粮食安全而努力奋斗。通往学问高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潜心学习才能叩响真理的大门。”2003年9月4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武汉大学聘为名誉教授。袁隆平向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学生介绍了自己在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2009年4月21日,袁隆平回到母校湖北武汉四中(前身为博学中学)“寻根”,合影留念后,学生们纷纷想和院士校友握手。袁隆平和年轻的学生们交流,回答学生们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求学热情。2009年10月6日,湖北武汉, 袁隆平参加母校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并颁发“袁隆平奖学金”。2013年10月27日下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出现在武汉大学梅园小操场,简单讲述自己努力提高超级稻产量的中国梦后在严密保护下匆匆离去,原计划的演讲取消。2017年10月10日,袁隆平回到母校西南大学,为首届“袁隆平奖学金”获得者颁发奖金。对于如何在科研工作中保持良好体力和精神状态,袁隆平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体育运动。2008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岳阳传递时,78岁高龄的袁隆平担任第一棒火炬手。袁隆平一直有坚持运动的习惯,游泳是他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上高中时的袁隆平获得武汉市比赛的第一名,时年70多岁的他曾连续三年拿了湖南农科院举行游泳短池50米的冠军。他说: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的。身体不好,怎么行?除了热衷游泳,袁老还是名“排球王子”。在他的住所前面,有一个排球场,每天下午5点,他都去小院子里和老人们打球,拦网、接球,时不时还能给对方来个扣球,排球场上的袁隆平依旧童心未泯。2008年6月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岳阳传递。袁隆平担当了第一棒火炬手。游泳是袁隆平的强项,他曾连续获得湖南省农科院游泳比赛的第一名。2007年7月30日,湖南长沙游泳馆,袁隆平能一口气从游泳池这头游到那头。2014年5月13日,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龙马社区举办“邻里和谐杯”气排球友谊赛。热爱气排球运动多年的袁隆平为比赛开球并参赛。袁隆平参加湖南省气排球比赛运动会(拍摄时间不详)袁老曾把水稻比作核武器,对手是饥饿。他赢了!他还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我们来接棒!“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老毕生追求。袁隆平(1930-2021)袁隆平于2017年11月28日题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人民视觉 IC责任编辑:史训锋校对:栾梦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1收藏我要举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袁隆平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稻菽千重 禾下留梦————人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稻菽千重 禾下留梦————人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返回首页 工作邮箱
客户端下载
版权声明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历史文化 > 人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稻菽千重 禾下留梦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5-24 06:41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薛鹏
喜看稻菽千重浪
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市民街头自发送别,网友缅怀追思,“袁爷爷一路走好”。
他是一位耕耘者,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名满天下时,他专注于田畴;耄耋之年,他仍坚持下田,病危之际不忘挂念水稻问天气。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饭碗,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黝黑瘦削,颧骨高突,脸上布满皱纹,蹲在稻田里眯眼看着手里的稻穗——这是人们见到袁隆平的“标准”形象。
这位从稻田里走出来的农业科学家,更愿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了实现自己的两个梦想而奋斗。那两个梦,他反复提起:一个是“禾下乘凉”,他真做过这个梦——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把还长,稻子比花生米还大,他坐在底下乘凉;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平协和医院出生。日军侵华,让袁隆平一家陷入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多地。
1949年8月,袁隆平考上西南农学院,学遗传育种。1953年,袁隆平毕业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校当老师。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他,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
“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袁隆平下定决心,通过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做农学实验,寻找“不再饿肚子”的办法。
经过几年摸索,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水稻杂种优势现象,并非我国最早发现、研究。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水稻的雄性不育现象,但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屡次实验失败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观点在当时几无质疑。
袁隆平提出“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设想,设计出“三系”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案。
按照这个思路,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两年后,他发表了著名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序幕。
结论令人震惊,本着实事求是精神以及在田间的实际探索,袁隆平坚持认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尤以籼粳杂种更为突出。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三系”配套的努力,前八年都失败了。一直到1972年,也就是被视为研究突破口的“野败”发现两年后,还有人质疑甚至反对他的杂交水稻培育方案。
袁隆平只管埋头干。他记忆里最深的细节,是背着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好几天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质疑、失败、挫折,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开垦路上,这是常态。他的研究被学术权威反对过,试验田被恶意毁过,多次遭遇减产、绝收。
“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了就失败了,不是说身败名裂,人家不会笑你的。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再干,就是了。”袁隆平说。
执着,不等于盲目坚持。袁隆平经常提醒学生,搞科研先看大方向。只要是正确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就应该坚持。“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标新立异。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
“在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在实验室也种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种得出水稻”
今年3月,91岁高龄的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
入院初,袁隆平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护士说28度。他急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回忆当时的场景,一位医务人员忍不住哭了:“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还时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稻子,一直是袁隆平的牵挂。从参加工作开始,他几乎每天都下田,家门口的田要下,外地的也要下。“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
早些时候,袁隆平经常打着赤脚在学校里走,因为方便下田。后来条件好了,他有了小汽车,车上常年放着一双下田用的雨靴。这几年,他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行动不方便。为此,湖南省农科院在他住的地方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他隔着窗户就能看。“不能到处走了,看得出来他心里有点失落。”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只要有机会,袁隆平仍会亲自去稻田看看。很多研究员早晨刚上班就会接到他的电话,指出他们负责田的问题。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的博士生李莉一直记得袁隆平写给她的一句英文:Take serious things lightly,Do ordinary things seriously(举重若轻,事必躬亲)。她觉得,“老师自己就是这样”。
第三代杂交水稻攻关时,不管多热多远、路有多偏,袁隆平都要下田看看。“我们让他别去,但他一定要去看。”李莉说,最远的稻田在20多公里外,田埂又窄又滑,研究所的同事就在上面提前铺好木板,一个人在田埂下扶着他。
“在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在实验室也种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种得出水稻。”此前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采访时,袁隆平反复提到“要下田”。
“学农的、搞应用科学的,非得要实践、要吃得苦、要下田,这是一个基本的素质。我以前招学生有一个标准,一定要下田,你不下田,我不培养。”袁隆平说,多下田多比较,多与农民打交道,不能凭空想象,“农民比我们更清楚种子好不好”。
“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
袁隆平学农,最初源于美好的“想象”。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带着他和班上同学去一个园艺场参观。正值6月,红彤彤的桃子吊在树上,葡萄一串一串挂在藤上。这让他联想到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窗外的果子伸手就能摘,牛奶自己流进杯子……田园之美给袁隆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年后,他在一次演讲中笑言,当时园艺场的美景并非真实的农村,“如果当时看到的是农村的真实情况,我肯定就不学农了”。
如果不学农,袁隆平会干什么?或许是一名专业运动员。中学时,袁隆平游泳拿过武汉第一、湖北第二,但参加省运动会时因闹肚子只拿到第四——前三名都被国家队选走了;或许是空军飞行员,上大学时正值抗美援朝,他报考空军飞行员入选,学校欢送会都开了,他却因战势缓和被送了回来。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有一个大泳池,袁隆平常在那里游泳。他的办公室还摆着一个排球和一把小提琴,那也是他的兴趣所在。2011年,81岁的他带队在广西农科院打了一场排球友谊赛;2016年,当被问是否还坚持打排球,他的回答是:“Everyday!(每天)”
大学毕业,同学们给袁隆平做了“鉴定”:爱好——自由,特长——散漫。“直到现在我也这样。”袁隆平在自述时笑着说。
在三亚,袁隆平和其他科研人员住一栋楼里,生活俭朴。工作之余,他会去逛超市,经常会买些短袖衫、鞋子等物品送给年轻人。
自称“90后”的袁隆平,从没想过“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40多年前,在“三系”法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一片赞扬中,他很快提出难度更大的“两系”法杂交稻研制;后来,“两系”法杂交稻研制成功,培育出多期超级稻品种,他又提出研究兼有“三系”法和“两系”法优点的第三代杂交稻技术。
有记者问过袁隆平:“三系”法杂交稻你可以吃一辈子,为什么还要领衔后面的研究?
“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他回答。
杂交技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造福世界人民
袁隆平一生为粮食奋斗,“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初心从未改变。直到今年初,他还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回忆起3月在三亚与袁隆平工作交流的场景,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柯用春说,“袁老师心系国家粮食安全的拳拳之心让人敬佩”。柯用春给记者描述起当时的场景,“袁老师多次强调要做好工作,实现双季亩产3000斤以上目标。他也很关心耐盐碱水稻基地建设工作,希望海水稻和第三代超级稻再有突破,高产再高产。”
“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因此高产对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说。
柯用春还提到一个细节,“袁老师说,有信心在三亚最早实现亩产3000斤的目标,并且希望亲自宣布攻关成功,给建党百年献礼。”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从饥饿到温饱、从吃饱吃好到吃得安全健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铸就了粮食生产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2019年增加565万吨,增长0.9%。其中谷物产量61674万吨,比2019年增加304万吨,增长0.5%。而在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为2263.6亿斤。
中国碗要装中国粮,袁隆平为实现这个目标付诸一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正接续奋斗。今年2月,在三亚聆听了袁隆平教诲的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高级技师李文忠告诉记者,尽管袁隆平当时身体不适,但依然不忘勉励年轻科研工作者努力工作,为国家的水稻事业多做贡献。
“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袁隆平逝世后,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缅怀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
事实上,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技术在造福中国的同时也造福着世界。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聘请了由袁隆平领衔的13名顾问。
袁隆平常说,倘若全球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稻,按每公顷比常规水稻增产2吨计算,增产粮食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口。令他欣慰的是,杂交水稻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从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尼日利亚的丘陵河谷地带……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约2吨。此外,通过开设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他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引发了关于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袁隆平说:“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他的话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有网友说:“有袁隆平爷爷在,心里踏实得很。”
在中国人心里,袁隆平的分量极重。为天下忧乐者,功在千秋。斯人已去,而他在祖国大地播下的种子,将由后来者悉心培养、浇灌,育为万顷青田。
千里稻香 不朽丰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聂新鑫
让中国人端上饭碗、端牢饭碗,解决亿万人民的口粮问题,使中华民族得以繁盛兴旺,奋斗一生的袁隆平,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5月22日,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与世长辞。华夏大地,飘香的稻穗凝结着袁隆平的汗水与心血,广袤的稻田为袁隆平矗立起光辉的丰碑。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袁隆平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功绩永载史册,他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及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袁隆平有志气,学生时代就立下学农的志向。手植一穗稻,自此无饥馑。他童年曾受过民族屈辱和苦难,困难时期亲眼见过群众饱受饥饿折磨,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袁隆平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扎根在稻田间,毕生致力于这个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最朴素的愿望。如今,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已成为现实,中国人牢牢端稳中国碗,中国碗里装满中国粮。
袁隆平有骨气,不仅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也为中国人赢得荣誉和尊严。美国、日本等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投入大笔资金、设备,研究杂交水稻的培育,多年未见成果。袁隆平坚信“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经过长期努力,袁隆平终于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让粮食亩产量开始发生质的飞跃。面对美国经济学家“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他带领科研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无怨无悔、顽强拼搏,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目标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又一次次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
袁隆平有底气,他尊重自然,相信科学,敢于创新、坚持实践,大胆地想,勇敢地试,把论文写在稻田里。除了已经实现的高产、更高产的杂交稻“禾下乘凉梦”,袁隆平的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让杂交稻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现在,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从家国情怀到天下大同,袁隆平曾说,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稻田是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算,可以增产一亿六千万吨粮食,可以多养四到五亿人。
袁隆平一辈子赤子之心不改,始终是一位“稻田守望者”。他淡泊名利,朴实无华,获得了各种证书和奖章,但却没有被荣誉堆得高高在上,而始终坚持在一线做科研。他从没有想过要过奢华的生活,对物质享受看得很淡,生活简简单单。他说自己还是“90后”,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勉励青年追求真理,提醒年轻人谨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养成爱惜粮食、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
热情生活,热爱实践;勇于创新,甘耐寂寞;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挑战自我,永不满足;团结协作,乐观豁达……袁隆平为人们带来了粮食的丰足,也带来了精神的力量,他那直率的言语、和蔼的笑容,让人们总是觉得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袁隆平依然还在一线关注科研创新,入院后仍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带着梦的“种子”,袁隆平化作“夜空里最亮的星”,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千里稻香,不朽丰碑。今日神州,风吹稻菽千重浪,正是对追梦人的最好告慰。长沙街头,许多市民在雨中自发为袁隆平送最后一程,大江南北,无数群众以各种方式追悼缅怀,道一声“袁老一路走好”。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会永远把他记在心中。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5039510号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袁隆平(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_百度百科
袁隆平(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_百度百科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袁隆平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8個義項)
▪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
▪2009年史鳳和執導的電影
▪音樂劇
▪劉毅然導演電視劇
▪歌曲
▪2007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吳為山創作雕塑作品
▪電視劇《功勳》中的角色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袁隆平/43836
複製
複製成功
袁隆平
(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
鎖定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93]
,男,漢族,生於北平(今北京市)
[2-3]
[6]
,無黨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
[1]
[120-121]
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傑出代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7]
[109]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4-6]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4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
[10]
,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3年獲得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當選中國發明協會首屆會士
[6]
[8]
[11-14]
[86]
。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16]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17]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勳章”
[18]
。2020年11月28日,當選2020中國經濟新聞人物。
[19]
袁隆平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7]
。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
[5]
,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5]
[15]
。
中文名
袁隆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北平(今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30年9月7日
逝世日期
2021年5月22日
畢業院校
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
職 業
雜交水稻專家
代表作品
袁隆平論文集
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論文集
代表作品
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
主要成就
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
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發明協會發起人、顧問、會士、首任專家
[107]
展開
主要成就
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
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發明協會發起人、顧問、會士、首任專家
[107]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勳章”
收起
籍 貫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
性 別
男
政治面貌
無黨派人士
目錄
1
人物生平
▪
求學經歷
▪
水稻研究
▪
社會活動
▪
人物逝世
▪
後世紀念
2
任職經歷
3
個人生活
▪
生日考證
▪
人物家庭
4
主要成就
▪
科研成就
▪
教學成果
▪
主要貢獻
5
獲獎記錄
6
人物言論
7
人物評價
8
人物影響
袁隆平人物生平
袁隆平求學經歷
1930年9月7日
[20]
,袁隆平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
[21-22]
。1931年至1936年,袁隆平隨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贛州、湖北漢口等地
[23]
。1936年8月至1938年7月,袁隆平在漢口扶輪小學讀書
[22-23]
。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袁隆平在湖南省弘毅小學讀書
[22-23]
。1939年8月至1942年7月,袁隆平在重慶龍門浩中心小學讀書
[23]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袁隆平在重慶復興初級中學讀書
[23]
。1943年2月至1944年1月,袁隆平在重慶贛江中學讀書
[22-23]
。1944年2月至1946年5月,袁隆平在重慶博學中學讀書
[23]
。1946年8月至1948年1月,袁隆平在漢口博學中學讀高中
[23]
。1947年暑假,袁隆平讀高中一年級時獲漢口賽區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獲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23]
。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袁隆平在南京中央大學附中(今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讀高中
[23]
。1949年8月至1950年10月,袁隆平在重慶北碚夏壩的相輝學院農學系讀書
[23]
。1949年8月至1953年8月, 袁隆平在西南農學院農學系農作物專業學習。1950年11月至1953年7月,院系調整併入重慶新建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袁隆平續讀3年至畢業
[23]
。
袁隆平(4張)
1951年7月,袁隆平在西南農學院報名參加空軍,體檢、政審合格,後因在校大學生更需參加經濟建設,而未入伍,繼續留校學習
[23]
。
袁隆平水稻研究
1953年8月,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農學系。服從全國統一分配,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峯山麓安江農校教書
[23]
。1953年8月—1971年1月,袁隆平任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教員。1960年7月,袁隆平在農校試驗田中意外發現一株特殊性狀的水稻。他利用該株水稻試種,發現其子代有不同性質。因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會出現性狀分離,所以他推論該為天然雜交水稻。隨後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個品種的花粉,嘗試產生雜交品種
[22-23]
。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創業試驗田裏,結果證明了1960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羣”的植株,是“天然雜交稻”。他當時是一個安江民校的教師,但面對當時嚴重饑荒,他立志用農業科學技術擊敗飢餓威脅,從事水稻雄性不育試驗。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試驗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
[22-23]
。1964年2月22日,袁隆平與農技幹部鄧則結婚
[24]
。1964年到1965年,兩年的水稻開花季節裏,袁隆平與科研小組在稻田進行雜交育種試驗。後在稻田裏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經過兩個春秋的觀察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較豐富的認識,根據所積累的科學數據,在大學畢業工作12年左右的他,發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學通報》上。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安江農校附近稻田的南特號、早粳4號、勝利秈等品種中逐穗檢查14000多個稻穗中逐穗檢查到6株不育株,並在此後兩年播種中,連同上年發現的不育株,共計找到6株。經過連續兩年春播與翻秋,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徹底推翻由傳統經典理論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説,並推論水稻亦有雜交優勢。通過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系法途徑來培育雜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
[23]
[98]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發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國科學院主編的《科學通報》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5月,國家科委九局局長趙石英同志,獲悉袁隆平發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後,高度重視,以科委九局名義致函湖南省科委與安江農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動,指出這項研究的意義重大,如果成功,將使水稻大幅度增產
[25]
。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袁隆平遭受衝擊,水稻雄性不育試驗被迫中斷。1967年4月,袁隆平起草“安江農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選育計劃”,呈報省科委與黔陽地區科委。6月,由袁隆平、李必湖、尹華奇組成的黔陽地區農校(安江農校改名)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組正式成立。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將珍貴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農校中古盤7號田裏,面積133平方米。5月18日晚上,中古盤7號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毀壞,成為未破的謎案。袁隆平心痛欲絕。事發後第4天才在學校的一口廢井裏找到殘存的5根秧苗,繼續堅持試驗。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華奇等到雲南省元江縣加速繁殖不育材料。1970年夏,袁隆平從雲南引進野生稻,擬在靖縣(安江農校又搬遷到了靖縣)做雜交,後因沒有進行短光照處理而未成功。秋季,袁隆平帶領科研小組李必湖、尹華奇來到海南島崖縣南江農場進行三季水稻實驗條件良好的海南,進行研究試驗,向該場技術員與工人調查野生稻分佈情況。1971年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成立雜交稻研究協作組,袁隆平調省農業科學院雜交稻研究協作組工作。1973年,協作組通過測交找到了恢復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難關。10月,袁隆平在蘇州召開的水稻科研會議上發表了《利用“野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已經配套
[22]
。
↑這是1975年11月,袁隆平(右三)和同事李必湖(右一)在
[99]
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種關”,摸索總結制種技術成功。11月,袁隆平和李必湖(右一)在觀察雜交水稻生長情況。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國有19個省、市、自治區先後組成科研協作組,開展羣眾科學實驗,成功地育成了雜交水稻。
[99]
1976年,雜交水稻成功推廣。
[108]
1976年袁隆平和李必湖在觀察雜交水稻生長情況
[99]
1977年,袁隆平發表了《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和理論》與《雜交水稻制種與高產的關鍵技術》兩篇重要論文。
1978年3月21日,全國科學大會上
[99]
1978年3月21日,全國科學大會上,湖南省代表袁隆平在小組會上發言。
1980年10月,攻克了制種關
[99]
1980年10月,我國第一個研究雜交水稻的育種家、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袁隆平,經過10多年刻苦的研究實驗,在有關科研單位的協作下,攻克了制種關,使雜交水稻的研究獲得全面成功,為水稻增產開闢了新的途徑。
[99]
2010年3月,袁隆平院士團隊和張啓發院士團隊合作,共同研究轉基因水稻。在合作交流會上,袁隆平稱,為了消除公眾對轉基因抗蟲稻米安全性顧慮的問題,他願意作為第一個志願者來吃!3月12日,袁隆平在報告會上就轉基因抗蟲水稻的安全性實驗、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為什麼能夠減少除草劑用量等問題與張啓發院士進行了討論,並表示支持政府關於轉基因作物研發的決策。
[82]
2017年9月,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上,袁隆平宣佈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
[26]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又創畝產紀錄,經第三方專家測產,該品種的水稻在試驗田內畝產1149.02公斤
[27]
。2020年3月,袁隆平院士選址、謀劃和題名的“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在廣州市黃埔區啓動建設,一期項目大吉沙島水稻公園水稻種植工作啓動。
[28]
2020年6月,袁隆平團隊在青海柴達木盆地鹽鹼地裏試種的高寒耐鹽鹼水稻(又稱海水稻)長出了水稻
[29]
。
袁隆平社會活動
1978年2月,袁隆平出席中國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同年3月,出席中國科學大會並獲獎;6月,出席湖南省教育工作者先進代表大會;10月,出席湖南省科學大會並獲獎。1978年10月,袁隆平晉升為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22]
。1979年4月,袁隆平出席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召開的科研會議,會上宣讀他用英文寫的《中國雜交水稻育種》的論文並即席答辯,與會者一致公認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處於領先地位
[22]
。1980年5月,袁隆平應美國邀請赴美進行雜交稻制種技術指導,10月,赴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進行技術指導與合作研究。1982-1986年,袁隆平每年去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1~3次進行合作研究
[22]
。1983年8月,袁隆平第二次應美國邀請赴美國考察雜交稻試種情況並進行技術指導。1985年,袁隆平發表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探討》一文,提出了選育強優勢超高產組合的四個途徑,其中花力氣最大的是培育核質雜種。可是多年的育種實踐,卻沒有產生出符合生產要求的組合。袁隆平便果斷迅速地從核質雜種研究中跳了出來,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領域去探索。1986年,袁隆平培育成雜交早稻新組合威優49。4月,袁隆平應邀出席在意大利米蘭附近召開的“利用無融合生殖進行作物改良的潛力”國際學術討論會
[30]
。10月,世界首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討論會在長沙召開,袁隆平在會上作了《雜交水稻研究與發展現狀》的專題學術報告,並提出了今後雜交水稻發展的戰略設想,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贊同,並寫進了會議文件。1989年9月25日-10月3日,袁隆平應邀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參加國慶40週年觀禮活動。1991年8月14日-8月22日,袁隆平應日本學會邀請,赴日本作兩系雜交稻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9月29日-10月10日,袁隆平在美國參加洛克菲勒基金年會。1992年1月13日-1月15日,袁隆平出席並主持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國際水稻無融合生殖會議。4月20日-4月27日,袁隆平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召開的第二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討論會。7月28日-8月4日,袁隆平受聯合國糧農組織委託赴印度作雜交水稻方面的學術報告。10月22日-11月13日,袁隆平受聯合國糧農組織委託以首席顧問身份赴印度指導雜交水稻技術3星期
[22]
。1993年4月10日-4月22日,袁隆平赴美國布朗大學出席菲因斯特拯救飢餓獎儀式,夫人鄧則應邀陪同前往。5月19日,袁隆平受聘為湖南省留學人員聯誼會顧問。5月20日,袁隆平受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博士生指導教師通訊評議專家組成員。11月17日-12月10日,袁隆平受聯合國糧農組織委託第三次赴印度傳授雜交水稻技術。12月30日,袁隆平撰寫《對大面積推廣玉米稻要持慎重態度》一文,由湖南省農業廳以湘農函(1993)種字113號轉發,對於穩定湖南糧食產量起到重大作用。1994年2月28日-3月12日,袁隆平赴美國休斯敦與美國水稻技術公司草簽合作開發兩系雜交稻協議。5月14日,袁隆平赴印度尼西亞參加洛克菲勒基金會年會。9月23日-9月25日,袁隆平在湖南長沙主持中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組長碰頭會。1995年2月,袁隆平赴美水稻技術公司參加學術年會
[22]
。1996年7月,袁隆平出席在湖南省張家界市召開的“863”計劃重大技術項目複審會議。8月,袁隆平出席在四川省雙流縣舉行的兩系雜交稻現場會。9月11日,袁隆平出席由中宣部與中華中國總工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的中國科技十傑表彰大會,發表題為《攀登雜交水稻研究新高峯,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是我的畢生追求》的演講。10月18日,袁隆平出席由何粱何利基金會在北京舉辦的學術報告會,作《從雜交稻育種領域看糧食增產潛力,中國有能力解決吃飯問題》的學術報告。11月,袁隆平出席在杭州舉行的東亞地區洛克菲勒基金會水稻生物技術國際學術討論會並作學術報告;參加在印度舉行的“第三屆雜交水稻國際會議”。12月,袁隆平出席姜春雲副總理主持召開的農業專家座談會,共商農業豐收大計
[22]
。1997年1月,袁隆平出席由農業部召開的五省五大作物工作會議。3月,袁隆平赴美國休斯敦出席水稻技術公司年會,應邀赴緬甸指導雜交水稻生產。4月,袁隆平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農業科技年會國際種業學術討論會”;在安徽農科院舉辦的“863”計劃1997年兩系雜交(粳)稻技術培訓班上講課。9月,袁隆平在長沙出席並主持“農作物兩系法雜種優勢利用國際學術討論會”,作了題為《農作物兩系法雜種優勢利用的現狀與前景》的學術報告。11月,袁隆平參加在武漢召開的“863”計劃生物領域農業專題年會;在《雜交水稻》第6期上發表《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重要論文
[22]
。1998年8月,袁隆平應邀赴北戴河休假期間,向朱鎔基總理呈送“申請總理基金專項支持超級雜交水稻選育”的報告,得到高度重視。9月,袁隆平應邀赴埃及參加第十九屆水稻國際委員會會議;接受香港鳳凰衞視中文台節目主持人楊瀾採訪。10月,袁隆平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國際水稻分子生物學會議”。11月,袁隆平出席在廣西北海舉行的“863”計劃生物領域“九五”計劃課題年度報告會議
[22]
。1998年12月,袁隆平出席在廣東肇慶舉行的“863”計劃“超級雜交稻”項目會議。1999年4月底,袁隆平出席由中國總工會、中央電視台舉辦的“五一”晚會,並作為嘉賓登台向中國觀眾致意。6月,袁隆平赴浙江武義主持“兩系雜交稻”現場會;“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12月,袁隆平出席由中宣部、科技部、人事部聯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中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大會,榮獲“傑出專業技術人才”金質獎章,發表題為《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演講。袁隆平出席在深圳舉行的“863”計劃生物領域農業專題1999年年會。2000年3月底至4月初,袁隆平赴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參加水稻科研會議,宣讀《超級雜交稻育種》論文,並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設在菲律賓的雜交稻試種基地進行現場考察;7月5日至7月7日,袁隆平赴安徽安慶主持召開中國兩系優質雜交早稻示範現場會。8月25日、9月10日在湖南郴州主持中國超級雜交稻現場驗收會,超級稻第一期目標達標。同年袁隆平主持的國家“863”計劃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項目通過科技部的驗收。2001年5月,袁隆平分別赴越南參加聯合國糧農組織主持的“在亞洲加快大規模雜交水稻發展的政策支持會議”,孟加拉參加國際水稻所及亞洲發展銀行雜交水稻項目的第四次技術委員會會議。7月,袁隆平赴香港中文大學考察並作學術報告。12月,袁隆平經國家主席江澤民推薦,袁隆平院士赴委內瑞拉考察推廣雜交水稻的可能性與前景。2002年1月,袁隆平出席第二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頒獎。7月,袁隆平分別赴香港參加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的生物技術及作物改良會議;袁隆平赴泰國曼谷參加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主持的“第二十次國際水稻委員會會議
[22]
。2003年3月,袁隆平赴烏拉圭參加學術會議,並作“雜交水稻在中國的發展”學術報告
[22]
。2004年3月,袁隆平出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首席科學家。8月,袁隆平院士應馬來西亞元首基金會邀請對馬來西亞進行考察訪問。2005年,袁隆平指導團隊研究人員通過穗莖注射法,將外緣基因組導入了雜交水稻親本品系。這項成果發表在《農業科學與技術》(英文版)6卷第3期上
[22]
[31]
。10月19日上午,袁隆平應外交部邀請,袁隆平在外交部第四期大使參贊學習班上作有關雜交水稻的報告
[22]
。
袁隆平
2006年9月20日-21日,袁隆平院士出席由中宣部、中國倫理學會、湖南省委宣傳部、長沙市委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併發言
[22]
。2006年,袁隆平指導團隊研究人員在《中國科學》(C輯 生命科學)36卷第4期上發表文章,公佈通過基因槍將抗真菌病的基因導入到雜交稻中,獲得了抗稻瘟病的材料
[31]
。2007年3月16日,袁隆平赴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參加“傑出學人到訪”活動,並作學術報告。4月27日至5月7日,袁隆平赴美國華盛頓參加美國科學院年會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順訪休斯敦美國水稻技術公司和舊金山孟德爾公司。2008年6月袁隆平擔任中國08北京奧運會湖南省第一棒火炬手
[32-33]
。2009年8月28日,袁隆平回母校西南大學進行學術演講。2010年9月6日晚,湖南衞視為袁隆平院士和正在此間舉行的首屆中國雜交水稻大會獻上了一台名為《為了大地的豐收》的文藝晚會
[34-35]
。2011年1月,袁隆平評為《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傑出代表人物之一
[36]
。9月19日,袁隆平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湖南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2012年8月23日,袁隆平在青島農業大學做了題為“發展雜交水稻,保障糧食安全”的主題報告,並被青島農業大學聘請為學校高級顧問。2015年9月,袁隆平卸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一職
[37]
。2015年11月24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做客長江大學“長江講壇”,講授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校長謝紅星代表學校向袁院士頒發了長江大學“雙聘院士”聘書。
[97]
2016年10月,袁隆平擔任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
[38]
。2017年7月,袁隆平擔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
[39]
。2017年10月10日,袁隆平返回母校西南大學頒發首屆西南大學袁隆平獎助學金,主要獎勵農業學科相關的品學兼優的學生。經評審,10名農科類學生分獲首屆袁隆平獎學金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獲獎學生中包括5位博士、2位碩士和3位本科學生
[40]
。2018年5月,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團隊對在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最高畝產超過500公斤
[41]
。2019年5月30日,袁隆平院士團隊與趙春江院士團隊聯合,在青島市城陽區建立院士工作站,在中國鹽鹼地改造與智慧農業相結合領域開展研究
[42]
。
袁隆平出席湖南農業大學2019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
2019年9月16日上午,袁隆平出席湖南農業大學2019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會場,分享自己的人生體會。袁隆平談及成功的‘秘訣’體會,用八個字概括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知識就是力量,是創新的基礎,同學們要打好基礎,開闊視野,掌握最新發展動態;汗水是要能吃苦,任何一個科研成果都來自於深入細緻的實幹和苦幹;靈感就是思想火花,是知識、經驗、思索和追求綜合在一起昇華的產物;機遇就是要做一名“有心人”,要學會用哲學的思維看問題,透過偶然性的表面現象,找出隱藏在其背後的必然性。堅持做到這幾點,才能突破障礙,實現夢想
[43]
。2019年10月9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廣西灌陽縣新圩鎮小龍村揭牌。袁隆平院士出席了工作站揭牌儀式
[44]
。2019年12月18日,袁隆平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
[45]
。2020年5月19日,近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正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袁隆平受聘擔任首批推廣大使。
[46]
2020年9月28日上午,袁隆平受聘擔任湖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9]
。2020年11月5日,袁隆平院士接受隆平水稻博物館頒發的聘書,受聘任隆平水稻博物館名譽館長。
[77]
袁隆平人物逝世
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直到2021年年初,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
[94]
。袁隆平同志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
[104]
2021年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
[101]
。袁隆平同志逝世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向其家屬表示親切問候並送花圈。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王晨、劉鶴、孫春蘭、李希、楊曉渡、陳希、陳全國、陳敏爾、胡春華,江澤民、胡錦濤、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温家寶等分別發來唁電或送花圈表示悼念。泰王國公主瑪哈扎克里·詩琳通,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馬達加斯加共和國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拉納裏韋盧,東帝汶民主共和國農業漁業部長佩德羅·多斯雷斯等送花圈或表示悼念。
[103]
2021年11月15日上午,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
[112]
袁隆平後世紀念
2022年4月2日上午,袁隆平院士雕像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落成揭幕,緬懷紀念袁隆平院士
[113]
。三亞計劃於5月22日上午10時,在海棠區水稻國家公園袁隆平紀念園舉行袁隆平院士銅像落成揭幕儀式
[114]
。2022年5月20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週年紀念會在湖南農業大學舉行。袁隆平院士夫人鄧則攜子出席紀念活動。鄧則、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共同為“隆平樓”揭幕。
[115]
2022年9月7日,《中國現代科學家——袁隆平》紀念郵票首發。
[116]
2023年4月,袁隆平的妻子鄧則,將袁隆平生前部分科研筆記手稿、主編的著作、眼鏡等33件遺物捐贈給德安縣博物館。袁隆平是德安縣的驕傲。此次袁隆平家人將其部分遺物捐贈給德安縣博物館,進一步豐富了該館的館藏。該館將通過舉辦袁隆平遺物展,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和傳承袁隆平的精神。
[115]
[117]
2023年6月18日,湖南農業大學舉行袁隆平雕像落成揭幕儀式。
[119]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袁隆平院士雕像
袁隆平任職經歷
袁隆平是曾任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名譽院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
[53]
、黑龍江延壽縣經濟發展顧問
[54]
。1971.01—1984.06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所研究員,省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成員。1979年任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遺傳學會理事、湖南省生物學會理事國務院授予袁隆平中國先進科技工作者與中國勞動模範的稱號、湖南省遺傳育種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農學會理事。1982年8月26日,被聘為農牧漁業部技術顧問、中國雜交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
[55]
。1984年6月15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22]
。1985年,被聘為湖南省安江農校名譽校長、西南農業大學兼職教授。1988.01—1995.05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1991年11月2日,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同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05—2016.01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6]
。2003年7月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在三亞市舉行儀式,聘請袁隆平院士為海南省政府高級科技顧問
[22]
。2005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聘為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顧問
[22]
。2008年5月,擔任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
[57]
。2012年6月,袁隆平正式受聘為“陳光標綠色食品產業高級顧問”。2013年1月,當選湖南省政協副主席,3月當選政協十二屆中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58]
。2016年1月,袁隆平辭免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職務
[59]
。2018年9月13日,當選為中國發明協會“會士”
[60]
。2019年7月,任袁隆平國際高端農業人才培養中心理事會主席
[61]
。2019年10月14日,由隆平高科出資成立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在長沙揭牌,袁隆平任董事長。
[62]
同日,袁隆平應邀擔任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顧問
[63]
。
袁隆平個人生活
袁隆平生日考證
協和醫院檔案記載着袁隆平出生時的有關情況
[111]
對於袁隆平的生日,2010年出版的、由辛業芸訪問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傳》,據該書附錄的《袁隆平年表》記載,袁隆平於“1930年9月1日(農曆七月初九),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還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記載説,他生於1930年9月7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歲月的錯位,也許與那兵荒馬亂的世道和我們主人公顛沛流離的童年歲月有關,模糊記憶中難免會出現偏差,連他本人在八十歲之前,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確鑿生日,更不知誰是第一個把他接到這個世界上來的。直到一個嬰兒的出生證據在北京協和醫院的歷史檔案裏被重新發現,最終才還原了一個屬於他的確鑿無疑的誕生日:Aug,13,1929 ——1929年8月13日,農曆己巳年七月初九,他不是屬馬而是屬蛇,也就是小龍。對於一個此時已年逾八旬的老人而言,這是一次遲到已久的生命確認。對此,一輩子大大咧咧的袁隆平先生倒是覺得改不改過來無所謂,多少年了,他早已習慣了9月7日那個生日,習慣成自然。但對於一個嚴謹的、一絲不苟的科學家,我覺得這是一次非常必要的矯正,從而確立了一個正確的生命開端。
[110]
左上頁記“袁小孩”,住“舊刑部街長安公寓”;右上頁有林巧稚簽字;中為袁隆平出生時留下的腳印。
[111]
2023年年初,河南省檔案館工作人員在整理館藏時,發現了袁興烈檔案中有一份名為《交通部平漢區鐵路管理局員工家庭概況表》的幹部檔案,填報於1946年,填表人為袁興烈,《員工家庭概況表》中明確記錄了袁家五兄弟的姓名與出生日期。其中,長子袁隆津出生於1929年4月6日(農曆二月二十七),次子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9月1日(農曆七月初九),檔案內容與《袁隆平口述自傳》中的內容相互印證。
[118]
袁隆平人物家庭
母親:華靜父親:袁興烈哥哥:袁隆津弟弟:袁隆贛弟弟:袁隆德弟弟:袁隆湘妹妹:袁惠芳(同父異母)
[110]
袁隆平主要成就
袁隆平科研成就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蹟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47-48]
。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47-48]
。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
[47-48]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將雜交水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着由繁至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從雜種優勢水平的利用上分為品種間、亞種間和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優勢利用朝着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根據這一設想,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這項戰略構想的提出,為中國已取得三系法雜交水稻研究、開發成功後開展雜交水稻新探索指明瞭方向
[4]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學生李必湖、鄧華風,在安江農校秈稻三系育種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歷經兩年三代異地繁殖和觀察,該材料農藝性狀整齊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了100%,並且育性轉換明顯和同步。這一新成果,為雜交水稻從“三系法”過渡到“兩系法”開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雜交水稻的發展戰略”,即三系法為主的器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雜種優勢利用;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
[4]
。1987年,國家“863”計劃將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立為專題,袁隆平組成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開展中國性的協作攻關。歷經九年的艱苦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雜交稻增產5%~10%,且米質一般都較好,近年的種植面積為6000畝左右。兩系法雜交水稻為中國獨創,它的成功是作物育種上的重大突破,再次體現了以袁隆平為首的中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智慧,繼續使中國的雜交水稻研究水平保持了世界領先水平
[4]
。1997年,袁隆平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產雜交水稻形態模式和選育技術路線,開始了“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這是一道世界級難題,通過攻關研究,2000年已實現了第一期大面積示範畝產700公斤的指標,比現有高產雜交稻每畝增產50公斤左右,尤其1999年在雲南永勝還創造了畝產高達1137.5公斤的高產新紀錄,第一期超級雜交稻的推廣面積為3000萬畝
[4]
。2001年以來,袁隆平指導選育成大面積示範畝產800公斤、米質優良的第二代超級雜交稻,並於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第二期超級稻目標。第二期超級雜交稻於2006年開始推廣,2011年種植面積達800萬畝,在大面積生產上比第一期超級稻高50公斤/畝以上。袁隆平仍不滿足,進一步提出了將常規育種與生物技術結合,攻關第三期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示範每畝900公斤目標,經過努力,2011、2012年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攻關百畝示範分別達畝產926.6公斤、917.7公斤,標誌中國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實現。2013年,啓動畝產10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目標攻關。2013年9月29日,第四期超級稻百畝示範片“Y兩優900”中稻在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牛形村實現百畝平均畝產達988.1公斤,創世界紀錄
[4]
。2006年,袁隆平提出“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即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力爭用三畝地產出現有四畝地的糧食。2007年率先在湖南20個縣啓動實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計劃在中國推廣6000萬畝,產出8000萬畝的糧食,等於增加了2000萬畝糧食耕地,可多養活3000多萬人。到2012年,“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項目擴大到在50個縣市區實施,面積為882.2萬畝,增產稻穀達9.62億公斤。截至2012年,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4]
。2013年9月29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證實,經農業部測產驗收,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團隊攻關的國家第四期超級稻百畝示範片“Y兩優900”中稻平均畝產達988.1公斤,創世界紀錄
[4]
。2016年11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測產驗收專家、以及相關技術專家來到興寧,對華南雙季稻年畝產三千斤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進行測產驗收。現場實割測得晚稻平均畝產705.68公斤(幹谷)。同樣該攻關模式,2016年7月20日在興寧經過專家組實割測得早稻平均畝產832.1公斤,加上本次實割產量,實現雙季超級稻年畝產1537.78公斤,創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
袁隆平“超優千號”水稻測產創海南單產歷史最高紀錄
2018年5月22日,位於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的有機覆膜直播試驗示範田進行測產驗收,測得畝產1065.3公斤,創下海南省水稻單產歷史最高紀錄
[49]
。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叁優一號”911.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比數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次測產充分展示了第三代雜交水稻更加契合實際生產的特點,從而有利於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50]
“高產、抗病、抗寒、抗倒等特點是第三代雜交水稻相比前兩代普遍具備的優勢,這也是這次測產在極端天氣的不利條件下,還能夠突破雙季畝產1500公斤的關鍵原因。”(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第三代雜交水稻項目主持人李新奇)
[50]
袁隆平教學成果
袁隆平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聘請為國際上發展雜交水稻的首席顧問。袁隆平30次赴國際水稻所開展合作研究和技術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菲律賓、孟加拉等國指導發展雜交水稻。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在境內外舉辦了50餘期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培訓了來自40多個發展中國家約2000名政府官員和農技專家
[4]
。學生有鄧華鳳研究員
[51]
,黃培勁
[52]
。
袁隆平獲頒“馬哈蒂爾科學獎”
1980年5月,袁隆平應美國邀請赴美進行雜交稻制種技術指導。9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共同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舉辦雜交稻技術國際培訓班,袁隆平作為主講人給來自10多個國家的專家講授雜交水稻方面的主要課程。翌年9月,又連續舉辦第二期。10月,赴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進行技術指導與合作研究。2003年,袁隆平指導博士生開展遠緣物種基因組DNA導入水稻的研究,將一批外源DNA轉基因進入水稻
[31]
。
袁隆平主要貢獻
1、袁隆平在中國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4]
。2、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於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一批組合,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種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國際水稻所1971年開始研究,1973年放棄,原因也就是當時在該所沒有人相信可以解決制種難題。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
[4]
。3、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即方法上由三繫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優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採用,併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的指導思想
[4]
。4、袁隆平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如1989年在兩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導致不育的起點温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後來又研究並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產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取得成功並推廣應用。他1987年起擔任“863”項目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專題責任專家,主持中國性協作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比同熟期三系雜交稻增產5%~10%
[4]
。5、袁隆平設計出了以高冠層、矮穗層和中大穗為特徵的超高產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技術路線,並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連續取得重大進展。1997年,袁隆平又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已於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別實現中國超級稻百畝示範片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2013年,他啓動了百畝示範片畝產10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目標攻關,計劃到2020年前實現目標。同時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促進科技成果的生產應用。自2007年以來取得巨大的增產、增收效應,中國已有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參加的縣(市、區)由20個增加至2012年50個,面積達882萬畝。截至2012年,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4]
。
袁隆平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
2019-10-16
2019新京報大國匠心致敬禮團隊[64]
(獲獎)
▪
2018-09-08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16]
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獲獎)
▪
2016-10-03
第一屆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65]
(獲獎)
▪
2015
第十四屆世界傑出華人獎[66]
(獲獎)
▪
2014-01-10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獲獎)
▪
2011
馬哈蒂爾科學獎
(獲獎)
▪
2010-03-24
法國最高農業成就勳章
(獲獎)
▪
2008-03-30
中國著名科學家獎、2007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獲獎)
▪
2007
十大經濟年度特別榮譽獎
(獲獎)
▪
2004-10
世界糧食獎
(獲獎)
▪
2004-09
袁隆平獲得泰國國王金鐮獎
(獲獎)
▪
2004-05
袁隆平獲得沃爾夫獎,以色列總統為其頒獎
(獲獎)
▪
2001-08
拉蒙·麥格賽賽獎
(獲獎)
▪
2001-02
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獲獎)
▪
1998
越光國際水稻獎
(獲獎)
▪
1997
雜種優勢利用傑出先驅科學家稱號
(獲獎)
▪
1996
日經亞洲獎
(獲獎)
▪
1994
何梁何利基金獎
(獲獎)
▪
1993
美國菲因斯特基金
(獲獎)
▪
1988-03-04
第三次獲國際科學大獎
(獲獎)
▪
1988
農學與營養獎
(獲獎)
▪
1987
科學獎
(獲獎)
▪
1985-10-15
首次獲國際獎: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發明和創造”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
(獲獎)
▪
1985
創造與發明金獎
(獲獎)
▪
1981-06-06
獲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
秈型雜交水稻
(獲獎)
▪
1947
獲漢口賽區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獲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獲獎)
榮譽稱號
▪
2019-09
“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67]
(獲獎)
▪
2018-12-18
改革先鋒[17]
(獲獎)
▪
2018-11
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68]
(獲獎)
▪
2010-04-28
榮登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首富榜
(獲獎)
▪
2004
袁隆平獲評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
(獲獎)
▪
2002
袁隆平榮膺“科學中國人(2002)年度人物”稱號
(獲獎)
▪
1997-08
獲國際農作物雜種優勢利用“傑出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
(獲獎)
▪
1989
被評為中國先進工作者
(獲獎)
▪
1984
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獲獎)
▪
1979-12
國務院授予袁隆平中國先進科技工作者與中國勞動模範的稱號
(獲獎)
其他
▪
2020-11-16
麥哲倫海峽獎[69]
(獲獎)
▪
2020-11-16
中智建交50週年紀念獎章[69]
(獲獎)
社會類
▪
2020-11
2020中國經濟新聞人物[70]
(提名)
▪
2020-11-28
2020中國經濟新聞人物
(獲獎)
▪
2020-12-18
《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第5位[71]
(獲獎)
袁隆平人物言論
2007年5月上旬,袁隆平院士接受採訪時説:我現在還有兩個願望,一是第三期雜交水稻能夠在2010年實現大面積畝產900公斤,二是把雜交水稻推向國外,造福世界人民。
[92]
2010年3月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雖然我國雜交水稻技術目前在國際上領先,但如果不加強分子育種技術研究,短則五年、長則十年,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就要落後國際水平了。”袁隆平認為,今後利用生物技術開展農作物育種是農業科技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轉基因技術是分子技術中的一類,因此必須加強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沒有技術就沒有地位。
[89]
2010年3月12日,袁隆平表示支持政府關於轉基因作物研發的決策。為了消除公眾對轉基因抗蟲稻米安全性顧慮的問題,袁隆平表示,願意作為第一個志願者來吃。
[81]
2013年,袁隆平説: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對轉基因技術不能“一棒子打死”,生物技術是解決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出路。他主張,不要輕易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猜測和推論,要用事實説話。
[87]
2013年1月,袁隆平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我要建議,政府要出台法律法規,把浪費當作一種可恥行為,當成犯罪的行為來限制它。
[91]
2014年11月17日上午,袁隆平在河南農業大學作報告説:“轉基因食品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轉基因不能一概而論,基因多種多樣,有些基因特別是抗病蟲的基因,大家擔心人吃了會不會有問題?這些基因我們要慎重。但另外一些轉基因,如美國大豆的除草基因,大面積生產不用除草,沒有問題,不能談轉色變。”在袁隆平看來,分子育種的轉基因技術是解決糧食增產、保證糧食安全的科學措施,搞轉基因要合理研究,經過嚴格的科學試驗和把關。
[90]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接受鳳凰財經採訪時發表了對轉基因的看法。對於轉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都是沒有問題的。袁隆平表示,“美國轉基因大豆加入的是除草基因,這個對人體無害,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幾千萬噸大豆,這個完全沒問題。”
[84]
袁隆平還對記者表示,轉基因是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83]
2019年9月15日,袁隆平接受採訪時表示:“全世界有1.6億公頃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種上雜交稻,每公頃增產2噸,每年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5億人口。”他希望,“讓我們的雜交稻走出國門,為全世界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作貢獻。”
[79]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臨之際,袁隆平説“我是無黨派,我崇拜共產黨。”袁隆平感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我們中國真正富強起來了,現在我們能夠抬得起頭,挺起了腰桿。”
[88]
2019年10月21日,袁隆平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綜合優勢,可以推動我國的水稻生產向更加優質、高產、綠色和可持續方向發展。
[80]
2020年,袁隆平在《中國紀檢監察》2020年第18期上撰文稱:2019年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但是,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85]
2020年11月5日,袁隆平院士在隆平水稻博物館親切地詢問:“博物館參觀的人多不多?今年南方受天氣影響,稻穀產量普遍降低,博物館要加強糧食安全教育,要將剛剛測產的畝產超3000斤的雙季稻進行宣傳和展示,提倡節約、杜絕浪費,自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78]
袁隆平人物評價
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的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新華網評)袁隆平院士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是當代神農。50多年來,始終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飢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穫。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温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
[72]
。(新浪網評)袁隆平熱愛祖國、一心為民、造福人類的崇高品德,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風範,與時俱進、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險、執着追求的堅強意志,嚴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當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更是新世紀呼喚的時代精神
[73]
。(賈慶林評)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中國科技評獎委員會評)袁隆平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截至2017年,雜交水稻在中國已累計推廣超90億畝,共增產稻穀6000多億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飢餓問題。
[68]
。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
[7]
。(新華網評)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袁老的畢生追求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為實現這一宏願,他長期致力於促進雜交水稻技術創新,並將其推廣至全世界。畢其一生,專注田疇,播撒智慧,收穫富足。為“稻粱謀”,為民生計,袁老無愧俠之大者、國之仁士
[95-96]
。(人民網評)中國的禾下土裏有您的汗水,世界的稻花香裏有您的笑顏。將一生奉獻於“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院士,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100]
(伊朗駐華大使館 評 )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02]
。(新華網評)中國著名科學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後,中外各界都表示沉痛悼念,這充分説明,他對中國乃至世界雜交水稻事業所作的貢獻,受到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他的逝世是中國和世界的巨大損失,他將永遠為人們所緬懷和銘記
[105-106]
。(外交部趙立堅評)
袁隆平人物影響
1999年,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74]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網定價發行
[75]
。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學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譽院長。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2009年,北大星光集團、瀟湘電影集團、湖南省文聯、中視天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電影《袁隆平》,講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優質雜交水稻的艱辛歷程,謳歌了他獻身科學、頑強拼搏、勇於創新的高尚品德
[76]
。
參考資料
1.
袁隆平
.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23-08-04]
2.
袁隆平90歲生日願望:水稻向畝產1200公斤攻關
.新華社[引用日期2019-09-14]
3.
88歲生日,袁隆平這樣度過-2018-09-08 12:17:35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8-27]
4.
袁隆平院士與雜交水稻四十年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6-10-17]
5.
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袁隆平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引用日期2016-10-15]
6.
袁隆平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6-10-15]
7.
關於“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的公示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8-27]
8.
第十屆國際發明展覽會暨第三屆世界發明創新論壇在廣東佛山開幕
.中國發明網[引用日期2020-03-11]
9.
湖南農業大學新聞網-綜合要聞
.湖南農業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9-29]
10.
袁隆平榮獲“沃爾夫農業獎”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3-11]
11.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2011年馬哈蒂爾科學獎
.騰訊[引用日期2014-09-27]
12.
中科院院長稱袁隆平不是院士是歷史誤會
.湖南在線[引用日期2016-10-12]
13.
中國兩位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國際在線[引用日期2014-09-27]
14.
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袁隆平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6-10-12]
15.
一顆稻穀的“中國貢獻”——袁隆平的追夢路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9-27]
16.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等三人獲生命科學獎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09-08]
17.
獲得改革先鋒稱號人員、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人員全名單
.澎湃[引用日期2018-12-18]
18.
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17]
19.
第32屆中國經濟新聞獎揭曉 281件作品獲獎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30]
20.
中國工程院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9-09-30]
21.
温家寶賈慶林發信祝賀袁隆平80歲生日 2010年9月7日
.東方網.2010-09-07[引用日期2013-11-27]
22.
袁隆平院士活動與大事年表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10-26]
23.
財經人物百科:袁隆平
.網易財經[引用日期2016-10-25]
24.
袁隆平40年前與妻子閃婚 認為做老百姓最幸福
.新浪[引用日期2014-09-27]
25.
袁隆平: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新浪[引用日期2014-09-27]
26.
袁隆平宣佈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鳳凰[引用日期2017-09-27]
27.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又
.新浪[引用日期2017-10-23]
28.
初春好時節 “隆平田”開耕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3-02]
29.
袁隆平團隊在柴達木盆地鹽鹼地試種“海水稻”
.人民日報百家號.2020-06-08[引用日期2020-06-09]
30.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授法國農業成就勳章
.騰訊[引用日期2014-09-27]
31.
袁隆平和轉基因水稻
.農民網[引用日期2014-04-17]
32.
第一棒火炬手袁隆平:希望將奧運精神發揚光大
.中國政協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9-27]
33.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湖南火炬手介紹:袁隆平
.湖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10-25]
34.
温家寶賈慶林發信祝賀袁隆平80歲生日(組圖)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4-09-27]
35.
温家寶賈慶林發信祝賀袁隆平80歲生日[組圖]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9-27]
36.
《中國國家形象片》亮相紐約
.土豆網視頻
37.
袁隆平卸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網易[引用日期2015-10-29]
38.
袁隆平將在青島攻堅海水稻產業化
.網易[引用日期2017-09-02]
39.
國內首個海水稻學院在青島成立 袁隆平院士任首席教授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9-02]
40.
袁隆平返母校頒發首屆“袁隆平獎助學金”
.鳳凰[引用日期2017-10-11]
41.
袁隆平團隊沙漠種植水稻成功 最高畝產超500公斤
.海外網[引用日期2018-05-31]
42.
袁隆平與趙春江兩院士團隊聯手在青島發展智慧農業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6-02]
43.
袁隆平院士贈湖南農大新生八字箴言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9-12-28]
44.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廣西灌陽揭牌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9-10-09]
45.
袁隆平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
.青塔[引用日期2019-12-20]
46.
袁隆平、李子柒等6人獲聘“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
.澎湃[引用日期2020-05-19]
47.
袁隆平:記者眼中的明星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6-10-15]
48.
袁隆平在湛江二三事
.湛江日報[引用日期2014-09-27]
49.
袁隆平"超優千號"水稻測產創海南單產歷史最高紀錄
. 海外網[引用日期2018-05-22]
50.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30.76公斤 除了紀錄還有這些重要意義
.新華網.2020-11-02[引用日期2020-11-02]
51.
湖南舉行袁隆平先進事蹟報告會
.騰訊[引用日期2017-01-19]
52.
袁隆平弟子身家超師傅
.中國網絡電視台[引用日期2017-01-19]
53.
袁隆平
.網易[引用日期2014-09-27]
54.
袁隆平擔任黑龍江延壽縣經濟發展顧問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5-10-27]
55.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9-27]
56.
袁隆平辭免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官方通過辭免決定
.網易[引用日期2016-01-28]
57.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領導介紹
58.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名單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3-03-12]
59.
袁隆平辭免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01-28]
60.
湖北一企業家當選為中國發明協會“會士”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9-16]
61.
湖南農業大學研究生院-新聞中心
.湖南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21-02-20]
62.
89歲袁隆平有新職
.新京報網[引用日期2019-10-14]
63.
袁隆平應邀擔任區政府顧問
.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0-21]
64.
“2019新京報大國匠心致敬禮”舉行,致敬新時代工匠
.新京報[引用日期2019-10-16]
65.
袁隆平等獲首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
.網易[引用日期2016-10-03]
66.
"第十四屆世出界傑華人獎"揭曉 袁隆平等獲選
.網易新聞.2015-09-23[引用日期2015-09-23]
67.
(受權發佈)“最美奮鬥者”名單-
.新華網 [引用日期2019-09-25]
68.
關於改革開放傑出貢獻擬表彰對象的公示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2-02]
69.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智利“麥哲倫海峽獎”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16]
70.
袁隆平、曹德旺、薇婭上榜!第32屆中國經濟新聞人物獎項評選結果公示
.搜狐[引用日期2020-11-21]
71.
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研究報告發布 | 完整榜單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20-12-21]
72.
温家寶賈慶林致信祝賀袁隆平80歲生日
.新浪[引用日期2014-09-27]
73.
袁隆平:90歲時實現畝產1000公斤
.網易[引用日期2014-09-27]
74.
袁隆平:感動中國(焦點人物)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2-28]
75.
“雜交水稻之父”31日在深上市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10-15]
76.
電影《袁隆平》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6-10-24]
77.
袁隆平受聘隆平水稻博物館名譽館長
.人民網.2020-11-07[引用日期2021-03-12]
78.
袁隆平受聘隆平水稻博物館名譽館長
.人民網.2020-11-07[引用日期2021-03-12]
79.
鬢已白 心更熱——訪無黨派代表人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人民網.2019-09-18[引用日期2021-03-14]
80.
1046.3公斤!袁隆平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公開測產
.人民網.2019-10-23[引用日期2021-03-15]
81.
袁隆平張啓發聯手研究轉基因水稻
.騰訊網.2010-03-16[引用日期2021-03-16]
82.
袁隆平張啓發聯手研究轉基因水稻
.騰訊網.2010-03-16[引用日期2021-03-18]
83.
袁隆平表態:進口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蘭州市科學技術局.2018-06-08[引用日期2021-03-21]
84.
袁隆平表態:進口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蘭州市科學技術局.2018-06-08[引用日期2021-03-21]
85.
【知行話題】袁隆平: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
.新華網.2020-09-17[引用日期2021-03-25]
86.
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揭曉 袁隆平獲“終身成就獎”-中新網
.中國新聞網.2013-10-16[引用日期2021-04-02]
87.
轉基因科學家獲得今年“世界糧食獎”
.人民網.2013-07-01[引用日期2021-04-07]
88.
鬢已白 心更熱——訪無黨派代表人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人民網.2019-09-18[引用日期2021-04-12]
89.
10位院士就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和相關問題發表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0-03-05[引用日期2021-04-14]
90.
袁隆平:對待轉基因要慎重 但不能談之色變
.環球網.2014-11-18[引用日期2021-04-16]
91.
袁隆平痛心“剩宴”:建議政府設立浪費罪(圖)
.騰訊網.2013-01-25[引用日期2021-04-26]
92.
袁隆平暢談事業與人生 自認為不是科學家
.中國經濟網.2007-05-28[引用日期2021-04-28]
93.
袁隆平逝世
.新華社[引用日期2021-05-22]
94.
袁隆平逝世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22]
95.
送別袁隆平:俠之大者,國之仁士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21-05-22]
96.
人民鋭見:送別袁隆平,俠之大者、國之仁士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5-22]
97.
“長江講壇”第11講:袁隆平暢談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
.長江大學[引用日期2021-05-24]
98.
CCTV.com-大功至偉袁隆平:我是人民農學家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5-24]
99.
袁隆平的這些老照片,看着看着就哭了……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24]
100.
伊朗駐華大使館:袁隆平院士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界面新聞[引用日期2021-05-24]
101.
袁隆平同志遺體送別儀式舉行 家屬以書面形式致答謝辭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5-24]
102.
袁隆平同志逝世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24]
103.
袁隆平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舉行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21-05-24]
104.
袁隆平同志逝世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5-24]
105.
外交部:袁隆平逝世是中國和世界的巨大損失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5-24]
106.
外交部:袁隆平讓所有人不捱餓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5-24]
107.
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
.中國發明協會[引用日期2021-05-24]
108.
1976年 雜交水稻成功推廣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5-25]
109.
袁隆平同志逝世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26]
110.
一年級時袁隆平就立志學農,《袁隆平的世界》: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1-05-27]
111.
袁隆平的出生證
.新浪[引用日期2021-05-27]
112.
袁隆平院士骨灰在長沙安葬
.紅星新聞[引用日期2021-11-15]
113.
袁隆平院士雕像落成揭幕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4-02]
114.
袁隆平院士銅像落成揭幕儀式將於22日在三亞水稻國家公園舉行
.九派新聞[引用日期2022-05-19]
115.
袁隆平院士夫人鄧則為“隆平樓”揭幕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5-20]
116.
《中國現代科學家——袁隆平》紀念郵票今日首發 - 今日關注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引用日期2022-09-07]
117.
袁隆平部分遺物入藏德安縣博物館
.九江發佈.2023-04-07[引用日期2023-04-07]
118.
河南省檔案館發現袁隆平生辰新證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3-05-22]
119.
袁隆平院士雕像落成揭幕 “八字箴言”激勵學子成長(組圖)
.湖南農業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6-19]
120.
袁隆平同志逝世--新聞報道-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8-04]
121.
家鄉德安人民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路走好!
.德安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8-04]
展開全部
收起
圖集
袁隆平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618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smile极度冰点
(2023-12-30)
1
人物生平
1.1
求學經歷
1.2
水稻研究
1.3
社會活動
1.4
人物逝世
1.5
後世紀念
2
任職經歷
3
個人生活
3.1
生日考證
3.2
人物家庭
4
主要成就
4.1
科研成就
4.2
教學成果
4.3
主要貢獻
5
獲獎記錄
6
人物言論
7
人物評價
8
人物影響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反饋
登錄
袁隆平光辉而简朴的一生:哪天不看一眼稻田,心里就落空_直击现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辉而简朴的一生:哪天不看一眼稻田,心里就落空_直击现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袁隆平光辉而简朴的一生:哪天不看一眼稻田,心里就落空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喻琰 综合报道2021-05-22 18:20来源:澎湃新闻 ∙ 直击现场 >字号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有媒体统计,袁隆平共获得国内国际大奖多达67项。这些奖项、荣誉记录了袁隆平光辉而伟大的一生。19岁那年,不顾父母的反对,袁隆平坚持学农。因经历过大饥荒,深刻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60年代,袁隆平作出了重大人生选择:从事水稻研究。自1962年开始,近60年来,袁隆平和他的水稻研究形影不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曾寄语年轻人:“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回眸袁隆平的一生,不仅其杂交水稻研究成就值得传颂,生平的一些小事也值得记录、讲述。因独特的个性和性情,青年时代的袁隆平被大学同学鉴定为“自由散漫”。他曾向记者这样形容自己:“我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20多岁的肌肉弹性!”晚年,袁隆平仍心系水稻研究,他的秘书曾透露说,哪天不让袁老看一眼田,他心里就落空了。不顾父母反对,坚持学农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在兄弟五个中排行老二。1942年初秋,他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后又转学至博学中学。袁隆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当过小学校长和督学,后在平汉铁路局工作,母亲也是一名教师。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年幼的袁隆平随父母北京、天津、江西赣州、湖北武汉、重庆和南京等地居住,主要在城市生活。1949年,在大学填报专业时,19岁的袁隆平与父母发生了争执。他的父母认为,学农很辛苦,建议填报理工或者医学专业,但当时袁隆平有自己的主见。最后,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报考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果断跳进“农门”。学农是袁隆平从小产生的志趣。据他介绍,上小学时,老师带他们去参观一个园艺场,看到各式的花草果木,他对这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南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栽培。就在这里,袁隆平看到有人饿死在路边,意识到只有水稻才是农民的救命粮。“在上个世纪60年代饥荒的时候,我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没有粮食吃什么事干不出来,所以我决定从事水稻的研究。”袁隆平说。不看一眼田,心里就落空了2018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年近九旬的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还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里的超级杂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这就是我的中国梦。”自1962年开始,近60年来,袁隆平的心一直在水稻研究上。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心还在试验田里。为推进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2020年12月20日,在海南三亚召开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启动会,并成立袁隆平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今年5月9日,袁隆平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测产传喜讯:平均亩产1004.83公斤。“他没觉得自己应该休息。杂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里,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的秘书杨耀松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为方便研究,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只要在长沙,袁隆平每天都要看上好几遍。杨耀松说,哪天不让袁老看一眼田,他心里就落空了。以这块田为例,其实他站在自家窗户旁就能看到,可他依然坚持每天下楼去田里。生活节俭,不坐头等舱生前,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据新华网2007年报道,袁隆平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他有还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有一次,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可以坐头等舱,但他从来都是买经济舱的票。有一次,买机票的同志考虑他工作连轴转了几天,为了让他在飞机上休息得舒适一点,就买了头等舱的票。登机前,他才发现是头等舱,硬逼着送行的秘书退掉头等舱,换了经济舱。袁隆平对自己“小气”,对他人却很大方,一直乐于尽全力帮助他人。他带的一位博士生,是从农村出来的,家庭困难。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从自己的工资里给学生寄了2000元。袁隆平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几乎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1981年,袁隆平获得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有10万元奖金,自己只留了5000元,其它都分给同事、同行了。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附近,有一家名为“曹氏民剪”的理发店,从2003年9月开起,袁隆平常来这里剪头发。开业10多年,剪头发的费用从5元涨到了20元。店主曹小平接受采访时说,袁隆平重感情,一直是小店的忠实顾客,还亲自题写了店名;她不愿收袁隆平的钱,但袁隆平每次都会把钱塞给她。希望更多青年人从事现代农业生前,袁隆平关心青年的成长,曾多次寄语、勉励青年。2002年2月26日,袁隆平应邀到武汉市矫口区与中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一个中学生说,他看到过一篇报道,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一定不要受到误导,累倒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从来没有在农田里累倒过……”2019年9月26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的学生们给袁隆平请教其“成功的秘诀”,袁隆平通过以视频方式回信:“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想我没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2020年9月8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将至,农业农村部联合央视等举办的金秋消费季“为老乡拼一单”大型直播活动中。当时,袁隆平寄语年轻人:“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同年9月,在结束一场活动休息间隙,因身体疲惫,袁隆平不方便接受采访。当听到有学生想跟他合影,他立马起身,面带笑容与孩子们合影留念。责任编辑:马世鹏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1收藏我要举报#袁隆平#悼念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袁隆平同志逝世-新华网
袁隆平同志逝世-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05/ 24 12:01:19
来源:新华网
袁隆平同志逝世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袁隆平同志逝世
2021-05-24 12:01:19
来源:
新华网
袁隆平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沙5月24日电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同志,因病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袁隆平,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49年至1953年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1953年至1971年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师。1971年至1984年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4年后,历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等职务。1988年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发明奖特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2018年荣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纠错】
【责任编辑:尹世杰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7484464
《人物·故事》 2021060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_CCTV节目官网-CCTV-10_央视网(cctv.com)
>《人物·故事》 2021060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_CCTV节目官网-CCTV-10_央视网(cctv.com)
登录
×
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
|注册|帮助返回央视网 >>
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
首页
直播
节目单
频道大全
栏目大全
综合
新闻
财经
综艺
中文国际
体育
电影
国防军事
电视剧
纪录
科教
戏曲
社会与法
少儿
音乐
体育赛事
农业农村
片库
4K专区
听音
热榜
微视频
CCTV节目官网-CCTV-10
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2021060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来源:央视网2021年06月01日 21:10
往期
片段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视频简介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1年06月01日 21:10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至今,袁隆平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人物·故事》 2021060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收视TOP榜
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厂“打工”了
《今日亚洲》
1
脑机接口何时可以 “人机合一”
《经济半小时》
2
睡眠不好可能是这里出了问题
《健康之路》
3
国货崛起 年轻人带“飞”新国潮
《消费主张》
4
川渝人三餐四季 一口麻辣滚烫
《探索·发现》
5
春季常起的“风团”究竟是个啥?
《生活圈》
6
神准!有一种传球叫德布劳内式
《天下足球》
7
自制盒饭有妙招 万能公式要记好
《回家吃饭》
8
信义文化对法律制度有何影响?
《法律讲堂》
9
“叮当”声里见证传奇铁锅传承路
《超级农人秀》
10
中央电视台网站 | 关于CCTV.COM | 总台总经理室
中国电视网|中广协会信息资料委员会|中广协会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10]024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新出网证(京)字098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