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token正版官网|林森

作者: imtoken正版官网
2024-03-08 01:48:37

林森(中国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_百度百科

国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林森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57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林森[lín sēn]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中国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林森(1868年2月11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 [1],晚年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啸余庐主人、凤港渔翁、虎洞老樵,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 [6] [47],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1931年-1943年)。 [2]林森早年曾入英华学堂学习,后参加反割台斗争,并加入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1909年任职九江海关时,联络新军,多方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领导九江起义,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并促成海军起义。1912年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后因反对政府北迁而辞职。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又赴美国筹募讨袁资金。1917年随孙中山赴广州发动护法运动,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长。1924年当选国民党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但不赞成三大政策。1925年与邹鲁等在北京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是西山会议派要员。1927年后历任南京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立法院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31年接替因九一八事变下野的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国民政府迁居重庆。 [20]1941年代表国民政府对日本宣战。1943年因车祸逝世,享年75岁。以国葬之礼被葬于重庆歌乐山林园。 [2] [49]林森是辛亥革命元勋,中华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 [51]。晚年在国民政府连续担任主席长达十二年,固守节概、独善其身,有正人君子之誉。 [21]其遗著多被收入《林子超遗集》《青芝老人遗墨》中。 [24](概述图参考来源 [61])全    名林森别    名林天波、林子超字长仁 [1]号子超、青芝老人、百洞山人、啸余庐主人、凤港渔翁、虎洞老樵 [1]所处时代中华民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福建省闽县(今为闽侯县)出生日期1868年2月11日(同治七年正月十八日)逝世日期1943年8月1日(民国三十二年8月1日19时4分)安葬地重庆歌乐山林园主要成就参与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支持抗战长期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成为国家元首 [20]主要作品《林子超遗集》、《青芝老人遗墨》所属党派中国国民党目录1人物生平▪求学时期▪反清抗日▪辛亥元勋▪奔走革命▪大革命时期▪就任主席▪领导抗战▪不幸离世2主要影响3历史评价4轶事典故▪个人嘉言▪思慕原配▪祁东唱和▪痛失嗣子▪平民元首5人际关系6主要作品7后世纪念▪墓葬▪地标遗迹8影视形象人物生平播报编辑求学时期清同治七年正月十八日(1868年2月11日) [1],林森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凤港村的一个商人家庭。 [24]同治九年(1870年),三岁的林森随父林道炳移居福州仓山土地庙街(今仓山区麦园路),六岁开始读《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蒙学经书。光绪三年(1877年),进入美国教会办的培元学堂学习。 [26]光绪六年(1880年),清兵屠杀尚干乡人林北等十八人,这使少年林森逐渐产生对清王朝统治的痛恨之情。 [26]光绪六年十二月(1881年1月),毕业于培元学堂。同年进入鹤龄英华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在校期间曾被推为书院学生自治会会长。后因不满学校当局强迫学生信仰宗教,曾向该院主理建议有关改进校政的三要点。主理不但不予采纳,反而认为他无理要求违反院规,暗中勒令其退学(一说是愤恨鹤龄英华书院外国老师对中国学生的侮辱,主动离校)。总之,林森在英华书院未能毕业,遂于光绪九年(1883年)考取台湾西学堂,赴台读书。 [26]光绪十六年(1890年),林森毕业于台湾西学堂,又考进当年新设立的台湾电报学堂。光绪十七年(1891年),于电报学堂学习、训练一年后被分派到台北电报局工作。年初,回福州省亲并与郑氏结婚,仅过三天,又往台湾电报局任职。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郑氏病重,回福州探亲。同年,郑氏病故,林森誓不再娶。 [26]反清抗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台湾在《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林森得知后,积极投身于反割台斗争。他与电报局同事、学堂学生积极编组义师,进行军事训练;还与同学陈治安等人以科学方法制造地雷,组成地雷队,投入黑旗军刘永福部将彭桂森麾下。曾在彰化八卦山与日军战斗,给日军以大量的杀伤,坚持了三个月(参见词条乙未战争)。后因腹背受敌,全军覆没,陈治安等壮烈牺牲,林森脱身返归大陆,继续在福州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并曾从事多项职业作为革命行动的掩护。同时,他还在福建四处奔波,联络有志之士开展救亡活动。 [2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的林森被列为“乱党”。为避免被捕的危险,他再次前往台湾。在台北时,林森寄居在大稻埕朋友张少湘的家,与各地抗日志士互相联络,策划光复台湾之事。在此期间,林森加入了兴中会。由于日警侦查甚严,林森考取台南法院嘉义支部任通译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由于他既懂闽南语,又懂英语和日语,因此当被捕的志士仁人受审讯时,他多避重就轻传译。 [28]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奉孙中山的命令,回福建从事革命活动,但缺乏路费,难以成行。在友人林志图帮助下,才得以成行。返闽后,奉孙中山之命与林雨时一起组建兴中会福建分会。但由于基础薄弱,成立兴中会分会尚非一时可成。由是,林森与林雨时分别应聘闽县、侯官两地高小学堂执教,以此为掩护,进行革命宣传及人才培养等工作。 [28]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林森前往上海电报局工作,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次年(1902年)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同年,与林述庆等筹建旅沪福建学生会。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旅沪福建学生会成立,林森被选为主席。不久,学生会同闽籍留日进步学生林文、方声洞等建立了联系,并在福州设立了学生分会。 [24] [28]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经过长期充分调查研究,托名“福建人著”,编成《闽警》一书(林森口述,蔡人奇笔记),以揭露满清政府之腐败、日本侵略中国之野心,以及唤起人民救亡图存的意志。 [28]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同盟会成立,林森率全体学生会会员加入。 [24] [28]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自上海回到福建考察地方政治。不久后回沪。 [28]辛亥元勋准备起义宣统元年(1909年)夏,被调往九江海关工作,在庐山牯岭结识吴铁城。随后,他秘密组织中国同盟会九江支会并出任“支会主盟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同时在九江繁华地带公开设置“浔阳阅书报社”,自任社长。林森常以自己薪俸用以阅书报社经费,进行革命宣传,推行天足、禁烟、清洁卫生等社会改革工作。 [30]此外,林森在九江积极笼络新军军官,与蒋君羊、蔡公时等江西革命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以图大举。又以创办商团保护商民的名义,成立了军事训练班,拉拢五十三标的新军军官多人做教练,并借此和新军往来。林森亲自参加训练班,受军事教育六个月。军训结束后,便开始办商团。 [30]宣统三年(1911年)春,在广州起义前,林森与林文密商参加起义之事。后在回闽奔祖父之丧时,说动福建清军第十镇二十协协统许崇智转到革命阵营,并嘱他要紧拖住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为后来半年后光复福建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与上海的陈子范、湖北的詹大悲建立联系,以图大举。 [24] [30]九江举义主词条:九江起义、海军起义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消息传到九江后,林森将快报贴到浔阳阅书报社门口,向群众宣传武昌起义胜利的意义。当时江西巡抚冯如骥奉命派兵前往武昌增援,官兵路经九江浔阳阅书报社门口时驻足观看,林森趁机安排人热情招待,告诉他们武昌革命军是汉人打异族人,官兵听后军心动摇,不愿登船前往武昌。10月22日,他加紧策动清军驻九江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发动九江起义。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二),九江起义爆发,一举成功,宣布独立。随后成立九江军政府,林森被举为副民政长。九江起义布置周密,未伤一人,城市秩序井然,深得人民欢迎。九江租界西人认为“此次九江布置皆系林君(林森)筹划,由先得关员及西人赞助,故着手较易”。 [30]11月6日,林森被推举为江西出席临时参议院代表。他派林知渊前往镇江督促林述庆举义;福建学生会会员林之夏也奔走于南京、镇江、上海之间,策划革命,促其旧部林述庆及时响应。7日,林述庆率领镇江新军发动起义。 [30]11月8日,驻泊镇江的海军“楚观”“楚同”“楚谦”等12艘军舰接受林述庆劝告响应革命。11日,黄钟瑛率清海军舰队抵达九江,准备归附革命军。但事先舰队与九江方面“未有密约,易生猜贰”。为促成这支海军与革命军的联合,林森、吴铁城当天就登舰拜访,进行沟通联络工作,促成“海琛”“海容”“海筹”三大舰以及“江贞”“飞鹰”等舰起义,大大减轻了武昌的压力。 [30]随后又与起义海军共同商定了统一江西和援鄂、援皖等决策。 [24]11月中旬,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先后在沪、汉、宁开会,林森作为江西代表,曾参加上海、南京会议,同其他代表一起制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4]奔走革命南京临时政府及北京政府初期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长林森 [57]民国元年(1912年)1月28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林森作为福建省的议员参会。29日,林森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长。2月上旬开始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工作。2月5日,林森主持参议院会议,修正通过孙中山提议关于“清室优待条件”,坚持原则,不向袁世凯妥协。2月15日,孙中山咨请参议院复议临时政府地点。经激烈争论,林森再三说服,参议院以19票对7票决定临时政府仍然设在南京。但袁世凯不愿到南京就职。16日,林森提请辞职,未获准。 [30]孙中山解职大总统后,由袁世凯继任,临时参议院全体成员前往北京办公。4月29日,参议院在北京举行开院礼。袁世凯率领国务员莅会,“佩剑登场,趾高气扬”,遭林森阻止,要求其“解除佩剑,以崇法治”。袁世凯只得听从。在开院礼上,林森致辞希望大总统及执政诸君以民国前途为重。但开会时出现了新旧议员冲突的混乱局面,致使林森难以主持会议。30日,他再次提出辞职,得到批准。 [30]同年春夏间,辞职后的林森回到福建,按照孙中山的指示组织国民党福建支部。 [30]二次革命时期民国二年(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刺杀(参见词条宋教仁案)。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开幕。林森作为福建省选出的参议员参加大会,并在25日膺选参议院全院委员会委员长。29日,与马君武等人发表《通告》,揭露袁世凯“善后大借款”的阴谋。5月5日,和参众两院议员发表通电,对政府违法大借款签约不予承认。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少数国民党议员南下参加起义,包括林森在内的多数人仍留在国会中。9月,由于不能容忍袁世凯专权,他离京返回福州。 [24] [30]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党员的国会议员资格。林森也在被撤销之列。12月,在处理好家乡的事务后,林森取得出国护照,经上海前往日本东京拜见孙中山。填写誓约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后奉孙中山之命赴美洲,开展筹饷和党务活动。 [24] [30]赴美洲进行革命活动林森在三藩发给关裕的国民党党员证和申请入党党费的收据 [58]民国三年(1914年)2月,林森被推为国民党美洲支部副支部长。3月,被推举为民国维持会会长。5月,到达美洲大陆进行活动。在工作之余,十分关注华侨的中国文化教育,曾经亲自担任华侨子弟小学的中文教师。冬,当选美洲国民党支部长。年底,前往古巴募捐筹款,逗留三个月,成效可观。 [31]民国四年(1915年)3月,前往加拿大、美国纽约开展工作。5月,至纽约与冯自由晤面,促其克日东渡与孙中山共谋国是。7月,被选为美洲三藩市(即旧金山)民国维持会会长。 [31]民国五年(1916年)7月13日,从旧金山起程回国。在林森任职美洲的三年间,总支部在阻止袁世凯借款、召开全美国民党恳亲大会,特别是在筹款方面,成绩显著,被孙中山誉为“领袖支部”。7月底,到上海拜见孙中山。8月初,去北京向刚恢复的国会报到。9月,与张继、居正等商组成立“宪政俱乐部”,与研究系的“宪法研究会”相抗衡。12月,“宪政俱乐部”分裂成四派,林森与谢持、居正、马君武等组成“丙辰俱乐部”,积极贯彻孙中山的主张,被称为“拥孙派”。 [32]护法运动时期民国六年(1917年)6月,大总统黎元洪为安徽督军张勋等所迫,再次解散国会。孙中山率海军南下广东,开始“护法运动”。林森和其他一些国会议员响应孙中山号召,聚集广州。 [24]8月25日,广州国会开幕,林森参加大会,讨论组织政府的问题。随后,护法军政府成立,林森于10月19日当选非常国会参议院议长。11月,为支持护法大业,他前往日本,联络侨领杨寿彭,向日本洽购飞机等军械。一年多后,这批飞机运抵广东,奠定了护法空军发展的基础。12月,前往南亚菲律宾等地向华侨募集捐款,以支持护法运动。 [32]民国七年(1918年)春,林森从南洋回国。4月2日,被孙中山特命署理军政府外交总长。4月底,奉孙中山之命前往上海,联络议员南下,以召集足够人数在广州召开正式国会。5月4日,国会非常会议开会,由于议长吴景濂等被桂系军阀拉拢,会议决定将大元帅制改为政务总裁合议制,以排斥孙中山。5月7日,林森在上海得知消息,联合在沪的二十七名议员通电挽留孙中山,要求非常国会延期改组。但国会对其意见置之不理。6月,林森回到广东,在国会中尽力调和各方关系,以贯彻孙中山的护法主张。10月18日,广州国会以压倒多数选举林森为参议院议长兼宪法会议议长。于是“拥孙派”在国会中的力量得到加强。 [32]民国八年(1919年)1月,林森发起筹建黄花岗烈士墓活动(墓至1924年建成)。2月,编撰《碧血黄花集》,并为之作序,以缅怀烈士的革命精神。3月2日,当选国民外交后援会会长。 [32]“五四运动”爆发后,林森推动广东国民外交后援会组织有11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后与参众两院同僚共同要求迅速释放在“五四事件”中被逮捕的学生,主张严惩卖国贼,声援学生的爱国行动。在关于南北和议的态度上,他反对对和议再行让步。 [33]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民国初期的林森 [19]民国九年(1920年)春,桂系军阀为了谋求同北洋军阀政府妥协,停发国会维持费,大部分议员离粤。4月,林森离粤赴沪。在赴沪途中,他写信给海外友人,谈到广州情况,谈到如今武人违法,南北皆然,桂系压迫国会更毒于袁氏(袁世凯),表现了对桂系的极端愤懑。11月,陈炯明率粤军回粤,孙中山再至广州重整军政府。 [24] [34]民国十年(1921年)1月12日,国会复在广州开非常会议,林森任非常国会议长。会议讨论组织军政府及选举总统问题,林森主张废除职责不明的军政府,赞成孙中山提出设立正式政府的意见,提议选举孙中山为非常时期大总统。孙中山于5月5日就职,林代表国会授印并致词。10月,孙中山开始计议北伐,林森为此致书海外筹款。11月,孙中山誓师准备北伐,林森留守广州,代行大总统职权。 [24] [34]在两次护法运动时期,林森在孙中山左右“入赞枢机,出主坛坫,声光炳发,举措咸宜” [35],深受孙中山信赖。 [34]短暂治闽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粤系将领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停止北伐,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广州非常国会也随之消亡。10月,许崇智回师入闽。10月31日,福州召开福建各界公民大会,林森被推举为福建省省长。 [24] [34]11月中旬,林森发布了五条施政方针:“(一)筹设自治机关;(二)公开财政;(三)免除苛捐;(四)整顿金融机关;(五)维护教育事业。”他不建省长公馆,廉洁奉公,勤勉施政;广招人才,励精图治。常带省长公署警卫队队长林叔向等轻车简从,深入民间,了解民情。 [34]大革命时期主词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民国十二年(1923年)2月2日,许崇智离闽回粤,林森在福建失去军事力量的支持。闽军司令王永泉趁机怂恿福州“公民团”掀起“倒林拥萨”风潮,推举萨镇冰为省长。迫于多方压力,林森在2月25日自行辞去省长职务。随后,他到连江青芝山休整,并购地托人修筑“啸余庐”,作为退身之所。3月,孙中山在广州建成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7月21日,孙中山任命林森为大本营建设部部长。10月10日,孙中山指派林森等组织国民党党务讨论会,由林森担任正主席。这个研讨会“实启国民党改革之先声”。25日,担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苏联驻广东革命政府代表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为顾问,全面负责国民党改组事宜。着手起草党纲章程,办理各地分部登记,准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36]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林森与胡汉民、汪精卫、谢持、李大钊组成大会主席团。在会议期间,林森共六次担任大会主席。30日,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2月6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增设海外部,由林森担任海外部部长。虽然参加了国民党改组事宜,但林森却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月1日,刘成禺、冯自由等在林森寓所召集五十多人参加反共秘密会议,决定警告李大钊等共产党分子。6月12日,兼理治河督办。他认真履行职责,致力于整治西江、东江和疏浚珠江的工作,为民造福,成效可观。12月5日,孙中山肝病爆发,于月底调胡汉民赴京任秘书长,以林森“代行帅权”。 [36]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随后,林森参与了孙中山的一系列丧葬事宜,并在南京紫金山开始筹建中山陵。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林森为委员及常委。 [36]11月国民党右派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国民党四中一届全会,即“西山会议”,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加入本党者党籍案”“俄人包尔丁(鲍罗廷)顾问解雇案”“中央委员会暂移上海案”等决议。参加这次会议者被称为“西山会议派”。林森是这次会议的“领衔召集人”之一,并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又被推举为“西山会议派”的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部长。 [24] [37]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西山会议派”的一些成员受到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处分,其中林森受到警告处分。但他们不承认广州大会,同年3月仍继续在上海召开非法的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林森作为主席团成员,再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24]但在会议期间多在庐山和家乡休养,并未到任“西山会议派”授予的海外部部长职务。 [37]就任主席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大革命失败。期间,隐居在福建山间的林森保持沉默,只在4月回南京,主持中山陵的建设。6月,他与“西山会议派”的其他成员被恢复了此前遭开除的党籍。9月15日,宁汉合流,宁、汉、沪三方代表在南京成立了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央执监委员会职权。沪方推林森等参加特委会,但林森此时在家乡主持修订《陶江林氏族谱》,身体也欠佳,故没有参加特委会的活动。17日,林森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但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加剧,到11月底特委会无形解体。 [24]同年冬,林森从福州回到南京,致力中山陵建设。 [37]特委会成立前,蒋介石本已下野,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重新上台。1月3日,国民政府委员会议议决将加推蒋介石、孙科、林森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但林森仍然关注着中山陵的建设。2月2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改组国民政府,林森出席会议。9月27日,被加推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0月8日,国民政府宣布实行五院制,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立法院副院长、国民政府委员。 [24]他曾研究提交《民商统一法典的提案》,认为“统一民商二法,已成为现代立法之趋势矣”。月底,他提出筹备奉安和迎榇南下的详尽方案。11月,与郑洪年、吴铁城等驰赴北平(北京),准备迎榇南下。 [38]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22日,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3月,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林森于27日的第一轮选举中以第四位的高票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后由监察委员会推选为常务监察委员。6月孙中山遗体移葬南京,他作为迎榇专使之一,还是公祭活动的主祭者。 [24]奉安大典结束后,林森担任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继续进行中山陵第三期工程的建设。 [38]林森为毛邦初母亲张太夫人安葬题词 [56]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6日,与蒋介石等11人任党史编撰委员会委员。4月下旬,任第五届全运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主持会务。11月24日,与蒋介石等十四名委员起草召集国民会议方案。 [38]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下旬,胡汉民因同蒋介石发生矛盾被扣。3月,国民党中常会决定由林森任立法院院长。事前他已出国赴菲、澳、美、英、德、法诸国慰问侨胞并视察党务,于是院长职务由邵元冲暂代。4月,邓泽如等四监委弹劾蒋介石,尚在国外的林森挂名四监委之内。 [24]5月25日,林森列名在唐绍仪等二十二人要求蒋介石在“48小时之内,即行引退”的联署通电中。28日,反蒋派在广州组成“非常会议”,形成“宁粤对立”局面。由于林森和粤方几个要人关系较密,粤方曾把他的名字列在里面。6月2日,因挂名通电弹劾蒋介石,林森被南京国民党中央开除党籍,并下令通缉。6月14日,林森仍被国民党三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大会选为立法院院长。10月中旬,林森回国,与陈铭枢居中斡旋,促成宁粤双方在上海正式召开和平会议。11月9至11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南京召开临时全体会议,决定召开“四大”事宜,林森被推举为“四大”大会主席团成员。 [39]“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粤方乘机倒蒋。民国二十年(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被迫第二次下野,林森被推为代理国民政府主席。17日,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推定林森等为临时常务委员。22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在南京开幕,林森担任会议主席。25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通过修正《国民政府组织法》,确定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实际政治责任。28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第四次大会选举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元旦,林森宣誓就职国民政府主席。 [24] [39]领导抗战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就在林森任主席不久后,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随后,国民政府决定暂迁至洛阳。3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掌握国民党统治的党政军实权。林森本来就不具有实际职权,此后更形同虚设。同月,林森等强烈抗议日本承认伪满洲国,否认叛乱机构,并发布逮捕溥仪的命令。4月7日至11日,主持召开国难会议。 [24] [40]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12日,当选中山文化教育馆理事。 [41]5月,“塘沽协定”达成,国民政府迁回南京。 [24]10月,被推聘为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名誉会长。 [42]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25日,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闭幕,林森连任主席。12月10日至14日,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召开,负责宪法草案的审查工作。 [42]林森(3张)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被推聘为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名誉会长。11月12日,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林森担任会议主席并致开幕词。22日,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12月7日,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闭幕,决定林森连任国民政府主席。 [43]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3日,在上海对记者说;“保家始能保国,保国始能保家。”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并发表通电,阐述发动事变的缘由,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八项主张。12月13日,林森出席在中央党部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会议的联席会议,在谈到对西安张学良、杨虎城要不要出兵讨伐时,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极力主张和平解决。 [44]西安事变后,舆论氛围几乎是一边倒的:报纸众口一词地严厉谴责张、杨,许多地方实力派也致电中央主张讨伐张学良,甚至苏联《真理报》也发表文章谴责张学良是叛逆,为日本所利用。而林森在公开讲话中还能够从对外自卫的国力及其国际声誉受损失的角度谈张学良行为危害性,并肯定东北军“有志雪耻,本合乎人情天理”,还认为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爱国”的。这在当时几乎是一致谴责的舆论氛围下,实属罕见。 [44]12月23日,出席在中央党部召开的第三十次中央常会(临时会)及第三十一次中央政治会议,被推为代理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 [44]25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当蒋介石回到南京时,一下飞机就忍着腰痛向前来迎接的林森鞠躬致谢。 [53]南京总统府油画《国府西迁》中的林森(最前者) [25]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4日、2月18日,林森以主席名义连下赦免令、复权令,但蒋介石实际上并未执行,反而长期幽禁张学良。2月11日,林森七十诞辰,“各方祝寿电报如雪片飞来”。 [45]4月1日至23日,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召开,林森为名誉会长。 [46]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七七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林森号召“全民奋起,全力抵抗……保卫国家之独立,维护民族生存”。10月,国民政府西迁重庆。11月,林森入川,受到十余万民众热烈欢迎。不久,北平、南京相继成立伪政权,林森发表严正声明,并发布明令通缉汉奸头目。 [47]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林森赴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救国纲领》,议决召开国民参政会等。7月,国民参政会召开,林森为之致词,希望全国团结抗日,指出“多难兴邦”,“吾人既以此身许国家民族,自当冒万难以达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志愿”;并手书“抗战必胜”来激励全国军民。12月,汪精卫叛逃投敌,他力主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明令通缉。 [47]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中国国家元首名义向德、意、日三国宣战,并于此后致力于废除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7]不幸离世林森晚年(3张)林森连任主席长达十二年,安于“典守印信”“垂拱而治”。因其人固守节概、独善其身,故在当时有正人君子之誉。 [21]他虽至高龄,公务从不少怠。 [47]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经过不懈努力,中美、中英新约签署,林森不胜欣喜,特邀宋庆龄、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合影。5月10日,在回官邸途中,途经化龙桥,司机驶车过快,突触电灯柱,车身震动而感到身体不适。5月12日,准备去接受挪威大使递交的国书,在车上晕厥,发生脑溢血,半身不遂(一说在途中与一辆美国卡车相撞而受伤中风 [47] [54-55])。6月下旬(一说5月底),病情略有好转,神志清楚,即由国民政府迁回林园官邸继续休养 [54]。 [48]林森受伤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英王乔治六世等特发来电报表示慰问,美国大使、苏联大使等外国使节也前往探视林森的病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亦对林森的病情表示了慰问,并特意委托周恩来为代表前往林园官邸探视。周恩来前往探视后,发现林森所住的双河桥官邸靠近新建成的成渝公路,林森躺在病榻上就能听见不远处汽车的轰鸣声。为此,周恩来特向重庆当局建议,将这条路进行改道,以确保林森能安静地休息。很快,当局责成有关施工单位,将成渝公路进行了改道。 [54]此后,林森病情一直不太稳定。 [54]到7月份,林森留下遗嘱:余忝任国民政府主席,十有二年。国难空前,时深儆惕。自中央奋起图存,决策抗敌,委员长领导全党同志,全国人民,统帅忠勇将士,同心御侮,效命前驱,卒使寇氛渐戢,正谊昭宣,国际同情,日增平等,新约于焉缔结,益见得道多助,有志竟成。曩随国父之后,服膺主义,致力革命,原期于国于民,有以自效。现值抗战建国,同时迈进;而余以精力就衰,未能导扬盛治,目睹中兴,曷胜遗憾!所望同志、同胞尽皆晓然于暴力之终应失败,公理之决不消亡;精诚团结,淬厉奋发,一致祖述国父之遗教,服从总裁之命令,各为国家民族尽其责任,于以驱除残寇,再造中华,庶几世界和平有所保障,人类幸福得免摧残,跻世运于大同,奠邦基于永固。其共勉之。林森。 [48]7月21日,病情又加重。8月1日19时04分,林森在林园官邸与世长辞,终年75岁。弥留时,在渝中央委员各院长在侧,林森郑重嘱托蒋介石等人“一定要光复台湾”。同日夜,国民党中央常会就连夜举行临时会议,决定成立林森治丧委员会。 [48]林森逝世后,重庆的《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主要报纸,都刊载了国民政府文官处发布的林森患病经过的公告及逝世的消息。中共解放区的报纸也迅速报道了林森逝世的消息。 [54]国民政府通知五院及各部,各省市政府,并昭告国民周知;外交部通知各国驻华使领馆,并转知驻在国政府,并昭告侨胞。8月1日起,所有党政军机关停止娱乐活动一个月。全国各机关下半旗致哀一个月,民间下半旗三天。中央广播电台则反复播放林森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元旦发表的坚持抗战到底演说的广播讲话录音。 [54]大殓的灵堂设在林森的双河桥林园主席官邸。8月2日为公祭日。党政军官员首先进行了公祭。重庆全市停止交通三分钟,民众肃立,鸣礼炮101响。上午,国民政府各要员莅临恭祭。下午,移灵至大礼堂之后,开始大殓,“灵柩上覆国旗,用示国丧,藉彰主席一生奔走革命,尽瘁国事,功在党国,泽惠兆民之殊勋”。随后,由蒋介石主祭,宣读《告殓文》。林森去世当晚,噩耗电播各方,举国震悼,全国各机关法团及商店住户均下半旗,深致哀悼。各国驻华使馆亦下半旗,以表崇敬。各国使节均曾代表各该国政府献花圈,敬致哀悼。 [48] [54]8月7日,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为林森举行隆重的公祭。蒋介石恭书“民国典型”四字额于林森遗容上,旁悬“天地正气,古今完人”联语一副。 [48]罗斯福、乔治六世、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夏尔·戴高乐、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苏联领导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等均发来唁电。 [49]8月15日下午2时,延安各界数千人在边区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大会。到会的有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第三届国民参政员林伯渠、吴玉章、高岗、晋西北行署主任续范亭、国民政府军事会员联络参谋徐佛观、郭仲容,以及边区各机关、学校、部队、团体的代表。9月7日上午,公祭林森的典礼分别在重庆的山洞双河桥、市内的新运服务所以及夫子池忠义堂举行。典礼开始后,每隔30秒,即鸣放礼炮一发,直至101响。官方及民间人士络绎不绝地前往吊唁。同时,全国各地都设置了林森灵堂以供吊唁。 [47] [49]11月17日,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将林森安葬于重庆双河街林园内。此外,全国各地也纷纷举行悼念活动,祭悼林森。 [49]主要影响播报编辑林森是辛亥革命元勋、中华民国参议院首任议长,又历任福建省省长、国民党中央首任海外部部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立法院副院长及院长等职,后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十二年,是中国近现代任职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他“毕生尽瘁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功在国家”的如下贡献 [21]:一、参加反割台斗争,创建革命团体福建学生会辛亥革命前,林森在台湾工作并从事革命活动有10年之久,亲身参加了反对日本割台的武装斗争,他在临终前还特别嘱托同僚“一定要光复台湾”。 [21]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在上海江海关工作的林森发起、组织了“旅沪福建学生会”。这是比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华兴会”(2月)、“科学补习所”(7月)、“光复会”(11月)成立更早的革命团体。林森还编辑《闽警》一书,指出了中华民族所面临危机的严重性,呼吁国人奋起救亡图存,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21]二、成功领导九江起义、策动海军反正,稳定辛亥革命大局宣统三年(1911年)10月23日,林森领导九江起义,部署周密,措施得力,结果兵不血刃就光复九江,并且保持了政局的稳定。九江起义胜利后,林森进一步策动了清海军“海筹”“海容”“海琛”等主力舰起义(参见词条海军起义),参与策划了增援武昌的举动,还推动了“镇江起义”、上海和南京的光复,为稳定辛亥革命大局做出重大贡献。 [21]三、提倡法治,发展教育林森参与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筹建工作,被推为临时参议院议长。在林森领导下,临时参议院修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护法运动中,林森兼任非常国会宪法会议议长,主持制宪工作。林森深知“为国家求根本之解决”办法乃在于法治,制定宪法则是奠定治国基础的根本大计,全力以赴投入主持制定宪法的工作,成为中国近现代法制的重要奠基人。 [21]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以“法治国家的建设”为己任,强调要“促成宪政,实现民主政治,为建国的首要目标”;强调“做官乃为人民服务”;指出“全国上下,都应该从本身奉公守法开始,以养成法治的习惯。” [53]林森特别重视科教兴邦工作,认为“科研为建国始基,育才为救国之本”。 [53]民国五年(1916年)春夏,林森在美国创立华侨研究飞行的“民强学校”,并集资购买练习飞机,林森亲自出任飞机队队长,聘请美国人教学,他还提议选择党中青年进入美国航空学校学习,以造就中国航空人才。后来,民国时期的民用航空、空军的领导骨干多出于这批培训出来的人才,如李光辉、张惠长、杨仙逸、陈庆云、蔡司度、吴东华、谭南方、黄光锐等二十人,数年后学成返国,为祖国服务,成绩斐然。因此,冯自由说林森“制造空军人材之功,诚不可没矣”。 [21] [23]林森一生极为重视教育,指出“欲使中华民族生气勃勃,发扬过去数千年之伟大文明,必须从教育入手”,认为“将一切靡费用于教育上最好……地大不足以为宝,人众不足以为恃,惟道德与学问,为立身立国之根本”,除捐廉在故乡尚干、凤港、禄家等地办学外,遗嘱将,奉资五十万元拨作考选留学欧美研习自然科学学生奖学基金,并手订办法二十四条;另将所余遗产捐作办“尚干职业学校”基金。 [47]五、为国民党改组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一大”筹备召开做出贡献民国十二年(1923年)10月25日,孙中山委派林森等九人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使林森作为国民党核心人物之一,参与全面负责国民党改组和筹备召开国民党一大的工作。国民党一大进行期间,林森又被孙中山指派为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在大会的核心领导人之列,共六次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林森任执行主席的次数仅次于主持会议八次的孙中山。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4人,林森榜上有名,还当选为海外部部长,后来又曾一度成为国民党中央常委,在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六、侨务工作的开拓在“二次革命”中,林森奉孙中山之命到美洲主持国民党党务及侨务工作,成功地为革命筹得大量款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林森出任国民党中央首任海外部部长,后兼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成为中国近现代侨务工作开拓者。林森事迹至今在海外华侨中仍有很大影响。 [21]七、督建黄花岗烈士陵园、中山陵,弘扬孙中山及革命烈士的精神民国八年(1919年)1月起,林森在孙中山大力支持下筹建黄花岗烈士墓,并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4月29日在广州主持了盛况空前的公祭黄花岗烈士活动,大力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 [21]林森是孙中山的挚友,当孙中山两度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与他合作的参议院、国会议长都是林森。孙中山逝世后,林森出任“总理葬事委员会”分管工程建设的常委,又兼任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为中山陵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盛况空前的孙中山下葬中山陵的“奉安”大典活动中,林森出任“特派迎榇专员”的首席代表,率先垂范,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确保移灵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林森领衔与石瑛、张知本等12人提议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获得批准,由国民政府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1日明令公布遵行。 [21]八、“元首虚位”政体的实践者,为抗战做出重大贡献印有林森头像的法币民国二十年(1931年)底,林森以年高德劭的超然人士身份,于抗日战争爆发数月后的危难时刻出任国民政府主席。作为一位“虚位”元首,他的上台有利于人心的维系、政局的稳定,起了中枢机构平衡器的作用。事实上,林森成为元首后,国民党内部历时多年的新军阀混战、派系纷争严重的局面大有改变,这有利于抗敌御侮。 [21]无论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初的“淞沪抗战”,还是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中,林森更是以极大的热忱、坚定的立场、毫不含糊的态度投入到抗战救国大业中。 [21]在西安事变中,林森被推为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坚决主张和平解决事变。 [21]当林森逝世后,国民党中央发表的林主席《事略》中提到:西安事变时,“人心惶骇,当此时会,主席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及中央政治会议开会时,主持大计,指挥若定,委员长得安然脱险”,充分肯定他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贡献。 [43]在抗战初期,林森就再三阐述了“坚持长期抗战”“持久战争”“全面抗战”的思想。 [21]在汪精卫投敌叛国时,林森力主开除汪逆及其党羽的党籍并下令通缉。当汪精卫炮制所谓“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由他代理时,林森不顾古稀之年至电台痛斥汪精卫等汉奸,盗窃名器、叛国投敌的卑鄙行径。他号召“全国军队和人民,无论南北东西,都要各尽各的本能,各守各的岗位,齐心协力,团结精神,坚持抗战立场,肃清汉奸”,“迅速恢复失地,拯救沦陷区内的人民,打破敌国军阀的阴谋……维护世界人类正义与和平”。 [47]为弘扬民族正气,林森下令褒扬众多抗日烈士,在南岳衡山建忠烈祠,亲书纪念堂大匾以示景仰之情。为悼念谢晋元烈士,林森亲撰“坚苦矢成志,终古光腾孤岛血;英魂应不灭,从今怒吼浦江湖”挽联以悼。 [47]每年元旦,林森均至电台发表全国精诚团结,一心一德,共抗日本侵略等讲话。当日军飞机轰炸重庆时,他指出:“敌机虽能毁吾物质,不能毁吾精神。”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中国国家元首的名义发布中国对日本宣战令。 [21] [47]林森作为抗战元首的贡献,正如《新华日报》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2日社论所言:林主席“十二年来,更亲自领导了抗战建国的伟大而艰苦的事业,不仅全国敬仰,友邦也莫不钦佩”。 [21]历史评价播报编辑黄乃裳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当面称赞林森道:“林君在沪,薪俸所入极微,而所建事业极大,如组织‘福建学生会,聚东西洋及省内外福建学界名人于一堂,共同研究政治、社会、文化事业,为改革中国的准备,其旨趣实堪为世人所崇拜。其关怀公益,嘉惠后进,实当今中国之第一人。其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尤属难能可贵。” [28]孙中山曾称赞林森“自入兴中会至今,无一事无一役不是笃行革命宗旨而不稍怠” [21],“子超为最忠于吾党主义,力倡民治之一人” [36]。林森书法林森去世后,新华日报社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2日第2版的文章《为元首逝世致哀》中说:“国民政府林主席于昨日下午逝世,这是抗战中全国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国父逝世后我国最大的损失。……林主席承继国父的遗志,毕生尽瘁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十二年来,更亲自领导了抗战建国的伟大而艰苦的事业,不仅全国敬仰,友邦也莫不钦佩。” [5] [21]8月3日,《新华日报》发表《林主席嘉言钞》,把林森生前的“嘉言”归为爱民、重民权、申正义和讲谦逊四类,进行宣传。 [48]《中央日报》社论《敬悼林主席》则说:林故主席勋业彪炳,德望隆重,为党国之元勋,亦世界之人瑞。早年辅弼总理,劳绩迭著,出死入生,久而弥坚。其公忠坚贞之高风伟抱,殊非常人所及。其膺大选也,适值党国多事之秋,内有萧墙之忧,外来鲸吞之患,“一·二八”、“八一三”以至“七七”之变,均所亲历。而震荡全世界之西安事变,亦所目怵心伤。自选任主席后,前后持政十二年,宁静端默,开诚心,布公道,深心独运,行所无事。故能内外翕然,风气丕变,齐万民之志,一天下主动,于是总裁得以专心致志于抗建大计之部署,领导全面抗战之进行。其高风美德及丰功伟绩,不独为举世所景仰,抑且垂裕后昆,示范千秋。 [48]《大公报》社论《敬悼林主席》:林先生在党为端庄凝重的元老,在国为雍容垂拱的主席,都有旋乾转坤扶持国运之伟功。推崇林先生者谓其年高德劭,羡慕林先生者谓其清福无量。而不知即在此年高德劭、清福无量的八个字中,于党于国,都叨其潜移默化之鸿庥。林先生不问细事,但遇大关节目,则坚持大体,铮铮有声。……林先生任国民政府主席十二年,实在是中华民国理想的元首。林主席生活简素,和易近人,仪容潇洒,而道德崇高,正足象征文化古国建设新邦的平民元首。林主席雍容垂拱,不问细事,给国民政府主席树立一个模范,也给中华民国创为一种政制。 [48]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就林森逝世发表谈话:余闻林主席逝世噩耗,极感悲悼。中国自此失一举世尊敬爱戴之领袖。林主席之博爱慈祥,使所有觐见者为之感动。林主席在中国古典传统,现代学术及政治方面,均被认为卓越之学者。其品格及人格上之特殊性质,于其生前职位,更加增威望。总之,林主席之英明判断及坚毅勇气,于指导中国应付其已遭遇并已克服之艰难时际,要为极大之助力,林主席天赋之资质,于奋力图争之艰辛岁月中,尤具特殊价值。此一哄争今日在继续进行,反抗其暴戾贪婪之仇敌。美国人民对林主席之逝世,深感于争取公正高尚生活方式之共同战争中,已失一忠实之友人。 [48]8月4日,毛泽东亲自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林森治丧机关的唁电:“国民政府林主席治丧委员会公鉴: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兹闻溘逝,痛悼同深!谨此致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八月四日。” [48] [54]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唁电中说:余谨代表美国政府及人民,向阁下及中国民众,对林主席之丧,表示哀悼。林故主席之一生,适当中国民众从事英勇斗争以求取自由及永久团结之际,其在此一伟大工作中之热情,对于中华民国之建立,一如其睿智之见解,及卓越之学者风度,对于中华民国三十年来之进步者然,诚有无法估计之贡献。值兹日军侵略中国,蹂躏其大部分国土,中国军民仍与日军从事生死斗争之际,而林主席则不幸中道崩殂,彼虽未及亲见最后胜利之到临,然瞑目时必充分自信最后胜利之必来。并信中国人民将向快乐繁荣之途迈进。请向林故主席家属转致深切之唁意。 [49]重庆国民政府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十一月十六日发布褒崇令说:“林故主席子超先生,以高龄钜德,任职十有二年,恭已临民,睿谟默运,育成民德,邦本用宁。故能临大事,决大疑,处变而不惊,慎谋而能断。洵足光耀史乘,表率群伦。” [4] [54]纽约《前锋论坛报》社论指出:“林主席之不变伟心大有助于人心之维系……彼毕生所尽瘁工作,为复兴中国。” [53]吴埜山绘林森像 [60]叶楚伧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18日的国府奠都周年纪念会上说:“回忆过去在风雨飘摇之中,政府以不断努力,与环境奋斗,始克巩固民国基础,而留此长远无穷之现象。吾人在林主席领导下,从事救国工作,应努力精神方面以改善人心世道,完成强固之形体。公务人员一方以林主席为模范,今日纪念,对此精神方面努力,希与共勉,垂千秋万世之民国基础。” [42]在林森去世当年,叶楚伧又撰写《国民政府林故主席森墓志铭》,高度评价道:公生平宁静淡泊,勤整廉贞,举措抑扬,不私好恶,造次颠沛,不离规矩。居常和易,童稚可亲。临大难,持大节,则峥峥岳岳,懔乎如神。性爱山水,治农林园艺,躬率操作;一草一木,必培植得所,以畅其生。 [2]养气以清,濯德斯馨。立范垂训,修齐治平。翳今之世,忧戚匪止。干戈饥馑,为国之厉。惟公诞降,克启嘉祥。庶几民物,和乐敦庞。既锡我休,既笃我求。天于我公,何不我留。佳域丰隆,庶民来营。以享明祀,垂之无穷。 [2]胡适曾说:“林子超先生把国府主席做到了‘虚位’,以至于虚到有的人居然已经‘目中无主席’了。” [3]蔡人奇认为林森“事无巨细,皆崇重实践,国家法令、党部议决案奉行维谨。……性谦厚,然遇大事则是非坚定,不能屈挠。又爱艺术,善鉴别古今器物、书画,于建筑设计尤能独出心裁”。 [29]对于林森一生功过,自1979年起中共中央作了重新评价。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童小鹏于1980年接见林森侄女、美国国际法学博士林湘时讲话,称赞他“是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为中国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中国共产党是不会忘记的,人民要纪念他”。 [47]1988年,福州隆重召开林森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在缅怀其历史功绩与高风亮节后,认为“林森先生一生爱国,他反对腐败没落的清王朝,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林森先生继承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47]林友华:“林森是辛亥革命元勋,中华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膺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12年之久,在盖棺定论时享誉甚高,极其哀荣;目前在台湾和海外侨胞中仍有广泛影响。” [51]轶事典故播报编辑个人嘉言做官乃为人民服务。 [50]廉耻自守则长足,道德是乐乃无忧。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实为不易之论。 [50]欲使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发扬过去数千年之伟大文明,必须从教育入手。 [50]地大不足为宝,人众不足为恃,惟道德与学问,为立身立国之根本。 [50]要恢复民族自信和自尊的心理。无论什么事情,信心是最要紧的,只要有了信心,就是移山填海,也有成功之日。 [50]思慕原配据林湘《林森传》、朱西宁《林森传》、《民国伟人传记·林森》等文献记载,林森与夫人郑氏感情融洽。体弱多病的郑氏不幸早逝后,林森悲痛万分,誓不再娶。此后终身过着单身生活。 [26]祁东唱和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14日,林森赴桂,路过湖南省祁东县,慕名以闲游客身份私访祁东白鹤镇赤塘庵楹联界泰斗李子敬。按李子敬的要求,他以“赤塘”二字作嵌名联一副:“赤脚踏清风月亮,塘头观泗水尼山。”并以“游池塘庵”四字为题作鹤顶格绝句一首:“游上名山谒大贤,赤心洁洁欲求眠。塘边春草将寻梦,庵外敲门月落天。”李子敬再出一联:“四月少闲人,馆中偏到闲游客!”林森写出对句:“一天能盖我,地认谁知盖世雄?”到临别时,他留下五言律诗一首:“深山是我家,不幸落泥沙。夏至虫能蚀,冬来雪作花。有心栖凤鸟,无意伴鱼虾。本是栋梁木,原为用者差。”落款署名“闽侯五木子”。 [36]痛失嗣子林森自己没有亲生儿子,以亲侄儿林京为嗣子。对这唯一的嗣子,他也同样严格要求,决不溺爱。林京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在美国,林京少了许多约束。家有妻小的他与某百货公司女售货员来往过密,逐渐沉溺于爱河之中。林森得知此事后,极为气愤,盛怒之下,即电嘱驻美大使王正廷将林京遣送回国。林森说,让他到抗日前线去立功补过。于是林京从美国归来后不久,就上了抗日前线,在傅作义手下当英文秘书。 [43]林京曾写一首诗送给同在绥远省政府的同人卢健飞,诗中说“三月边城仍飞雪,不恋江南好景色。拼将一生报国恩,愿随将军杀顽敌”,表明决心要在抗战中立功报国的决心。他随军参加了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在从太原突围南撤途中不幸殉难。林森在抗日战争中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嗣子。 [43]平民元首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不久,就对文官长魏怀提出要求:“我只要你做到两个条件:第一、你不要荐人。第二、你最好是不见客。”对亲友人事、政事方面的请托,他则一律拒绝。遇有同乡来求职,宁可自掏腰包予以资助,而不为之介绍工作。 [53]介寿公园林森铜像林森贵为国家元首,却过着平民化的生活:衣着方面,他经常身着黑色或蓝色大衣长袍,戴灰绒呢帽或黑色礼帽。一年四季,无论寒暑,都是布衣,只有厚薄之分,没有时常变化。始终保持整洁、朴实、庄重,绝无奢华、艳丽之感。 [7]饮食方面,林森喜欢清淡素食,几乎滴酒不沾。尤其是在国难时期,更是一切从简。如果买回来的菜较贵,他还会批评采购人员。 [7]住宿方面,林森也崇尚简约自然,喜欢清静。“其南京城贤街故居,十分狭窄。移驻洛阳期间,居处尤为简陋。迨抵重庆后,初住李子灞,后住歌乐山林园,均只是普通房屋。” [7]出行方面,林森喜欢轻车简从,“习惯于独来独往,除了司机外,平时不喜随身随从。”他还时常在公务不急之时,轻车简从,探求民隐,路上遇见农夫乡民,经常下车和他们闲话桑麻;有时独自漫步街头商店,与市民聊天,态度和蔼可亲。 [7]此外,林森还时常到他官邸不远处修鞋摊补鞋,每次补鞋都向修鞋匠客气道谢。 [7]人际关系播报编辑关系姓名简介祖父林是皋(?-1911)——生父林道炳(?-1911)曾在开一间经营皮鞋、皮带等皮革的小店铺。生母张氏(?-1905)——嗣父林道举林道炳长兄。在林森出生前已经去世,林道炳出于手足之情,将林森过继于他。二弟林为臻(?-1895)字长义。在福州电报局供职。三弟林为桢(?-1919)字长礼。四弟林为维字长智。五弟林国栋字长信。妻子郑氏(?-1893)光绪十七年(1891年)与林森成婚。早逝。嗣子林京(1907-1937)林森三弟林为桢之子,因林森无子而被过继为嗣。曾就读于齐鲁大学、辅仁大学(一说燕京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后在绥远省政府任英文秘书。于傅作义弃守太原撤退途中被害。 [27] [43]孙子林良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52](表格参考资料 [1] [28] [29] [30] [33])主要作品播报编辑林森在政务之余喜好书画,尤擅画松,书学颜柳,南京、苏州、上海及川、桂、黔等地多有其题字刻石。 [59]林森的言论文章,大多被收入《林子超遗集》和《青芝老人遗墨》中。 [24]后世纪念播报编辑墓葬林森墓林森墓位于重庆市歌乐山双河街山洞林园,在林森公馆右前方,为圆柱形土石墓冢。墓冢坐北向南,墓直径13.4米,高3.2米,占地面积976平方米,墓冢弧形转角左右各18级,四周有圆形石栏杆,高80厘米,宽30厘米。墓冢前有扇形墓碑,上有国民党党徽。正中楷体阳刻“国民政府故主席林森之墓”,系国民党元老居正题书,左书“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立”。墓碑宽2.86米,高3.68米,座长3.28米、宽0.7米、高0.79米,碑后墓志文系叶楚伧撰文、吴稚晖篆额、居正书丹 [2]。墓前为长方形石坝,长28.2米、宽22.65米,石坝前有中央回纹、云雷纹,左右各42级梯形踏道。整座墓青松环绕,常年有海内外游客前来瞻仰凭吊。 [8-9]地标遗迹林森纪念邮票在中国的福建、重庆、江苏、台湾等地有众多关于林森的纪念地标遗址:啸余庐: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青芝山,民国十二年(1923年)建。 [10]林森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详谦镇凤港村,坐北向南,单进,进大门为天井,左右厢房,主座面阔三间左右厢房,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两侧封火山墙。 [10]林森公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街道七星巷,民国十年(1921年)由闽侯尚干乡民集资兴建。 [10]林园:林园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的峡谷中,背倚青山,前临老成渝公路,后靠古庙新开寺,是抗战期间蒋介石和林森在重庆的官邸,因林森逝世葬于此,故称。 [11]子超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中轴线的最后部,最先为国民政府的主要办公楼,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落成后供林森使用。因林森号子超,故名子超楼。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后改为总统府办公楼,现为江苏省政协用房。 [12]林森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为纪念林森,而将他的家乡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1950年4月,林森县复名闽侯县。 [13]林森国民小学:在中国台湾,以“林森”命名的国民小学有嘉义市林森国民小学、台北市林森国民小学等。 [14]林森路和林森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庆市有一条林森路,是以林森的名字来命名的,1950年为纪念重庆解放而更名为“解放路”。 [15]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中华民国上海特别市政府将宁波路、泰山路、庐山路统合更名,分称林森东路、林森中路和林森西路,以纪念林森,到1950年才被更名为淮海路。 [16]在中国台湾,许多县市与乡镇都有“林森路”或“林森街”。经细察,除国府中央以外,台澎地区的三级行政区域内仍遍布“林森”街道之名。譬如:台北市有“林森南北路”;高雄市有“林森一路、二路、三路”;其他二十一个县市中仍保留林森街或林森路的亦有: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及嘉义市等。此外,县辖市及乡镇,以“林森”命名的街道则更为普遍,从北而南、由西而东、从本岛到外岛,诸如:板桥市、永和市、汐止镇、桃园市、中场市、竹东镇、苗栗市、头份镇、雾峰乡、彰化市、员林镇、虎尾镇、土库镇、六甲乡、凤山市、屏东市、宜兰市、罗东镇、花莲市、光复乡及澎湖的马公市等。 [17]影视形象播报编辑时间剧名饰演者剧照2011《建党伟业》吴宇森 [18]《建党伟业》中的林森(吴宇森饰)2011《辛亥革命》张志坚2015《百团大战》金鑫 [22]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林森在国府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知乎

林森在国府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中华民国(1912-1949)抗日战争中国国民党林森在国府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林森担任国府主席,他的话语权有多大(或者说权力的第几顺位)?他又曾经起到过什么作用或是做出过什么贡献?如何评价这个人物?关注者23被浏览44,867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6 个回答默认排序抗战史记​讲述最真实的中国近代史!​ 关注林森实际上只是蒋介石掩盖独裁,争夺党权的傀儡。中华民国政权由党权,军权,行政权三权组成,其中党权最大,军权次之,行政权最后。孙中山先生离世后,蒋介石牢牢抓住军权;党权则由胡汉民,汪精卫争夺,形成了三强鼎立局面。1927年北伐,1930年中原大战的胜利,使得蒋介石两次权利扩张掌控行政权,但其急于争夺党权。结果胡汉民,汪精卫两次合作,以反独裁为名联手地方实力派及国民党内反蒋势力;两次逼蒋下台。但胡汉民,汪精卫很快又陷分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胡汉民,汪精卫等逼蒋介石第二次下野;蒋实际仍掌握军政大权。但为了消除党内对其独裁的指挥,推林森接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国民党内德高望重,具体很高影响力,而且没有自己的势力,也没有派系;年龄还比蒋介石大近20岁。蒋一方面利用林森来掩盖其掌握行政权的事实,又利用其来牵制胡汪党权,而林森落得高位,自然乐意。1932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后;2月凭着上海抗战,再次提升了其在国民党内的威望。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以退为进,隐忍待时;先实现宁汉合流(与汪精卫合作),推汪掌握党权,孤立粤系胡汉民集团。汪精卫为向蒋表明忠诚,竟愚蠢的自断军事盟友张发奎,彻底被蒋介石控制。蒋继续拥护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表面只掌控军权,实际行政权仍属蒋介石。但在对日问题上,蒋,汪存在矛盾。汪精卫主张亲日政策,而蒋介石主张以战促和。1935年,汪精卫被刺;汪怀疑是蒋所为,蒋,汪决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汪曾一度支持抗战。但随着上海,南京等地沦陷,汪精卫转向全面投日。1938年,蒋介石趁抗战之机。设立总裁制,自任总裁,推汪为副。彻底收归党权,达到了三权并举,成为中华民族事实上的最高领袖。汪精卫投日。但蒋介石没有急于撕掉林森傀儡面具,而是坐等时机,顺手推舟;1943年林森病逝,国民党集体决议,推蒋介石接任。蒋成就中华民国最高领袖。发布于 2020-09-02 17:05​赞同 3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突击中士理想主义者​ 关注林森31年就当主席了,问题是31年前后,国府主席的权力是天差地别,这个人实际上是个民族主义者,搞政治实在不擅长,作为一个吉祥物,当主席当到死,你说他做过什么事情,总的来说三件事,一是追随孙中山,二是开了个西山会议,提议清党,三是号召抗日,其他的伐善可陈编辑于 2018-02-16 22:37​赞同 30​​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林森(林森)_百度百科

森)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林森本词条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搜索添加义项政治人物烈士话题人物教育人物企业人物体育人物文化人物虚拟人物医学人物娱乐人物其他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林森:民国版“汉献帝”的传奇一生 - 知乎

林森:民国版“汉献帝”的传奇一生 - 知乎首发于天国与晚清的读书笔记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林森:民国版“汉献帝”的传奇一生师葛儒家撰文/肖靖民国时期,有这么一位人物,因为是国民党元老,对政治斗争采取淡薄无为的超然态度,为蒋介石所用,推举为国民党政府主席一职,长达12年之久,他就是林森,堪称民国版“汉献帝”。林森,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1868年3月4日,他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尚干乡凤港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父亲林道举,母亲张氏。出生后,由父亲林道举做主,将他过继给叔父林道炳为嗣子。1870年,因为生计问题,养父林道炳带着林森迁居到福州仓前山土地庙街,开了一家皮革店,努力经营下,经济逐渐好转富裕起来,这使得林道炳有更多的资金来资助林森获取优良的教育。1884年,林森完成了培元学校和英华学校的学业。他能说一口熟练的英文,并对国外资本主义革命有了很深的了解,这让他心中的民主政治思想开始产生萌芽,促进了他日后投身于反清革命事业。在完成学业之后,他渡海去台湾寻找工作机会,最终通过自己杰出的才华,考进了台北电报局。1914年,受孙中山的派遣,林森前往美洲主持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工作,其重要任务之一为当时国内的反袁斗争筹集经费,林森工作十分出色,很快就筹集了大批款项,有力的支持了国内的革命斗争。林森不但工作能力出众,而且个人操守也极为廉洁高尚,虽然他曾一次就向东京国民党党部汇款120余万元,手握如此巨额的款项,但他个人生活却没有丝毫保障。他为国民党在美洲积极筹款是没有任何收入保障的,等于零工资为革命办事。日常的吃住都是靠革命同志支援,生活得十分困苦。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在工作之余教当地幼童中文,甚至卖些小饰品来维持生活。但由于工作十分不稳定,收入也渐渐难以为继。尽管如此,他却从来没动过经费分毫。孙中山得知林森在美洲的困难情况之后,马上从东京拨款三千给林森。孙中山去世之后,林森参加了国民党的“西山会议派”,成为了领袖之一,受到广州国民党中央的警告处分。蒋介石谋取国民革命果实,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为了表明自己是孙中山的嫡系正统,大力争取国民党党内元老在政府任职。林森作为元老之一,功勋显著,而且其高尚的人品使得其有很高的人望。成为蒋介石理所当然要争取的对象。他采用两广陈铭枢的建议,任命林森为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在经过“西山会议”的风波之后,对政治斗争心灰意冷,不再热心于党内的派系权利斗争,在政治场上保持“息事宁人”的无为姿态。在接受国民党政府主席任命之后,他对各派系势力都一视同仁,不表现出站队的姿态,极力保持国民党内林立的派系势力之平衡,避免各种政治斗争的风波矛盾。平时所做的都是一些接见外宾、慰问部署、出席仪式签字画押等形式方面的工作,对于实权人物操控权利从不妨碍。有一件小事情足以说明他在政治场上所采取的“无为策略”。汪精卫在出任行政院长之后,在宣布就任之后,竟然忘记去拜访国府主席林森,这对于一贯的官场礼仪而言,是很不体面的。过了三个月,汪精卫才想起此事,便派人通知林府,说次日上午访问云云。结果第二天上午赶到林府,发现林森已经外出回避,这让汪精卫感到十分惊讶。结果到了下午,林森亲自赶往行政院回拜,并说明上午是因为不敢承当的参拜大礼而刻意回避,弄得汪精卫哑然无语。之后,汪精卫在行政院的批文有拖延或者疏漏的情况,林森都会派自己文官长上门联系汪精卫,争取在私下解决,不至于公开闹矛盾。林森这种伏低做小的姿态,以及示弱息事宁人的做事策略。成功的避免了各种可能产生大矛盾的苗头,这让他在宦海风波中始终平稳无恙,成为党内矛盾斗争的缓冲剂、刹车,也让他成为了官场不倒翁,国民党内的政治吉祥物。 林森虽然在平日里表现出淡薄无为,不争权夺利的态度。但是在关键的大节大义上却从来没有丝毫退让妥协的表现。西安事变之后,以何应钦为首主战派坚决讨伐张杨,想置蒋介石的生命安全不顾。时任代理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的林森以大局为重,认为领袖不可以有任何闪失,坚决反对“主张派”的挑起内战的主张,呼吁“讨伐令不可下”。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脱险之后,下了飞机,绕开了别人与林森第一个握手,表示感激之情。抗战爆发之后,林森在党政军会议上坚决表示要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多次发表演讲与撰写文章,表达自己坚决抗日的决心。汪精卫叛国之后,成立伪政府,并在政府中也设立了一个国民党政府主席空缺欢迎林森前来就任。林森与之争锋相对,发表讲话要讨伐汪精卫,惩办卖国汉奸巨魁,将汪精卫等卖国贼开除国民党党籍。1943年,林森从国民政府下班返回宅邸,经过化龙桥,因为车速过快,避让迎面撞来的一辆小车时,撞在路灯柱上,林森被震受伤,下车后当下就感到不适。但之后仍然坚持工作,后来病情逐渐恶化,到8月1日病逝于官邸。国民政府为林森举办了隆重的国丧。 林森曾称自己有“三好”与“三不”,就是“好佛、好古玩、好客”,“不再娶、不治私产、不杀生吃素”。纵观林森的一生,可谓当之无愧。发布于 2021-06-11 15:20中国国民党蒋中正(介石)孙中山​赞同 15​​4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天国与晚清的读

林森 - 搜狗百科

搜狗百科林森(1868年-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子超,号长仁,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毕业于英华书院,曾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他曾参加反割让台湾斗争,领导九江起义,并促海军反正,派兵援鄂、皖,抗日战争爆发后,代表国民政府对日宣战。1943年8月1日,他因车祸在重庆逝世,葬于重庆歌乐山林园。网页微信知乎图片视频医疗汉语问问百科更多»登录帮助首页任务任务中心公益百科积分商城个人中心添加义项林森是一个多义词,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义项(共31个义项):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职工快报北方周末记者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福州市摄影协会副主席林森创作才子歌手黑龙江鸡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四平市原体委巡视员海南籍作家,诗人大庆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信访室主任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中国内地男演员电视剧《可惜不是你》角色电视剧《女王进行时》中的角色电视剧《杀不死》中的角色电视剧《剃刀边缘》中的角色金华市磐安县维新乡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口支援科副科长万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原副局长海门市政府国资监管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杭州市上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处级干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这!就是街舞第三季》选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业帮高中化学老师本溪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荷兰男子足球运动员电视剧《芳心荡漾》中的角色男导演电视剧《唐人街探案第二季》中的角色展开林森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同义词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林森(1868年-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子超,号长仁,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毕业于英华书院,曾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他曾参加反割让台湾斗争,领导九江起义,并促海军反正,派兵援鄂、皖,抗日战争爆发后,代表国民政府对日宣战。1943年8月1日,他因车祸在重庆逝世,葬于重庆歌乐山林园。中文名林森展开出生日期1868年展开逝世日期1943年8月1日展开职业中华民国政府主席展开民族汉族展开主要成就致力民主、领导抗战展开评价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展开信仰三民主义展开出生地福建省闽侯县尚干乡展开别名字子超、号长仁展开国籍中国展开性别男展开毕业院校英华书院展开政党中国国民党展开葬处重庆林园展开原名林天波展开展开参考资料:1. 中华民国历任总统(元首)-林森2. 民国国家元首林森词条标签:历史人物政治家福州民国元首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词条信息词条浏览:318577次最近更新:22.05.25编辑次数:27次创建者:◇╮小子,有突出贡献者:新手指引了解百科编辑规范用户体系商城兑换问题解答关于审核关于编辑关于创建常见问题意见反馈及投诉举报与质疑举报非法用户未通过申诉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邮件合作任务领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词条编辑词条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投诉登录企业推广免责声明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编辑帮助意见反馈及投诉© SOGOU.COM 京ICP备110018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苏州林森净化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林森净化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关于林森

产品中心

行业应用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13812723868

销售咨询热线(365天24小时)——

13812723868

售后服务热线

网站首页

关于林森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荣誉资质

服务客户

合作伙伴

林森净化创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品牌产品。主营产品有各类复合彩钢板,洁净门窗、过滤器、净化设备等。

历经耕耘,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3个分公司(湖北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四川分公司)、1个全资子公司(苏州斐森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1个海外贸易公司(上海涞麟净化技术有限公司)的国内知名洁净系统方案提供商。并致力于成为全球洁净系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公司不断完善体系资质建设、生产制造标准、设计服务能力,累积获得各类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现有客户遍布诸多行业,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电子半导体、食品、医疗、航天和科研实验室等等。

敬于客户、诚心相系、诚意为伴公司与众多施工建设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快速反应满足施工工期要求,高品质服务满足非标定制需求

产品中心

手工夹芯板

中空回风墙板

机制夹芯板

洁净门

洁净窗

过滤与净化设备

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洁净室、电子工业洁净室、新能源洁净室、食品洁净室、医药手术室、实验室等!

四周镀锌钢带及镀锌角件封边,填充石膏板为内芯层,经加热、加压、固化等工序制造而成...

两长边镀锌钢带封边,内部填充芯材,通过高速连续自动化成型机加温、加压复合、修编、开槽、下料而成型的新一代建筑装潢板材

采用镀锌钢板折弯、压合而成,三面采用自发泡胶条密封,底部采用自动升降式扫尘条密封...

采用四边丝印钢化玻璃;窗内置干燥剂且充惰性气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视窗与墙体齐平,安装灵活,外观美观等特点...

过滤与净化设备产品涵盖:BIBO袋进袋出过滤箱、雾淋室、风淋室、货淋室、FFU、传递窗、洁净工作台、A级层流罩、VHP过氧化氢传递舱、高效送风口、负压称量室、洁净运转小车,初效、中效,高效和超高效过滤器产品等等。

行业应用

生物制药

电子半导体

医药器械

食品行业

实验室

国际应用

我们希望用专业的服务,卓著的产品,高效的团队,为您提供优质,节能,低碳,高品质的洁净空间。

我们希望用专业的服务,卓著的产品,高效的团队,为您提供优质,节能,低碳,高品质的洁净空间。

我们希望用专业的服务,卓著的产品,高效的团队,为您提供优质,节能,低碳,高品质的洁净空间。

我们希望用专业的服务,卓著的产品,高效的团队,为您提供优质,节能,低碳,高品质的洁净空间。

我们希望用专业的服务,卓著的产品,高效的团队,为您提供优质,节能,低碳,高品质的洁净空间。

我们希望用专业的服务,卓著的产品,高效的团队,为您提供优质,节能,低碳,高品质的洁净空间。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应用

点击查看林森净化最新资讯

点击了解洁净行业相关动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招贤纳士

了解林森净化最新产品动态、业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请您留言告诉我们。

林森净化期待各位有志之士的加入!

手工夹芯板

Manual sandwich panel

手工夹芯板

Manual sandwich panel

中空回风墙板

Hollow return air wall panel

中空回风墙板

Hollow return air wall panel

机制夹芯板

Machine made sandwich panel

机制夹芯板

Machine made sandwich panel

洁净门

Clean door

洁净门

Clean door

洁净窗

Clean window

洁净窗

Clean window

过滤与净化设备

Filtration and purification

过滤与净化设备

Filtration and purification

手工夹芯板

Manual sandwich panel

中空回风墙板

Hollow return air wall panel

机制夹芯板

Machine made sandwich panel

洁净门

Clean door

洁净窗

Clean window

过滤与净化设备

Filtration and purification

新闻资讯

Learn more

应用案例

全面拓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了解更多

生物制药

电子半导体

医药器械

食品行业

实验室

国际应用

关于我们

诚信立林森 品质赢天下

林森净化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拥有1800多名员工,并在湖北、天津和四川设分公司,另外集团下设苏州林森净化板业有限公司、林森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苏州斐森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融森净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涞麟国际事业部。经营范围包括洁净室围护系统:手工夹芯板、中空回风墙板、机制夹芯板、洁净门、洁净窗,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洁净室、电子工业洁净室、新能源洁净室、食品洁净室、医药手术室、实验室等。空气过滤与洁净室设备:初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净化设备、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4个

制造中心

2个

设计中心

1个

外海贸易中心

查看更多

招贤纳仕

热爱科技 品质至上 坚毅不拔

所有林森的员工都有着共同努力的目标,并在压力之中学习成长,勇于接受挑战。藉由全公司上下努力不懈完成使命,努力让达到客户的满意!

更多方案

联系我们

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向

市场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公司不断与时俱进,持续建设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净化企业。

更多方案

PLEASE LEAVE YOUR CONTACT

如有需求可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

立即留言

官网微信平台

移动端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于林森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战略伙伴

产品中心

手工夹芯板

中空回风墙板

机制夹芯板

洁净门

洁净窗

过滤与净化设备

应用领域

生物制药

电子半导体

医药器械

食品行业

实验室

国际应用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应用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招贤纳仕

13812723868

电话:13812723868

邮箱:32618431@qq.com

地址:吴江区汾湖开发区金周路2468号

友情链接

斐森尔(空气过滤与净化设备)

苏州融森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涞麟净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2021 苏州林森净化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4583号

我要留言我要留言

林森(中國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_百度百科

林森(中國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_百度百科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林森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57個義項)

▪中國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

▪四平市原體委巡視員

▪中國建設銀行北京西四環支行大堂經理

▪金華市磐安縣維新鄉委員會委員、副書記

▪遼寧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紀委監委駐省自然資...

▪瑞安市市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

▪大慶市委組織部幹部監督科科長

▪海軍160艦烈士

▪福州市攝影協會副主席

▪海南籍作家、詩人

▪雞西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黨組書記、主任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

▪中國策劃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內地男演員

▪荷蘭足球運動員

▪巧家縣國土局科員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副教授

▪中國吉林籍藝術家

▪作業幫高中化學老師

▪《這!就是街舞第三季》選手

▪五洲交通董事

▪天津市勞動模範

▪湖南省邵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

▪海南省文昌市原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黨組成員、原...

▪安徽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黨總支委員、副院長

▪寧德市福安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代主任

▪電視劇《剃刀邊緣》中的角色

▪四川省隆昌市石碾鎮黨委書記

▪經開區分局刑事偵查大隊三級警長

▪金華市磐安縣磐普產業園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茂名市化州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操軍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南通市海門區財政局領導班子成員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公司職工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引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

▪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財政局副局長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

▪電視劇《殺不死》中的角色

▪基金經理

▪康德萊醫械公司執行董事

▪中國青年導演

▪商丘市公安局梁園分局刑事偵查大隊原一級警長

▪南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試用期一年)

▪電視劇《芳心蕩漾》中的角色

▪電視劇《任長霞》中的角色

▪電視劇《青春鬥》中角色

▪浙江省舟山市政務服務辦公室黨組成員、市公共資源...

▪南平市浦城縣發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長

▪電影導演

▪電影《幽靈狙擊手》中的角色

▪電視劇《可惜不是你》中的角色

▪河南仲景國醫醫學研究院副院長

▪山東省乳山市行政審批現場勘驗中心負責人

▪浙江省温州市龍灣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温州高新技...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四川省綿竹市水利局總工程師

全部展開

收起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林森/1046

複製

複製成功

林森

(中國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

鎖定

林森(1868年2月11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長仁,號子超

[1] 

,晚年自號青芝老人,別署百洞山人、嘯餘廬主人、鳳港漁翁、虎洞老樵,福建閩縣(今福建閩侯)人,中國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

[6] 

[47]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1931年-1943年)。

[2] 

林森早年曾入英華學堂學習,後參加反割台鬥爭,並加入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率會加盟。1909年任職九江海關時,聯絡新軍,多方從事反清革命活動。辛亥革命爆發,領導九江起義,任九江軍政府民政長,並促成海軍起義。1912年當選為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議長,後因反對政府北遷而辭職。二次革命失敗後在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又赴美國籌募討袁資金。1917年隨孫中山赴廣州發動護法運動,任大元帥府外交部長。1924年當選國民黨一屆中央執行委員,但不贊成三大政策。1925年與鄒魯等在北京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是西山會議派要員。1927年後歷任南京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立法院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等職。1931年接替因九一八事變下野的蔣介石,出任國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國民政府遷居重慶。

[20] 

1941年代表國民政府對日本宣戰。1943年因車禍逝世,享年75歲。以國葬之禮被葬於重慶歌樂山林園。

[2] 

[49] 

林森是辛亥革命元勳,中華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

[51] 

。晚年在國民政府連續擔任主席長達十二年,固守節概、獨善其身,有正人君子之譽。

[21] 

其遺著多被收入《林子超遺集》《青芝老人遺墨》中。

[24] 

(概述圖參考來源

[61] 

全    名

林森

別    名

林天波

林子超

長仁

[1] 

子超、青芝老人、百洞山人、嘯餘廬主人、鳳港漁翁、虎洞老樵

[1] 

所處時代

中華民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閩縣(今為閩侯縣)

出生日期

1868年2月11日(同治七年正月十八日)

逝世日期

1943年8月1日(民國三十二年8月1日19時4分)

安葬地

重慶歌樂山林園

主要成就

參與辛亥革命、護法運動,支持抗戰

長期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成為國家元首

[20] 

主要作品

《林子超遺集》

《青芝老人遺墨》

所屬黨派

中國國民黨

目錄

1

人物生平

求學時期

反清抗日

辛亥元勳

奔走革命

大革命時期

就任主席

領導抗戰

不幸離世

2

主要影響

3

歷史評價

4

軼事典故

個人嘉言

思慕原配

祁東唱和

痛失嗣子

平民元首

5

人際關係

6

主要作品

7

後世紀念

墓葬

地標遺蹟

8

影視形象

林森人物生平

林森求學時期

清同治七年正月十八日(1868年2月11日)

[1] 

,林森出生於福建閩侯縣鳳港村的一個商人家庭。

[24] 

同治九年(1870年),三歲的林森隨父林道炳移居福州倉山土地廟街(今倉山區麥園路),六歲開始讀《三字經》《幼學瓊林》等蒙學經書。光緒三年(1877年),進入美國教會辦的培元學堂學習。

[26] 

光緒六年(1880年),清兵屠殺尚幹鄉人林北等十八人,這使少年林森逐漸產生對清王朝統治的痛恨之情。

[26] 

光緒六年十二月(1881年1月),畢業於培元學堂。同年進入鶴齡英華書院(今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習。在校期間曾被推為書院學生自治會會長。後因不滿學校當局強迫學生信仰宗教,曾向該院主理建議有關改進校政的三要點。主理不但不予採納,反而認為他無理要求違反院規,暗中勒令其退學(一説是憤恨鶴齡英華書院外國老師對中國學生的侮辱,主動離校)。總之,林森在英華書院未能畢業,遂於光緒九年(1883年)考取台灣西學堂,赴台讀書。

[26] 

光緒十六年(1890年),林森畢業於台灣西學堂,又考進當年新設立的台灣電報學堂。光緒十七年(1891年),於電報學堂學習、訓練一年後被分派到台北電報局工作。年初,回福州省親並與鄭氏結婚,僅過三天,又往台灣電報局任職。光緒十九年(1893年),因鄭氏病重,回福州探親。同年,鄭氏病故,林森誓不再娶。

[26] 

林森反清抗日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台灣在《馬關條約》中被割讓給日本。林森得知後,積極投身於反割台鬥爭。他與電報局同事、學堂學生積極編組義師,進行軍事訓練;還與同學陳治安等人以科學方法制造地雷,組成地雷隊,投入黑旗軍劉永福部將彭桂森麾下。曾在彰化八卦山與日軍戰鬥,給日軍以大量的殺傷,堅持了三個月(參見詞條乙未戰爭)。後因腹背受敵,全軍覆沒,陳治安等壯烈犧牲,林森脱身返歸大陸,繼續在福州進行反清革命活動,並曾從事多項職業作為革命行動的掩護。同時,他還在福建四處奔波,聯絡有志之士開展救亡活動。

[28]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春,積極從事革命活動的林森被列為“亂黨”。為避免被捕的危險,他再次前往台灣。在台北時,林森寄居在大稻埕朋友張少湘的家,與各地抗日誌士互相聯絡,策劃光復台灣之事。在此期間,林森加入了興中會。由於日警偵查甚嚴,林森考取台南法院嘉義支部任通譯為掩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由於他既懂閩南語,又懂英語和日語,因此當被捕的志士仁人受審訊時,他多避重就輕傳譯。

[28]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春,奉孫中山的命令,回福建從事革命活動,但缺乏路費,難以成行。在友人林志圖幫助下,才得以成行。返閩後,奉孫中山之命與林雨時一起組建興中會福建分會。但由於基礎薄弱,成立興中會分會尚非一時可成。由是,林森與林雨時分別應聘閩縣、侯官兩地高小學堂執教,以此為掩護,進行革命宣傳及人才培養等工作。

[28]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林森前往上海電報局工作,並繼續從事革命活動,次年(1902年)考入上海江海關工作。同年,與林述慶等籌建旅滬福建學生會。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旅滬福建學生會成立,林森被選為主席。不久,學生會同閩籍留日進步學生林文、方聲洞等建立了聯繫,並在福州設立了學生分會。

[24] 

[28] 

光緒三十年(1904年)初,經過長期充分調查研究,託名“福建人著”,編成《閩警》一書(林森口述,蔡人奇筆記),以揭露滿清政府之腐敗、日本侵略中國之野心,以及喚起人民救亡圖存的意志。

[28]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同盟會成立,林森率全體學生會會員加入。

[24] 

[28]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秋,自上海回到福建考察地方政治。不久後回滬。

[28] 

林森辛亥元勳

準備起義宣統元年(1909年)夏,被調往九江海關工作,在廬山牯嶺結識吳鐵城。隨後,他秘密組織中國同盟會九江支會並出任“支會主盟人”,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同時在九江繁華地帶公開設置“潯陽閲書報社”,自任社長。林森常以自己薪俸用以閲書報社經費,進行革命宣傳,推行天足、禁煙、清潔衞生等社會改革工作。

[30] 

此外,林森在九江積極籠絡新軍軍官,與蔣君羊、蔡公時等江西革命志士保持密切聯繫,以圖大舉。又以創辦商團保護商民的名義,成立了軍事訓練班,拉攏五十三標的新軍軍官多人做教練,並藉此和新軍往來。林森親自參加訓練班,受軍事教育六個月。軍訓結束後,便開始辦商團。

[30] 

宣統三年(1911年)春,在廣州起義前,林森與林文密商參加起義之事。後在回閩奔祖父之喪時,説動福建清軍第十鎮二十協協統許崇智轉到革命陣營,並囑他要緊拖住第十鎮統制孫道仁,為後來半年後光復福建奠定了基礎。同時,他與上海的陳子範、湖北的詹大悲建立聯繫,以圖大舉。

[24] 

[30] 

九江舉義主詞條:九江起義、海軍起義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消息傳到九江後,林森將快報貼到潯陽閲書報社門口,向羣眾宣傳武昌起義勝利的意義。當時江西巡撫馮如驥奉命派兵前往武昌增援,官兵路經九江潯陽閲書報社門口時駐足觀看,林森趁機安排人熱情招待,告訴他們武昌革命軍是漢人打異族人,官兵聽後軍心動搖,不願登船前往武昌。10月22日,他加緊策動清軍駐九江五十三標標統馬毓寶發動九江起義。10月23日(農曆九月初二),九江起義爆發,一舉成功,宣佈獨立。隨後成立九江軍政府,林森被舉為副民政長。九江起義佈置周密,未傷一人,城市秩序井然,深得人民歡迎。九江租界西人認為“此次九江佈置皆系林君(林森)籌劃,由先得關員及西人贊助,故着手較易”。

[30] 

11月6日,林森被推舉為江西出席臨時參議院代表。他派林知淵前往鎮江督促林述慶舉義;福建學生會會員林之夏也奔走於南京、鎮江、上海之間,策劃革命,促其舊部林述慶及時響應。7日,林述慶率領鎮江新軍發動起義。

[30] 

11月8日,駐泊鎮江的海軍“楚觀”“楚同”“楚謙”等12艘軍艦接受林述慶勸告響應革命。11日,黃鐘瑛率清海軍艦隊抵達九江,準備歸附革命軍。但事先艦隊與九江方面“未有密約,易生猜貳”。為促成這支海軍與革命軍的聯合,林森、吳鐵城當天就登艦拜訪,進行溝通聯絡工作,促成“海琛”“海容”“海籌”三大艦以及“江貞”“飛鷹”等艦起義,大大減輕了武昌的壓力。

[30] 

隨後又與起義海軍共同商定了統一江西和援鄂、援皖等決策。

[24] 

11月中旬,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先後在滬、漢、寧開會,林森作為江西代表,曾參加上海、南京會議,同其他代表一起制定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並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24] 

林森奔走革命

南京臨時政府及北京政府初期

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議長林森

[57]

民國元年(1912年)1月28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成立,林森作為福建省的議員參會。29日,林森當選為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參議院議長。2月上旬開始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工作。2月5日,林森主持參議院會議,修正通過孫中山提議關於“清室優待條件”,堅持原則,不向袁世凱妥協。2月15日,孫中山諮請參議院複議臨時政府地點。經激烈爭論,林森再三説服,參議院以19票對7票決定臨時政府仍然設在南京。但袁世凱不願到南京就職。16日,林森提請辭職,未獲準。

[30] 

孫中山解職大總統後,由袁世凱繼任,臨時參議院全體成員前往北京辦公。4月29日,參議院在北京舉行開院禮。袁世凱率領國務員蒞會,“佩劍登場,趾高氣揚”,遭林森阻止,要求其“解除佩劍,以崇法治”。袁世凱只得聽從。在開院禮上,林森致辭希望大總統及執政諸君以民國前途為重。但開會時出現了新舊議員衝突的混亂局面,致使林森難以主持會議。30日,他再次提出辭職,得到批准。

[30] 

同年春夏間,辭職後的林森回到福建,按照孫中山的指示組織國民黨福建支部。

[30] 

二次革命時期民國二年(1913年)3月,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刺殺(參見詞條宋教仁案)。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在北京開幕。林森作為福建省選出的參議員參加大會,並在25日膺選參議院全院委員會委員長。29日,與馬君武等人發表《通告》,揭露袁世凱“善後大借款”的陰謀。5月5日,和參眾兩院議員發表通電,對政府違法大借款簽約不予承認。7月,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少數國民黨議員南下參加起義,包括林森在內的多數人仍留在國會中。9月,由於不能容忍袁世凱專權,他離京返回福州。

[24] 

[30] 

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撤銷國民黨黨員的國會議員資格。林森也在被撤銷之列。12月,在處理好家鄉的事務後,林森取得出國護照,經上海前往日本東京拜見孫中山。填寫誓約加入中華革命黨。隨後奉孫中山之命赴美洲,開展籌餉和黨務活動。

[24] 

[30] 

赴美洲進行革命活動

林森在三藩發給關裕的國民黨黨員證和申請入黨黨費的收據

[58]

民國三年(1914年)2月,林森被推為國民黨美洲支部副支部長。3月,被推舉為民國維持會會長。5月,到達美洲大陸進行活動。在工作之餘,十分關注華僑的中國文化教育,曾經親自擔任華僑子弟小學的中文教師。冬,當選美洲國民黨支部長。年底,前往古巴募捐籌款,逗留三個月,成效可觀。

[31] 

民國四年(1915年)3月,前往加拿大、美國紐約開展工作。5月,至紐約與馮自由晤面,促其剋日東渡與孫中山共謀國是。7月,被選為美洲三藩市(即舊金山)民國維持會會長。

[31] 

民國五年(1916年)7月13日,從舊金山起程回國。在林森任職美洲的三年間,總支部在阻止袁世凱借款、召開全美國民黨懇親大會,特別是在籌款方面,成績顯著,被孫中山譽為“領袖支部”。7月底,到上海拜見孫中山。8月初,去北京向剛恢復的國會報到。9月,與張繼、居正等商組成立“憲政俱樂部”,與研究系的“憲法研究會”相抗衡。12月,“憲政俱樂部”分裂成四派,林森與謝持、居正、馬君武等組成“丙辰俱樂部”,積極貫徹孫中山的主張,被稱為“擁孫派”。

[32] 

護法運動時期民國六年(1917年)6月,大總統黎元洪為安徽督軍張勳等所迫,再次解散國會。孫中山率海軍南下廣東,開始“護法運動”。林森和其他一些國會議員響應孫中山號召,聚集廣州。

[24] 

8月25日,廣州國會開幕,林森參加大會,討論組織政府的問題。隨後,護法軍政府成立,林森於10月19日當選非常國會參議院議長。11月,為支持護法大業,他前往日本,聯絡僑領楊壽彭,向日本洽購飛機等軍械。一年多後,這批飛機運抵廣東,奠定了護法空軍發展的基礎。12月,前往南亞菲律賓等地向華僑募集捐款,以支持護法運動。

[32] 

民國七年(1918年)春,林森從南洋回國。4月2日,被孫中山特命署理軍政府外交總長。4月底,奉孫中山之命前往上海,聯絡議員南下,以召集足夠人數在廣州召開正式國會。5月4日,國會非常會議開會,由於議長吳景濂等被桂系軍閥拉攏,會議決定將大元帥制改為政務總裁合議制,以排斥孫中山。5月7日,林森在上海得知消息,聯合在滬的二十七名議員通電挽留孫中山,要求非常國會延期改組。但國會對其意見置之不理。6月,林森回到廣東,在國會中盡力調和各方關係,以貫徹孫中山的護法主張。10月18日,廣州國會以壓倒多數選舉林森為參議院議長兼憲法會議議長。於是“擁孫派”在國會中的力量得到加強。

[32] 

民國八年(1919年)1月,林森發起籌建黃花崗烈士墓活動(墓至1924年建成)。2月,編撰《碧血黃花集》,併為之作序,以緬懷烈士的革命精神。3月2日,當選國民外交後援會會長。

[32] 

“五四運動”爆發後,林森推動廣東國民外交後援會組織有11萬人參加的國民大會,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後與參眾兩院同僚共同要求迅速釋放在“五四事件”中被逮捕的學生,主張嚴懲賣國賊,聲援學生的愛國行動。在關於南北和議的態度上,他反對對和議再行讓步。

[33] 

第二次護法運動時期

民國初期的林森

[19]

民國九年(1920年)春,桂系軍閥為了謀求同北洋軍閥政府妥協,停發國會維持費,大部分議員離粵。4月,林森離粵赴滬。在赴滬途中,他寫信給海外友人,談到廣州情況,談到如今武人違法,南北皆然,桂系壓迫國會更毒於袁氏(袁世凱),表現了對桂系的極端憤懣。11月,陳炯明率粵軍回粵,孫中山再至廣州重整軍政府。

[24] 

[34] 

民國十年(1921年)1月12日,國會覆在廣州開非常會議,林森任非常國會議長。會議討論組織軍政府及選舉總統問題,林森主張廢除職責不明的軍政府,贊成孫中山提出設立正式政府的意見,提議選舉孫中山為非常時期大總統。孫中山於5月5日就職,林代表國會授印並致詞。10月,孫中山開始計議北伐,林森為此致書海外籌款。11月,孫中山誓師準備北伐,林森留守廣州,代行大總統職權。

[24] 

[34] 

在兩次護法運動時期,林森在孫中山左右“入贊樞機,出主壇坫,聲光炳發,舉措咸宜”

[35] 

,深受孫中山信賴。

[34] 

短暫治閩民國十一年(1922年)6月,粵系將領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被迫停止北伐,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廣州非常國會也隨之消亡。10月,許崇智回師入閩。10月31日,福州召開福建各界公民大會,林森被推舉為福建省省長。

[24] 

[34] 

11月中旬,林森發佈了五條施政方針:“(一)籌設自治機關;(二)公開財政;(三)免除苛捐;(四)整頓金融機關;(五)維護教育事業。”他不建省長公館,廉潔奉公,勤勉施政;廣招人才,勵精圖治。常帶省長公署警衞隊隊長林叔向等輕車簡從,深入民間,瞭解民情。

[34] 

林森大革命時期

主詞條: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民國十二年(1923年)2月2日,許崇智離閩回粵,林森在福建失去軍事力量的支持。閩軍司令王永泉趁機慫恿福州“公民團”掀起“倒林擁薩”風潮,推舉薩鎮冰為省長。迫於多方壓力,林森在2月25日自行辭去省長職務。隨後,他到連江青芝山休整,併購地託人修築“嘯餘廬”,作為退身之所。3月,孫中山在廣州建成中華民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7月21日,孫中山任命林森為大本營建設部部長。10月10日,孫中山指派林森等組織國民黨黨務討論會,由林森擔任正主席。這個研討會“實啓國民黨改革之先聲”。25日,擔任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蘇聯駐廣東革命政府代表米哈伊爾·馬爾科維奇·鮑羅廷為顧問,全面負責國民黨改組事宜。着手起草黨綱章程,辦理各地分部登記,準備召開全國代表大會。

[36] 

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林森與胡漢民、汪精衞、謝持、李大釗組成大會主席團。在會議期間,林森共六次擔任大會主席。30日,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2月6日,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增設海外部,由林森擔任海外部部長。雖然參加了國民黨改組事宜,但林森卻反對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3月1日,劉成禺、馮自由等在林森寓所召集五十多人蔘加反共秘密會議,決定警告李大釗等共產黨分子。6月12日,兼理治河督辦。他認真履行職責,致力於整治西江、東江和疏浚珠江的工作,為民造福,成效可觀。12月5日,孫中山肝病爆發,於月底調胡漢民赴京任秘書長,以林森“代行帥權”。

[36] 

民國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隨後,林森參與了孫中山的一系列喪葬事宜,並在南京紫金山開始籌建中山陵。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林森為委員及常委。

[36] 

11月國民黨右派謝持、鄒魯等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召開國民黨四中一屆全會,即“西山會議”,通過了“取消共產黨員加入本黨者黨籍案”“俄人包爾丁(鮑羅廷)顧問解僱案”“中央委員會暫移上海案”等決議。參加這次會議者被稱為“西山會議派”。林森是這次會議的“領銜召集人”之一,並多次擔任會議主席,又被推舉為“西山會議派”的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部長。

[24] 

[37]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西山會議派”的一些成員受到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處分,其中林森受到警告處分。但他們不承認廣州大會,同年3月仍繼續在上海召開非法的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林森作為主席團成員,再次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24] 

但在會議期間多在廬山和家鄉休養,並未到任“西山會議派”授予的海外部部長職務。

[37] 

林森就任主席

民國十六年(1927年),蔣介石、汪精衞相繼背叛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致使大革命失敗。期間,隱居在福建山間的林森保持沉默,只在4月回南京,主持中山陵的建設。6月,他與“西山會議派”的其他成員被恢復了此前遭開除的黨籍。9月15日,寧漢合流,寧、漢、滬三方代表在南京成立了特別委員會,代行中央執監委員會職權。滬方推林森等參加特委會,但林森此時在家鄉主持修訂《陶江林氏族譜》,身體也欠佳,故沒有參加特委會的活動。17日,林森被選為國民政府委員。但由於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加劇,到11月底特委會無形解體。

[24] 

同年冬,林森從福州回到南京,致力中山陵建設。

[37] 

特委會成立前,蔣介石本已下野,民國十七年(1928年)初重新上台。1月3日,國民政府委員會議議決將加推蔣介石、孫科、林森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但林森仍然關注着中山陵的建設。2月2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改組國民政府,林森出席會議。9月27日,被加推為中央政治會議委員。10月8日,國民政府宣佈實行五院制,蔣介石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任立法院副院長、國民政府委員。

[24] 

他曾研究提交《民商統一法典的提案》,認為“統一民商二法,已成為現代立法之趨勢矣”。月底,他提出籌備奉安和迎櫬南下的詳盡方案。11月,與鄭洪年、吳鐵城等馳赴北平(北京),準備迎櫬南下。

[38] 

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22日,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3月,國民黨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林森於27日的第一輪選舉中以第四位的高票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後由監察委員會推選為常務監察委員。6月孫中山遺體移葬南京,他作為迎櫬專使之一,還是公祭活動的主祭者。

[24] 

奉安大典結束後,林森擔任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繼續進行中山陵第三期工程的建設。

[38] 

林森為毛邦初母親張太夫人安葬題詞

[56]

民國十九年(1930年)1月6日,與蔣介石等11人任黨史編撰委員會委員。4月下旬,任第五屆全運會籌備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主持會務。11月24日,與蔣介石等十四名委員起草召集國民會議方案。

[38] 

民國二十年(1931年)2月下旬,胡漢民因同蔣介石發生矛盾被扣。3月,國民黨中常會決定由林森任立法院院長。事前他已出國赴菲、澳、美、英、德、法諸國慰問僑胞並視察黨務,於是院長職務由邵元衝暫代。4月,鄧澤如等四監委彈劾蔣介石,尚在國外的林森掛名四監委之內。

[24] 

5月25日,林森列名在唐紹儀等二十二人要求蔣介石在“48小時之內,即行引退”的聯署通電中。28日,反蔣派在廣州組成“非常會議”,形成“寧粵對立”局面。由於林森和粵方几個要人關係較密,粵方曾把他的名字列在裏面。6月2日,因掛名通電彈劾蔣介石,林森被南京國民黨中央開除黨籍,並下令通緝。6月14日,林森仍被國民黨三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大會選為立法院院長。10月中旬,林森回國,與陳銘樞居中斡旋,促成寧粵雙方在上海正式召開和平會議。11月9至11日,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在南京召開臨時全體會議,決定召開“四大”事宜,林森被推舉為“四大”大會主席團成員。

[39] 

“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採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國人民的堅決反對,粵方乘機倒蔣。民國二十年(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被迫第二次下野,林森被推為代理國民政府主席。17日,國民黨第四屆中央監察委員推定林森等為臨時常務委員。22日,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在南京開幕,林森擔任會議主席。25日,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通過修正《國民政府組織法》,確定國民政府主席為國家元首,不負實際政治責任。28日,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第四次大會選舉林森為國民政府主席。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元旦,林森宣誓就職國民政府主席。

[24] 

[39] 

林森領導抗戰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就在林森任主席不久後,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隨後,國民政府決定暫遷至洛陽。3月,蔣介石東山再起,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掌握國民黨統治的黨政軍實權。林森本來就不具有實際職權,此後更形同虛設。同月,林森等強烈抗議日本承認偽滿洲國,否認叛亂機構,併發布逮捕溥儀的命令。4月7日至11日,主持召開國難會議。

[24] 

[40]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12日,當選中山文化教育館理事。

[41] 

5月,“塘沽協定”達成,國民政府遷回南京。

[24] 

10月,被推聘為第五屆全國運動大會名譽會長。

[42]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25日,國民黨四屆四中全會閉幕,林森連任主席。12月10日至14日,國民黨四屆五中全會召開,負責憲法草案的審查工作。

[42] 

林森(3張)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被推聘為第六屆全國運動大會名譽會長。11月12日,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林森擔任會議主席並致開幕詞。22日,再次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12月7日,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閉幕,決定林森連任國民政府主席。

[43]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1月3日,在上海對記者説;“保家始能保國,保國始能保家。”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並發表通電,闡述發動事變的緣由,提出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八項主張。12月13日,林森出席在中央黨部召開的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政治會議的聯席會議,在談到對西安張學良、楊虎城要不要出兵討伐時,明確表示“討伐令不可下”,極力主張和平解決。

[44] 

西安事變後,輿論氛圍幾乎是一邊倒的:報紙眾口一詞地嚴厲譴責張、楊,許多地方實力派也致電中央主張討伐張學良,甚至蘇聯《真理報》也發表文章譴責張學良是叛逆,為日本所利用。而林森在公開講話中還能夠從對外自衞的國力及其國際聲譽受損失的角度談張學良行為危害性,並肯定東北軍“有志雪恥,本合乎人情天理”,還認為西安事變的出發點是“愛國”的。這在當時幾乎是一致譴責的輿論氛圍下,實屬罕見。

[44] 

12月23日,出席在中央黨部召開的第三十次中央常會(臨時會)及第三十一次中央政治會議,被推為代理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

[44] 

25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六項主張。當蔣介石回到南京時,一下飛機就忍着腰痛向前來迎接的林森鞠躬致謝。

[53] 

南京總統府油畫《國府西遷》中的林森(最前者)

[25]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月4日、2月18日,林森以主席名義連下赦免令、復權令,但蔣介石實際上並未執行,反而長期幽禁張學良。2月11日,林森七十誕辰,“各方祝壽電報如雪片飛來”。

[45] 

4月1日至23日,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召開,林森為名譽會長。

[46] 

7月7日,日本侵略者製造“七七事變”,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林森號召“全民奮起,全力抵抗……保衞國家之獨立,維護民族生存”。10月,國民政府西遷重慶。11月,林森入川,受到十餘萬民眾熱烈歡迎。不久,北平、南京相繼成立偽政權,林森發表嚴正聲明,併發布明令通緝漢奸頭目。

[47]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林森赴武漢主持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抗戰救國綱領》,議決召開國民參政會等。7月,國民參政會召開,林森為之致詞,希望全國團結抗日,指出“多難興邦”,“吾人既以此身許國家民族,自當冒萬難以達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之志願”;並手書“抗戰必勝”來激勵全國軍民。12月,汪精衞叛逃投敵,他力主開除汪精衞黨籍,並明令通緝。

[47] 

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中國國家元首名義向德、意、日三國宣戰,並於此後致力於廢除中國和美國、英國等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47] 

林森不幸離世

林森晚年(3張)

林森連任主席長達十二年,安於“典守印信”“垂拱而治”。因其人固守節概、獨善其身,故在當時有正人君子之譽。

[21] 

他雖至高齡,公務從不少怠。

[47]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月,經過不懈努力,中美、中英新約簽署,林森不勝欣喜,特邀宋慶齡、于右任等國民黨元老合影。5月10日,在回官邸途中,途經化龍橋,司機駛車過快,突觸電燈柱,車身震動而感到身體不適。5月12日,準備去接受挪威大使遞交的國書,在車上暈厥,發生腦溢血,半身不遂(一説在途中與一輛美國卡車相撞而受傷中風

[47] 

[54-55] 

)。6月下旬(一説5月底),病情略有好轉,神志清楚,即由國民政府遷回林園官邸繼續休養

[54] 

[48] 

林森受傷後,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英王喬治六世等特發來電報表示慰問,美國大使、蘇聯大使等外國使節也前往探視林森的病況。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亦對林森的病情表示了慰問,並特意委託周恩來為代表前往林園官邸探視。周恩來前往探視後,發現林森所住的雙河橋官邸靠近新建成的成渝公路,林森躺在病榻上就能聽見不遠處汽車的轟鳴聲。為此,周恩來特向重慶當局建議,將這條路進行改道,以確保林森能安靜地休息。很快,當局責成有關施工單位,將成渝公路進行了改道。

[54] 

此後,林森病情一直不太穩定。

[54] 

到7月份,林森留下遺囑:餘忝任國民政府主席,十有二年。國難空前,時深儆惕。自中央奮起圖存,決策抗敵,委員長領導全黨同志,全國人民,統帥忠勇將士,同心禦侮,效命前驅,卒使寇氛漸戢,正誼昭宣,國際同情,日增平等,新約於焉締結,益見得道多助,有志竟成。曩隨國父之後,服膺主義,致力革命,原期於國於民,有以自效。現值抗戰建國,同時邁進;而餘以精力就衰,未能導揚盛治,目睹中興,曷勝遺憾!所望同志、同胞盡皆曉然於暴力之終應失敗,公理之決不消亡;精誠團結,淬厲奮發,一致祖述國父之遺教,服從總裁之命令,各為國家民族盡其責任,於以驅除殘寇,再造中華,庶幾世界和平有所保障,人類幸福得免摧殘,躋世運於大同,奠邦基於永固。其共勉之。林森。

[48] 

7月21日,病情又加重。8月1日19時04分,林森在林園官邸與世長辭,終年75歲。彌留時,在渝中央委員各院長在側,林森鄭重囑託蔣介石等人“一定要光復台灣”。同日夜,國民黨中央常會就連夜舉行臨時會議,決定成立林森治喪委員會。

[48] 

林森逝世後,重慶的《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主要報紙,都刊載了國民政府文官處發佈的林森患病經過的公告及逝世的消息。中共解放區的報紙也迅速報道了林森逝世的消息。

[54] 

國民政府通知五院及各部,各省市政府,並昭告國民周知;外交部通知各國駐華使領館,並轉知駐在國政府,並昭告僑胞。8月1日起,所有黨政軍機關停止娛樂活動一個月。全國各機關下半旗致哀一個月,民間下半旗三天。中央廣播電台則反覆播放林森在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元旦發表的堅持抗戰到底演説的廣播講話錄音。

[54] 

大殮的靈堂設在林森的雙河橋林園主席官邸。8月2日為公祭日。黨政軍官員首先進行了公祭。重慶全市停止交通三分鐘,民眾肅立,鳴禮炮101響。上午,國民政府各要員蒞臨恭祭。下午,移靈至大禮堂之後,開始大殮,“靈柩上覆國旗,用示國喪,藉彰主席一生奔走革命,盡瘁國事,功在黨國,澤惠兆民之殊勳”。隨後,由蔣介石主祭,宣讀《告殮文》。林森去世當晚,噩耗電播各方,舉國震悼,全國各機關法團及商店住户均下半旗,深致哀悼。各國駐華使館亦下半旗,以表崇敬。各國使節均曾代表各該國政府獻花圈,敬致哀悼。

[48] 

[54] 

8月7日,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為林森舉行隆重的公祭。蔣介石恭書“民國典型”四字額於林森遺容上,旁懸“天地正氣,古今完人”聯語一副。

[48] 

羅斯福、喬治六世、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夏爾·戴高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蘇聯領導人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等均發來唁電。

[49] 

8月15日下午2時,延安各界數千人在邊區大禮堂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大會。到會的有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第三屆國民參政員林伯渠、吳玉章、高崗、晉西北行署主任續範亭、國民政府軍事會員聯絡參謀徐佛觀、郭仲容,以及邊區各機關、學校、部隊、團體的代表。9月7日上午,公祭林森的典禮分別在重慶的山洞雙河橋、市內的新運服務所以及夫子池忠義堂舉行。典禮開始後,每隔30秒,即鳴放禮炮一發,直至101響。官方及民間人士絡繹不絕地前往弔唁。同時,全國各地都設置了林森靈堂以供弔唁。

[47] 

[49] 

11月17日,國民政府以國葬之禮將林森安葬於重慶雙河街林園內。此外,全國各地也紛紛舉行悼念活動,祭悼林森。

[49] 

林森主要影響

林森是辛亥革命元勳、中華民國參議院首任議長,又歷任福建省省長、國民黨中央首任海外部部長、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立法院副院長及院長等職,後任國民政府主席長達十二年,是中國近現代任職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他“畢生盡瘁於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功在國家”的如下貢獻

[21] 

:一、參加反割台鬥爭,創建革命團體福建學生會辛亥革命前,林森在台灣工作並從事革命活動有10年之久,親身參加了反對日本割台的武裝鬥爭,他在臨終前還特別囑託同僚“一定要光復台灣”。

[21]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在上海江海關工作的林森發起、組織了“旅滬福建學生會”。這是比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華興會”(2月)、“科學補習所”(7月)、“光復會”(11月)成立更早的革命團體。林森還編輯《閩警》一書,指出了中華民族所面臨危機的嚴重性,呼籲國人奮起救亡圖存,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輿論的準備。

[21] 

二、成功領導九江起義、策動海軍反正,穩定辛亥革命大局宣統三年(1911年)10月23日,林森領導九江起義,部署周密,措施得力,結果兵不血刃就光復九江,並且保持了政局的穩定。九江起義勝利後,林森進一步策動了清海軍“海籌”“海容”“海琛”等主力艦起義(參見詞條海軍起義),參與策劃了增援武昌的舉動,還推動了“鎮江起義”、上海和南京的光復,為穩定辛亥革命大局做出重大貢獻。

[21] 

三、提倡法治,發展教育林森參與了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籌建工作,被推為臨時參議院議長。在林森領導下,臨時參議院修訂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護法運動中,林森兼任非常國會憲法會議議長,主持制憲工作。林森深知“為國家求根本之解決”辦法乃在於法治,制定憲法則是奠定治國基礎的根本大計,全力以赴投入主持制定憲法的工作,成為中國近現代法制的重要奠基人。

[21] 

林森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後,以“法治國家的建設”為己任,強調要“促成憲政,實現民主政治,為建國的首要目標”;強調“做官乃為人民服務”;指出“全國上下,都應該從本身奉公守法開始,以養成法治的習慣。”

[53] 

林森特別重視科教興邦工作,認為“科研為建國始基,育才為救國之本”。

[53] 

民國五年(1916年)春夏,林森在美國創立華僑研究飛行的“民強學校”,並集資購買練習飛機,林森親自出任飛機隊隊長,聘請美國人教學,他還提議選擇黨中青年進入美國航空學校學習,以造就中國航空人才。後來,民國時期的民用航空、空軍的領導骨幹多出於這批培訓出來的人才,如李光輝、張惠長、楊仙逸、陳慶雲、蔡司度、吳東華、譚南方、黃光鋭等二十人,數年後學成返國,為祖國服務,成績斐然。因此,馮自由説林森“製造空軍人材之功,誠不可沒矣”。

[21] 

[23] 

林森一生極為重視教育,指出“欲使中華民族生氣勃勃,發揚過去數千年之偉大文明,必須從教育入手”,認為“將一切靡費用於教育上最好……地大不足以為寶,人眾不足以為恃,惟道德與學問,為立身立國之根本”,除捐廉在故鄉尚幹、鳳港、祿家等地辦學外,遺囑將,奉資五十萬元撥作考選留學歐美研習自然科學學生獎學基金,並手訂辦法二十四條;另將所餘遺產捐作辦“尚幹職業學校”基金。

[47] 

五、為國民黨改組及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國民黨一大”籌備召開做出貢獻民國十二年(1923年)10月25日,孫中山委派林森等九人為臨時中央執行委員,使林森作為國民黨核心人物之一,參與全面負責國民黨改組和籌備召開國民黨一大的工作。國民黨一大進行期間,林森又被孫中山指派為五人主席團成員之一,在大會的核心領導人之列,共六次擔任大會執行主席。林森任執行主席的次數僅次於主持會議八次的孫中山。大會選出中央執行委員24人,林森榜上有名,還當選為海外部部長,後來又曾一度成為國民黨中央常委,在黨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1] 

六、僑務工作的開拓在“二次革命”中,林森奉孫中山之命到美洲主持國民黨黨務及僑務工作,成功地為革命籌得大量款項;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林森出任國民黨中央首任海外部部長,後兼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成為中國近現代僑務工作開拓者。林森事蹟至今在海外華僑中仍有很大影響。

[21] 

七、督建黃花崗烈士陵園、中山陵,弘揚孫中山及革命烈士的精神民國八年(1919年)1月起,林森在孫中山大力支持下籌建黃花崗烈士墓,並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4月29日在廣州主持了盛況空前的公祭黃花崗烈士活動,大力弘揚烈士的革命精神,激發國人的愛國熱情。

[21] 

林森是孫中山的摯友,當孫中山兩度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與他合作的參議院、國會議長都是林森。孫中山逝世後,林森出任“總理葬事委員會”分管工程建設的常委,又兼任陵園管理委員會主任,為中山陵的建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盛況空前的孫中山下葬中山陵的“奉安”大典活動中,林森出任“特派迎櫬專員”的首席代表,率先垂範,事必躬親,一絲不苟,全力以赴地開展工作,確保移靈奉安大典的順利進行。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1月,林森領銜與石瑛、張知本等12人提議尊稱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獲得批准,由國民政府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1日明令公佈遵行。

[21] 

八、“元首虛位”政體的實踐者,為抗戰做出重大貢獻

印有林森頭像的法幣

民國二十年(1931年)底,林森以年高德劭的超然人士身份,於抗日戰爭爆發數月後的危難時刻出任國民政府主席。作為一位“虛位”元首,他的上台有利於人心的維繫、政局的穩定,起了中樞機構平衡器的作用。事實上,林森成為元首後,國民黨內部歷時多年的新軍閥混戰、派系紛爭嚴重的局面大有改變,這有利於抗敵禦侮。

[21] 

無論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初的“淞滬抗戰”,還是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的全民族抗戰中,林森更是以極大的熱忱、堅定的立場、毫不含糊的態度投入到抗戰救國大業中。

[21] 

在西安事變中,林森被推為代理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堅決主張和平解決事變。

[21] 

當林森逝世後,國民黨中央發表的林主席《事略》中提到:西安事變時,“人心惶駭,當此時會,主席在中央執行委員會及中央政治會議開會時,主持大計,指揮若定,委員長得安然脱險”,充分肯定他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的貢獻。

[43] 

在抗戰初期,林森就再三闡述了“堅持長期抗戰”“持久戰爭”“全面抗戰”的思想。

[21] 

在汪精衞投敵叛國時,林森力主開除汪逆及其黨羽的黨籍並下令通緝。當汪精衞炮製所謂“中華民國政府”主席林森由他代理時,林森不顧古稀之年至電台痛斥汪精衞等漢奸,盜竊名器、叛國投敵的卑鄙行徑。他號召“全國軍隊和人民,無論南北東西,都要各盡各的本能,各守各的崗位,齊心協力,團結精神,堅持抗戰立場,肅清漢奸”,“迅速恢復失地,拯救淪陷區內的人民,打破敵國軍閥的陰謀……維護世界人類正義與和平”。

[47] 

為弘揚民族正氣,林森下令褒揚眾多抗日烈士,在南嶽衡山建忠烈祠,親書紀念堂大匾以示景仰之情。為悼念謝晉元烈士,林森親撰“堅苦矢成志,終古光騰孤島血;英魂應不滅,從今怒吼浦江湖”輓聯以悼。

[47] 

每年元旦,林森均至電台發表全國精誠團結,一心一德,共抗日本侵略等講話。當日軍飛機轟炸重慶時,他指出:“敵機雖能毀吾物質,不能毀吾精神。”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中國國家元首的名義發佈中國對日本宣戰令。

[21] 

[47] 

林森作為抗戰元首的貢獻,正如《新華日報》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2日社論所言:林主席“十二年來,更親自領導了抗戰建國的偉大而艱苦的事業,不僅全國敬仰,友邦也莫不欽佩”。

[21] 

林森歷史評價

黃乃裳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當面稱讚林森道:“林君在滬,薪俸所入極微,而所建事業極大,如組織‘福建學生會,聚東西洋及省內外福建學界名人於一堂,共同研究政治、社會、文化事業,為改革中國的準備,其旨趣實堪為世人所崇拜。其關懷公益,嘉惠後進,實當今中國之第一人。其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尤屬難能可貴。”

[28] 

孫中山曾稱讚林森“自入興中會至今,無一事無一役不是篤行革命宗旨而不稍怠”

[21] 

,“子超為最忠於吾黨主義,力倡民治之一人”

[36] 

林森書法

林森去世後,新華日報社在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2日第2版的文章《為元首逝世致哀》中説:“國民政府林主席於昨日下午逝世,這是抗戰中全國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國父逝世後我國最大的損失。……林主席承繼國父的遺志,畢生盡瘁於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十二年來,更親自領導了抗戰建國的偉大而艱苦的事業,不僅全國敬仰,友邦也莫不欽佩。”

[5] 

[21] 

8月3日,《新華日報》發表《林主席嘉言鈔》,把林森生前的“嘉言”歸為愛民、重民權、申正義和講謙遜四類,進行宣傳。

[48] 

《中央日報》社論《敬悼林主席》則説:林故主席勳業彪炳,德望隆重,為黨國之元勳,亦世界之人瑞。早年輔弼總理,勞績迭著,出死入生,久而彌堅。其公忠堅貞之高風偉抱,殊非常人所及。其膺大選也,適值黨國多事之秋,內有蕭牆之憂,外來鯨吞之患,“一·二八”、“八一三”以至“七七”之變,均所親歷。而震盪全世界之西安事變,亦所目怵心傷。自選任主席後,前後持政十二年,寧靜端默,開誠心,布公道,深心獨運,行所無事。故能內外翕然,風氣丕變,齊萬民之志,一天下主動,於是總裁得以專心致志於抗建大計之部署,領導全面抗戰之進行。其高風美德及豐功偉績,不獨為舉世所景仰,抑且垂裕後昆,示範千秋。

[48] 

《大公報》社論《敬悼林主席》:林先生在黨為端莊凝重的元老,在國為雍容垂拱的主席,都有旋乾轉坤扶持國運之偉功。推崇林先生者謂其年高德劭,羨慕林先生者謂其清福無量。而不知即在此年高德劭、清福無量的八個字中,於黨於國,都叨其潛移默化之鴻庥。林先生不問細事,但遇大關節目,則堅持大體,錚錚有聲。……林先生任國民政府主席十二年,實在是中華民國理想的元首。林主席生活簡素,和易近人,儀容瀟灑,而道德崇高,正足象徵文化古國建設新邦的平民元首。林主席雍容垂拱,不問細事,給國民政府主席樹立一個模範,也給中華民國創為一種政制。

[48] 

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就林森逝世發表談話:餘聞林主席逝世噩耗,極感悲悼。中國自此失一舉世尊敬愛戴之領袖。林主席之博愛慈祥,使所有覲見者為之感動。林主席在中國古典傳統,現代學術及政治方面,均被認為卓越之學者。其品格及人格上之特殊性質,於其生前職位,更加增威望。總之,林主席之英明判斷及堅毅勇氣,於指導中國應付其已遭遇並已克服之艱難時際,要為極大之助力,林主席天賦之資質,於奮力圖爭之艱辛歲月中,尤具特殊價值。此一鬨爭今日在繼續進行,反抗其暴戾貪婪之仇敵。美國人民對林主席之逝世,深感於爭取公正高尚生活方式之共同戰爭中,已失一忠實之友人。

[48] 

8月4日,毛澤東親自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林森治喪機關的唁電:“國民政府林主席治喪委員會公鑑:國府主席林公,領導抗戰,功在國家。茲聞溘逝,痛悼同深!謹此致唁。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八月四日。”

[48] 

[54]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唁電中説:餘謹代表美國政府及人民,向閣下及中國民眾,對林主席之喪,表示哀悼。林故主席之一生,適當中國民眾從事英勇鬥爭以求取自由及永久團結之際,其在此一偉大工作中之熱情,對於中華民國之建立,一如其睿智之見解,及卓越之學者風度,對於中華民國三十年來之進步者然,誠有無法估計之貢獻。值茲日軍侵略中國,蹂躪其大部分國土,中國軍民仍與日軍從事生死鬥爭之際,而林主席則不幸中道崩殂,彼雖未及親見最後勝利之到臨,然瞑目時必充分自信最後勝利之必來。並信中國人民將向快樂繁榮之途邁進。請向林故主席家屬轉致深切之唁意。

[49] 

重慶國民政府在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十一月十六日發佈褒崇令説:“林故主席子超先生,以高齡鉅德,任職十有二年,恭已臨民,睿謨默運,育成民德,邦本用寧。故能臨大事,決大疑,處變而不驚,慎謀而能斷。洵足光耀史乘,表率羣倫。”

[4] 

[54] 

紐約《前鋒論壇報》社論指出:“林主席之不變偉心大有助於人心之維繫……彼畢生所盡瘁工作,為復興中國。”

[53] 

吳埜山繪林森像

[60]

葉楚傖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4月18日的國府奠都週年紀念會上説:“回憶過去在風雨飄搖之中,政府以不斷努力,與環境奮鬥,始克鞏固民國基礎,而留此長遠無窮之現象。吾人在林主席領導下,從事救國工作,應努力精神方面以改善人心世道,完成強固之形體。公務人員一方以林主席為模範,今日紀念,對此精神方面努力,希與共勉,垂千秋萬世之民國基礎。”

[42] 

在林森去世當年,葉楚傖又撰寫《國民政府林故主席森墓誌銘》,高度評價道:公生平寧靜淡泊,勤整廉貞,舉措抑揚,不私好惡,造次顛沛,不離規矩。居常和易,童稚可親。臨大難,持大節,則崢崢嶽嶽,懍乎如神。性愛山水,治農林園藝,躬率操作;一草一木,必培植得所,以暢其生。

[2] 

養氣以清,濯德斯馨。立範垂訓,修齊治平。翳今之世,憂戚匪止。干戈饑饉,為國之厲。惟公誕降,克啓嘉祥。庶幾民物,和樂敦龐。既錫我休,既篤我求。天於我公,何不我留。佳域豐隆,庶民來營。以享明祀,垂之無窮。

[2] 

胡適曾説:“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

[3] 

蔡人奇認為林森“事無鉅細,皆崇重實踐,國家法令、黨部議決案奉行維謹。……性謙厚,然遇大事則是非堅定,不能屈撓。又愛藝術,善鑑別古今器物、書畫,於建築設計尤能獨出心裁”。

[29] 

對於林森一生功過,自1979年起中共中央作了重新評價。中共中央統戰部長童小鵬於1980年接見林森侄女、美國國際法學博士林湘時講話,稱讚他“是著名的老一輩民主革命家”,“為中國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中國共產黨是不會忘記的,人民要紀念他”。

[47] 

1988年,福州隆重召開林森誕辰120週年紀念大會,在緬懷其歷史功績與高風亮節後,認為“林森先生一生愛國,他反對腐敗沒落的清王朝,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積極參加辛亥革命。林森先生繼承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遺志,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

[47] 

林友華:“林森是辛亥革命元勳,中華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膺任國民政府主席長達12年之久,在蓋棺定論時享譽甚高,極其哀榮;目前在台灣和海外僑胞中仍有廣泛影響。”

[51] 

林森軼事典故

林森個人嘉言

做官乃為人民服務。

[50] 

廉恥自守則長足,道德是樂乃無憂。勤能補拙,儉可養廉,實為不易之論。

[50] 

欲使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發揚過去數千年之偉大文明,必須從教育入手。

[50] 

地大不足為寶,人眾不足為恃,惟道德與學問,為立身立國之根本。

[50] 

要恢復民族自信和自尊的心理。無論什麼事情,信心是最要緊的,只要有了信心,就是移山填海,也有成功之日。

[50] 

林森思慕原配

據林湘《林森傳》、朱西寧《林森傳》、《民國偉人傳記·林森》等文獻記載,林森與夫人鄭氏感情融洽。體弱多病的鄭氏不幸早逝後,林森悲痛萬分,誓不再娶。此後終身過着單身生活。

[26] 

林森祁東唱和

民國十三年(1924年)4月14日,林森赴桂,路過湖南省祁東縣,慕名以閒遊客身份私訪祁東白鶴鎮赤塘庵楹聯界泰斗李子敬。按李子敬的要求,他以“赤塘”二字作嵌名聯一副:“赤腳踏清風月亮,塘頭觀泗水尼山。”並以“遊池塘庵”四字為題作鶴頂格絕句一首:“游上名山謁大賢,赤心潔潔欲求眠。塘邊春草將尋夢,庵外敲門月落天。”李子敬再出一聯:“四月少閒人,館中偏到閒遊客!”林森寫出對句:“一天能蓋我,地認誰知蓋世雄?”到臨別時,他留下五言律詩一首:“深山是我家,不幸落泥沙。夏至蟲能蝕,冬來雪作花。有心棲鳳鳥,無意伴魚蝦。本是棟樑木,原為用者差。”落款署名“閩侯五木子”。

[36] 

林森痛失嗣子

林森自己沒有親生兒子,以親侄兒林京為嗣子。對這唯一的嗣子,他也同樣嚴格要求,決不溺愛。林京在燕京大學畢業後,又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在美國,林京少了許多約束。家有妻小的他與某百貨公司女售貨員來往過密,逐漸沉溺於愛河之中。林森得知此事後,極為氣憤,盛怒之下,即電囑駐美大使王正廷將林京遣送回國。林森説,讓他到抗日前線去立功補過。於是林京從美國歸來後不久,就上了抗日前線,在傅作義手下當英文秘書。

[43] 

林京曾寫一首詩送給同在綏遠省政府的同人盧健飛,詩中説“三月邊城仍飛雪,不戀江南好景色。拼將一生報國恩,願隨將軍殺頑敵”,表明決心要在抗戰中立功報國的決心。他隨軍參加了忻口戰役、太原戰役,在從太原突圍南撤途中不幸殉難。林森在抗日戰爭中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嗣子。

[43] 

林森平民元首

林森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後不久,就對文官長魏懷提出要求:“我只要你做到兩個條件:第一、你不要薦人。第二、你最好是不見客。”對親友人事、政事方面的請託,他則一律拒絕。遇有同鄉來求職,寧可自掏腰包予以資助,而不為之介紹工作。

[53] 

介壽公園林森銅像

林森貴為國家元首,卻過着平民化的生活:衣着方面,他經常身着黑色或藍色大衣長袍,戴灰絨呢帽或黑色禮帽。一年四季,無論寒暑,都是布衣,只有厚薄之分,沒有時常變化。始終保持整潔、樸實、莊重,絕無奢華、豔麗之感。

[7] 

飲食方面,林森喜歡清淡素食,幾乎滴酒不沾。尤其是在國難時期,更是一切從簡。如果買回來的菜較貴,他還會批評採購人員。

[7] 

住宿方面,林森也崇尚簡約自然,喜歡清靜。“其南京城賢街故居,十分狹窄。移駐洛陽期間,居處尤為簡陋。迨抵重慶後,初住李子灞,後住歌樂山林園,均只是普通房屋。”

[7] 

出行方面,林森喜歡輕車簡從,“習慣於獨來獨往,除了司機外,平時不喜隨身隨從。”他還時常在公務不急之時,輕車簡從,探求民隱,路上遇見農夫鄉民,經常下車和他們閒話桑麻;有時獨自漫步街頭商店,與市民聊天,態度和藹可親。

[7] 

此外,林森還時常到他官邸不遠處修鞋攤補鞋,每次補鞋都向修鞋匠客氣道謝。

[7] 

林森人際關係

關係姓名簡介祖父林是皋(?-1911)——生父林道炳(?-1911)曾在開一間經營皮鞋、皮帶等皮革的小店鋪。生母張氏(?-1905)——嗣父林道舉林道炳長兄。在林森出生前已經去世,林道炳出於手足之情,將林森過繼於他。二弟林為臻(?-1895)字長義。在福州電報局供職。三弟林為楨(?-1919)字長禮。四弟林為維字長智。五弟林國棟字長信。妻子鄭氏(?-1893)光緒十七年(1891年)與林森成婚。早逝。嗣子林京(1907-1937)林森三弟林為楨之子,因林森無子而被過繼為嗣。曾就讀於齊魯大學、輔仁大學(一説燕京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後在綏遠省政府任英文秘書。於傅作義棄守太原撤退途中被害。

[27] 

[43] 

孫子林良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52] 

(表格參考資料

[1] 

[28] 

[29] 

[30] 

[33] 

林森主要作品

林森在政務之餘喜好書畫,尤擅畫松,書學顏柳,南京、蘇州、上海及川、桂、黔等地多有其題字刻石。

[59] 

林森的言論文章,大多被收入《林子超遺集》和《青芝老人遺墨》中。

[24] 

林森後世紀念

林森墓葬

林森墓

林森墓位於重慶市歌樂山雙河街山洞林園,在林森公館右前方,為圓柱形土石墓冢。墓冢坐北向南,墓直徑13.4米,高3.2米,佔地面積976平方米,墓冢弧形轉角左右各18級,四周有圓形石欄杆,高80釐米,寬30釐米。墓冢前有扇形墓碑,上有國民黨黨徽。正中楷體陽刻“國民政府故主席林森之墓”,系國民黨元老居正題書,左書“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立”。墓碑寬2.86米,高3.68米,座長3.28米、寬0.7米、高0.79米,碑後墓誌文系葉楚傖撰文、吳稚暉篆額、居正書丹

[2] 

。墓前為長方形石壩,長28.2米、寬22.65米,石壩前有中央回紋、雲雷紋,左右各42級梯形踏道。整座墓青松環繞,常年有海內外遊客前來瞻仰憑弔。

[8-9] 

林森地標遺蹟

林森紀念郵票

在中國的福建、重慶、江蘇、台灣等地有眾多關於林森的紀念地標遺址:嘯餘廬: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青芝山,民國十二年(1923年)建。

[10] 

林森故居: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詳謙鎮鳳港村,坐北向南,單進,進大門為天井,左右廂房,主座面闊三間左右廂房,主座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兩側封火山牆。

[10] 

林森公館: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對湖街道七星巷,民國十年(1921年)由閩侯尚幹鄉民集資興建。

[10] 

林園:林園坐落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歌樂山的峽谷中,背倚青山,前臨老成渝公路,後靠古廟新開寺,是抗戰期間蔣介石和林森在重慶的官邸,因林森逝世葬於此,故稱。

[11] 

子超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長江路292號中軸線的最後部,最先為國民政府的主要辦公樓,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落成後供林森使用。因林森號子超,故名子超樓。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後改為總統府辦公樓,現為江蘇省政協用房。

[12] 

林森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10日,國民政府為紀念林森,而將他的家鄉閩侯縣改名為林森縣。1950年4月,林森縣複名閩侯縣。

[13] 

林森國民小學:在中國台灣,以“林森”命名的國民小學有嘉義市林森國民小學、台北市林森國民小學等。

[14] 

林森路和林森街: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重慶市有一條林森路,是以林森的名字來命名的,1950年為紀念重慶解放而更名為“解放路”。

[15]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中華民國上海特別市政府將寧波路、泰山路、廬山路統合更名,分稱林森東路、林森中路和林森西路,以紀念林森,到1950年才被更名為淮海路。

[16] 

在中國台灣,許多縣市與鄉鎮都有“林森路”或“林森街”。經細察,除國府中央以外,台澎地區的三級行政區域內仍遍佈“林森”街道之名。譬如:台北市有“林森南北路”;高雄市有“林森一路、二路、三路”;其他二十一個縣市中仍保留林森街或林森路的亦有: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及嘉義市等。此外,縣轄市及鄉鎮,以“林森”命名的街道則更為普遍,從北而南、由西而東、從本島到外島,諸如:板橋市、永和市、汐止鎮、桃園市、中場市、竹東鎮、苗栗市、頭份鎮、霧峯鄉、彰化市、員林鎮、虎尾鎮、土庫鎮、六甲鄉、鳳山市、屏東市、宜蘭市、羅東鎮、花蓮市、光復鄉及澎湖的馬公市等。

[17] 

林森影視形象

時間劇名飾演者劇照2011《建黨偉業》吳宇森

[18] 

《建黨偉業》中的林森(吳宇森飾)

2011《辛亥革命》張志堅2015《百團大戰》金鑫

[22] 

參考資料

1.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1-3

2.

  

卞孝萱,唐文權 編.辛亥人物碑傳集(本詞條參考內容引自葉楚傖《國民政府林故主席森墓誌銘》):團結出版社,1991-10:322-323

3.

  

餘世存 著.盜火與革命.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07月第1版:133

4.

  

餘世存 著.盜火與革命.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7:135

5.

  

林友華 著.林森評傳(修訂版).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05:264-267

6.

  

福建省孫中山研究會 編.辛亥風雲在八閩:紀念辛亥革命九十週年論文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85-88

7.

  

林友華 著.林森評傳(修訂版).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05:229-230

8.

  

蘇翔天 著.林森傳奇:國際華文出版社,2012-09:247

9.

  

張錦才 主編.留下曾經的足跡:《炎黃縱橫》創刊20週年文選.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5-11:195-196

10.

  

林山 主編.福州涉台文物圖錄.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0-05:124-126

11.

  

李波 主編.沙坪壩文化地圖.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04:106

12.

  

季士家,韓品崢 主編.金陵勝蹟大全.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09:261

13.

  

閩侯縣科學技術局,中共閩侯縣委黨史研究室 編.閩侯縣科學技術簡史.福州: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9-05:340

14.

  

福州市閩都文化研究會,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員會 編.開風氣之先 謀天下永福:“三坊七巷與台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3-03:176

15.

  

馮開文 主編.陪都遺址尋蹤.重慶:重慶出版社,1995-08:181

16.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 編著.上海名街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06:106

17.

  

林友華 著.林森評傳(修訂版).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05:36

18.

  

建黨偉業 (2011)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7-28]

19.

  

閔傑 編著.晚清七百名人圖鑑: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12:286

20.

  

林森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7-28]

21.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序言1頁+前言4-8頁

22.

  

百團大戰(“演員表”中林森飾演者見01:44:05左右) 

.電影網[引用日期2023-07-28]

23.

  

馮自由 著.革命逸史 中:新星出版社,2009-01:634-635

2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李新 總主編(“林森”條目編者為婁獻閣).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四卷):中華書局,,2011-7-19:2052-2056

25.

  

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管理建設辦公室 作.,圖説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東南大學出版社,2021-04:41

26.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4-24

27.

  

蕭如芝,寧有常.林森之子林京散記[J].民國春秋,1994(06):40-41.

28.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26-46

29.

  

蔡人奇 原著.藤山志: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2-05:44-50

30.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48-68

31.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69-78

32.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86-101

33.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105

34.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117,125,128,130-134

3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市沙坪壩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懷沙坪憶當年(引文參考馮堯安《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墓誌銘》):1989-0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市沙坪壩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322

36.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139-147,149-152

37.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158,172-176

38.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177-186,191,195-197

39.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198-218

40.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219

41.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231

42.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244,249,251,261

43.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283-285

44.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380,388-392

45.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407,410

46.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425

47.

  

《福州市志人物誌》編輯組 編.福州市志 人物誌 第2輯 1990.8:福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1990:52-54

48.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677-697

49.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698-702

50.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封2面

51.

  

林友華 編撰.林森年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09:710

52.

  

林森銅像落户師大附中 

.海都網[引用日期2023-07-29]

53.

  

辛亥革命元老林森 

.人民網.2018-08-23[引用日期2023-07-29]

54.

  

國共兩黨共同推崇的民國元首【2】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7-29]

55.

  

國共兩黨共同推崇的民國元首【1】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7-29]

56.

  

周金康,裘國松 編.溪口民國墨痕:寧波出版社,2013-12:17

57.

  

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福建省檔案局;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 編.辛亥革命福建英傑圖志:海峽書局,2011-09:120

58.

  

李穗梅 主編.孫中山與帥府名人文物與未刊資料選編: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09:72

59.

  

葉興松 主編;中共閩侯縣委宣傳部,閩侯縣書畫研究會 編.近現代閩侯書畫集:福建美術出版社,2006-12:39

60.

  

馮健親 主編;趙箋 副主編.中國現代漆畫文獻論編: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08:43

61.

  

盧美松.福州通史簡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09:605

展開全部

收起

圖集

林森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78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刘暴强

(2024-01-07)

1

人物生平

1.1

求學時期

1.2

反清抗日

1.3

辛亥元勳

1.4

奔走革命

1.5

大革命時期

1.6

就任主席

1.7

領導抗戰

1.8

不幸離世

2

主要影響

3

歷史評價

4

軼事典故

4.1

個人嘉言

4.2

思慕原配

4.3

祁東唱和

4.4

痛失嗣子

4.5

平民元首

5

人際關係

6

主要作品

7

後世紀念

7.1

墓葬

7.2

地標遺蹟

8

影視形象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反饋

登錄

辛亥革命元老林森--党史频道-人民网

辛亥革命元老林森--党史频道-人民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官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 中组部12380举报网 | 中组部党建研究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统一战线新闻网 | 旗帜网

| 中国人才网 | 中国人事考试网 | 工会新闻网 | 女性之声 | 中国侨联 | 毛主席纪念堂 | 周恩来纪念网 | 邓小平纪念网

高层动态干部论坛人事理论党建群团独家视频部委信息领导活动反腐评论党史先锋滚动综合

高层动态干部论坛人事理论党建群团独家视频部委信息领导活动反腐评论党史先锋滚动综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辛亥革命元老林森

林仪

2018年08月23日08: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辛亥革命元老林森

  林森是辛亥革命元老,中华民国参议院首任议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12年之久。

  今年是林森诞辰150周年,我们邀请闽江学院教授、福建省林森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森评传》《林森年谱》作者林友华先生为我们讲述林森的故事。

  功在辛亥

  林森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志同道合的挚友。

  1914年林森追随因“二次革命”失败而逃亡日本的孙中山,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受孙中山先生“致力美洲党务,主持筹募讨袁经费”的重托,前往美洲,开展党务、侨务以及为革命筹款等工作,取得不俗的成绩。林森领导的国民党美洲支部被孙中山誉为“领袖支部”。

  1916年林森回国,继续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

  1919年,林森在孙中山大力支持下筹建黄花岗烈士墓,编纂《碧血黄花集》,并于4月29日在广州主持了盛况空前的黄花岗烈士公祭活动,大力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林森为国民党改组所作出的贡献。1923年10月10日,孙中山指派林森为“党务讨论会”主席,主持广东支部和海外代表开会,“共商党务兴革进行,实启国民党改组之先声。”10月25日,孙中山委派胡汉民、邓泽如、林森等9人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负责筹备国民党改组事宜。国民党“一大”期间,林森又被孙中山指派为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6次任大会执行主席,仅次于主持会议8次的孙中山。会上,林森当选中央执行委员,随后任海外部部长。

  孙中山1925年3月病逝后,林森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孙中山后事的操办上。他出任“总理葬事委员会”分管工程建设的常委,后又兼任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为中山陵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1929年孙中山下葬中山陵的“奉安”大典中,林森出任“特派迎榇专员”的首席代表,率先垂范,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确保移灵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

  1939年11月,林森领衔与石瑛、张知本等12人提议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获得批准,由国民政府1940年4月1日公布遵行。

  就任“国民政府主席”

  1931年底,在全国抗日怒潮中蒋介石被迫下野。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等派系争执、妥协的结果,推出林森就任国民政府主席。

  由于林森这位年高德勋的超然人士发挥了中枢“均衡器”作用,国民党内部历时多年的新军阀混战、派系纷争严重的局面大有改变,基本稳定下来,有利于抗敌御侮。

  林森在抗战中奉行“内协外争”方略,对内致力团结,对外力主抵抗。

  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林森坚持抗日、反对妥协的严正立场:“与其屈辱图存,毋宁坚决抵抗”,支持十九路军的抗日壮举。

  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林森极力主张和平解决,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出贡献。蒋介石回到南京时,一下飞机就忍着腰痛向前来迎接的林森鞠躬致谢。

  七七事变后,林森旗帜鲜明,坚持团结抗日,再三阐述弘扬中华民族正气,坚持“长期抗战”“持久战争”“全面抗战”的思想,强调:“我们必定能够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

  对叛国投敌的汪精卫之流,林森则毫不留情,号召民众“坚持抗战立场,肃清汉奸”,坚决主张开除汪精卫及其汉奸同伙的党籍,并下令通缉。

  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中国国家元首的名义发布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令。1942年元旦,美、苏、英、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可惜,林森没有看到抗战的最后胜利,于1943年8月1日病逝。

  “导扬盛治”

  1931年底,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以“法治国家的建设”为己任,强调要“促成宪政,实现民主政治,为建国的首要目标”;强调“做官乃为人民服务”;指出“全国上下,都应该从本身奉公守法开始,以养成法治的习惯。”

  林森在任参议院议长时就曾为维护法治与袁世凯进行面对面的斗争。1912年4月29日,参议院移至北京举行开院礼。就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到参议院时“佩剑登场,趾高气扬”,林森则上前阻止说:“此地乃代表人民之最高机关,不得携带武器,请先生解除佩剑,以崇法治。”袁世凯闻言为之色变,赧颜从之。

  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不久,就对文官长魏怀提出要求:“我只要你做到两个条件:第一、你不要荐人。第二、你最好是不见客。”对亲友人事、政事方面的请托,他则一律拒绝。遇有同乡来求职,宁可自掏腰包予以资助,而不为之介绍工作。

  林森常在公务不急之时,轻车简从,探求民隐,路上遇见农夫乡民,经常下车,和他们闲话桑麻;有时独自漫步街头商店,与市民聊天,态度和蔼可亲。在重庆期间,国民政府依山而筑,“山上种有菜蔬杂粮等物,仍准农人出入府禁,按时耕作,所以与民无争。”

  林森特别重视科教兴邦工作,认为“科研为建国始基,育才为救国之本”。

  林森关心家乡建设,特别重视教育,多次为家乡捐资兴学。1931年10月在尚干祠堂乡亲们接风洗尘宴上,林森似乎“不近人情”地说:“惟在此国难时期,我们应该卧薪尝胆,把一些靡费用于教育上最好……地大不足为宝,人众不足为恃,惟道德与学问,为立身立国之根本。”林森当场带头捐资,创办一所乡村师范学校。

  1939年林森预立的遗嘱,将几十年积蓄的50万元(按当时金价折合黄金4371两)捐作奖学基金;并亲订《考取留学欧美研习自然科学学生资助经费办法》:“嘱由能表同情于斯举者,恪守此方针而办理之。百年树人,是实始基,尚期共循此旨,矢守弗渝,用垂久远,而利国家,有厚望焉。”

  1943年,林森在临终前又留下关于家事的遗嘱:“余身后,将手置庐山、北平、南温泉及南京房屋暨存款、衣服、字画、古玩变价,作为创办尚干职业学校基金。”

  林森逝世后,极具哀荣,享誉甚高。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中共中央唁电称赞“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新华日报》发表《为元首逝世致哀》社论评价:“林主席承继国父遗志,毕生尽瘁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纽约《前锋论坛报》社论指出:“林主席之不变伟心大有助于人心之维系……彼毕生所尽瘁工作,为复兴中国。”

(责编:曹淼、谢磊)

学习路上

时习之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央文件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十四五”规划编制

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

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

ENGLISH

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258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149年前,坚信抗战必胜的国家元首林森生于福建

149年前,坚信抗战必胜的国家元首林森生于福建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母婴

健康

历史

军事

美食

文化

星座

专题

游戏

搞笑

动漫

宠物

无障碍

关怀版

149年前,坚信抗战必胜的国家元首林森生于福建

2017-03-16 12:56

来源:

万象历史

原标题:149年前,坚信抗战必胜的国家元首林森生于福建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东西望)

149年前,1868年3月16日,坚信抗战必胜的国家元首林森生于福建

林森(1868年-1943年),近代著名政治家。林森从清朝甲午战败后,在台湾抗日;一直到九一八后,担任了12年国民政府主席,在抗日的问题上从不含糊,严厉通缉汉奸。汪精卫叛逃投敌后,将他开除党籍,并明令通缉。

林森为官处世,不喜张扬,做事低调,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讲究“无为而治”。国民党内很多人把他看作“国府看印的”。胡适曾评价:“林子超先生把国府主席做到了‘虚位’,以至于虚到有的人居然已经‘目中无主席了。

林森平生洁身自好,生活力奉简约,朴素至极。他青年丧妻,却终身不续娶,无亲生子女,没有什么家产,更无三妻四妾。林森在衣着饮食方面都很朴素,喜欢清静、自然。他喜欢轻车简从,习惯独来独往。

台湾抗日先锋

展开全文

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闽县尚干乡。9岁入美国教会学校培元学校,13岁考入鹤龄英华书院。15岁考入台湾中西学堂电科。1884年(16岁),任职台北电报局。1891年(21岁),与邻村郑氏女结婚。两年后,郑氏病故。发誓终生不娶,也没有子嗣。

1895年(27岁),清朝甲午战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林森参加抗日军,失败后回到母校英华书院任教。1898年(30岁),再次到台湾,加入兴中会,联络岛上爱国志士,进行反清抗日活动。第二年,被日本追捕,又逃回家乡。

(台湾介寿公园的林森铜像)

武昌起义率先响应

1902年(34岁),考入上海海关任职。1905年(37岁),加入同盟会。1909年(41岁),调往江西省九江海关工作。设立当阳书报社宣传革命。创办商团,举办军事训练班,联络新军,为武装反清作准备。

1911年10月(43岁),武昌起义后,率先23日在九江响应,任江西九江军政府民政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临时参议院议长。南北议和,中央北迁之后,1913年4月(45岁),当选为首届国会全院委员长。

(辛亥革命时的林森)

追随孙中山

1913年11月,二次革命爆发,国民党议员离京南下。失败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4年离日本赴美洲,开展筹饷和党务活动,在此期间策划谋杀民国三大名记者之一的黄远生(后证明是误杀)。

1916年(48岁),袁世凯死后,回国。1917年,随孙中山从上海南下广州,任广东非常国会议员、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1921年(53岁),任广州国会非常会议议长。1922年,任福建省省长。1923年,任大本营建设部部长。10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改组会议,负责国民党改组事宜。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命为国民党海外部部长。

去修中山陵

1925年3月(57岁),孙中山逝世。11月,与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祭奠孙中山之际,召开国民党四中全会即“西山会议”。会议宣布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会议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宣言》、《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共产党人李大钊等通电》、《取消政治委员案》等决议。

1926年元旦(58岁),国民党“二中”全会召开,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林森受警告处分,会后不久赴南京主持中山陵建设。

1927年(59岁),宁汉合流后,建立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林森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立法院副院长。1929年1月,任国民政府任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西山会议现场)

国民政府主席

1931年(63岁),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被弹劾,被迫下野。林森被推为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成为国家元首,长达12年之久。不过只是虚职,并无实权。1932年元旦就职。

他在《就职通电》中讲:“森受命彷徨,不敢自逸,黾勉受命,暂度危机。值此国难灼肤,外交束手,懔失足于冰渊,谋全国之团结,急不可待,时不我与,森惴惴自将暂勉效职。”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主持召开国难会议,强烈抗议日本承认“伪满洲国”。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明确表示 “讨伐令不可下”,力主和平解决,认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来以主席名义连下赦免令、复权令,但蒋介石拒不执行,长期幽禁张学良。

抗战必胜

1937年,卢沟桥事变,对日全面战争爆发。号召“全民奋起,全力抵抗”。10月,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随只身入蜀。不久北平、南京相继成立伪政权,便发表严正声明,并发布明令通缉汉奸头目。

1938年3月,在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救国纲领》。手书“抗战必胜”激励全国军民。12月,汪精卫叛逃投敌,力主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明令通缉。

1941年12月9日,以国家元首名义,向德、意、日三国宣战。此后致力于废除美、英等不平等条约。

车祸身亡

1943年8月1日,在重庆与美军车辆相撞,车祸逝世,享年75岁。国民政府为他举行隆重国葬。葬于重庆市歌乐山南麓“林园”内。8月15日下午2时,延安各界数千人在边区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大会。9月7日上午,重庆举行公祭典礼。

中共中央致唁电说:“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慈闻溘世,痛悼同深。”《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元首逝世致哀》,内容为“这是抗战中全国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国父逝世以后我国最大的损失……”。

无处不在的纪念

在台湾,以林森为名的道路到处都能见到,就如同中山路与中正路。学校也有以林森命名的。总统府前的介寿公园内,有林森铜像。林森北路有一座林森公园。

重庆市有一条林森路,1949年后更名为“解放路”。重庆大学A区的正门校名为林森所题字。上海市的淮海路在1945年—1950年之间也曾叫林森路。

1944年,国民政府将其家乡福建省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到1950年4月复名。重庆歌乐山上蒋介石赠给林森的“林园”,是林森的埋骨之处。

(重庆大学校门的林森题字)

(广州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坟园凯旋门的林森题字)

推荐阅读:

晓蕾姐姐讲历史故事完整目录(不断更新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百度安全验证

百度安全验证

网络不给力,请稍后重试

返回首页

问题反馈